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2.9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長治鄉 的原始碼
←
長治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六堆抗日紀念碑.jpg |thumb|230px|有框|右|長治鄉六堆抗日紀念碑[https://okgo.tw/butyview.html?id=2115 照片來自玩全台灣旅遊網]]] '''長治鄉'''位於[[台灣]][[屏東縣]]屏東市東方隔著一條殺蛇溪 》約距四公里,東連[[內埔鄉]],南接[[麟洛鄉]],西與[[屏東市]]區相鄰,北鄰與[[鹽埔鄉]]境之平坦地相連,形成東西長方形,面積四十五平方公里。為屏東市往原住民文化園區《Aboriginal Culture Park》經台24線道路之必經要道。人口數為30,600人,戶口數9,882戶《101年12月底止》。長治鄉主要道路台24線,目前已拓寬為18米,是屏東市往三地門、沿山公路及原住民文化園區的必經要道。鄉內十米以上道路大多開闢完成,雖有屏東客運經過,但鄉民均以汽車或機車代步,交通尚稱便利。 <ref>[https://www.pthg.gov.tw/towncgt/cp.aspx?n=45BFA3D90DB8774F 人文地理]長治鄉公所</ref><br style="clear:both;"> ==歷史沿革== [[File:長治鄉一景.jpg |thumb|230px|有框|右|長治鄉一景[https://www.facebook.com/ChangjhihTownshipOffice/photos/a.2234209936901606/2790235054632422 照片來自長治鄉公所臉書]]] 長治鄉是客家六堆中的前堆,居民以客家人為主要族群(約五成),閩南人次之,產業則以農業為主<ref>[https://www.facebook.com/ChangjhihTownshipOffice/about 關於] 長治鄉公所臉書</ref>。[[明朝]]時期,長治鄉原為草木叢生的荒蕪地。在[[清朝]][[康熙]]25年(1686),火燒庄【現今之長興村】邱家的祖先邱永鎬來台,他頗有商賈之才,留在台南「三郊行」(盧、林、李三姓商行)當夥計,後隨同商行前往屏東籌設分行。就在這時,他發現本鄉一帶土地肥沃,人煙稀少,值得開墾居住,於是辭去商行工作,籌得資金回原鄉廣東鎮平( 蕉嶺)、程鄉( 梅縣)招集一批鄉親壯丁,約數百人,並攜其妻及兩子邱仁山、邱智山來台,隨同來台者有邱、古、廖、羅、謝、張、黃等姓青年。康熙38年(1699)到下淡水,最先在香園樹下【現今香楊村】落腳,並以此為據點,開拓耕地。耕地面積增加後,墾民們手腦並用,善加籌謀灌溉工作。那時香楊村地勢低漥,地多野生香橼樹,墾民乃搭建工寮,後因遇大風雨,工寮倒塌。於是再沿溪( 殺蛇溪)北上,約三公里,到達現在的長興村(俗名火燒庄)。當初先民來到長治鄉時,因雨水集中夏季,水量不足以灌溉大量土地<旱田>,邱永鎬與其四子邱智山就引隘寮溪水源,開了屏東第一條水圳,灌溉了整個長治六百多甲的土地<水田>,堪稱為長治鄉最早開拓者與最大功勞者。『大坑闕』在今天的內埔鄉水門村。該地位於隘寮溪谷口流出屏東平原之處,賴先民同心同德,協力開圳,歷經十多年的開發,終於使圳水流到『竹葉林庄』(後來命名為德協庄)。『德協圳』再由德協庄口分四條圳路,分別開鑿,流經各庄,由德協、崙上、份子、煙墩腳、下屋、新潭頭、老潭頭、單座屋、三座屋、長興、香橼腳下等。『德協圳』、『火燒圳』長達二十多公里,水量極為豐富,灌溉便利,圳水所在荒蕪成為良田,使長興等各庄成為富饒之鄉。開山鑿圳,必然會與原住民發生接觸。三地門的原住民是排灣族,在開圳的過程中也曾遭遇過許多挫折,例如:邱智山當年與原住民約定每次巡圳路時,頭上戴頂竹笠、身上背一個小麻袋做記號,原住民看了就不殺他。一天忘了背麻袋上山,就被『出草』的原住民殺掉了。邱永鎬先生最早開基之地,稱為長興庄,取義『長治永興』之意,其餘各庄至雍正、乾隆年間,亦成為集村。<ref>[https://www.pthg.gov.tw/TownCgt/cp.aspx?n=BE08D260D1CAC152 歷史沿革] 屏東縣長治鄉公所</ref><br style="clear:both;"> ==地理環境== [[File:長治鄉.jpg |thumb|230px|有框|右|長治鄉[https://www.facebook.com/ChangjhihTownshipOffice/photos/a.2234209936901606/2783445831978011 照片來自長治鄉公所臉書]]] 長治鄉位於屏東市的東邊,開發大約是在清朝康熙年間,由於當時追隨鄭成功來台的部屬,部分定居下來墾荒,而慢慢形成村莊,到了民國三十九年年才改制為長治鄉。現有人口大約有三萬人左右,轄有十六村。長治鄉地處屏東平原的中心地帶,地勢平坦,總面積三九‧八八六一平方公里,大部分是透水性良好的砂質壤土,適合農業發展,除了[[水稻]]、[[玉米]]、[[甘蔗]]、[[香蕉]]、竹筍、水竽等農作物外,更是[[檳榔]]和[[椰子]]的主要產地。同時養殖及畜牧業也很可觀。長治鄉屬閩客融合的地區,全鄉約有三分之二的客家人,早年六堆客家抗日戰爭最烈的「火燒莊」之役,即是發生在長治鄉的長興村,據耆老的回憶,當時戰事激烈,使整個村莊成為一片焦土,有如被大火燒過一般。在戰爭的遺址已規畫為六堆抗日紀念公園,內並設有紀念碑,兵力分佈圖及烈士廟等,供後人憑弔。<ref>[http://163.28.10.78/content/local/pindon/konchen/map/changjhih.html 長治鄉] 屏東縣鄉土教材鄉鎮市簡介</ref><br style="clear:both;"> ==全台唯一的土肉桂產銷履歷集體驗證== [[File:全台唯一的土肉桂產銷履歷集體驗證.jpg |thumb|230px|有框|右|全台唯一的土肉桂產銷履歷集體驗證[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006020149.aspx 照片來自中央通訊社]]] 屏東縣長治鄉農民顏金珠栽種土[[肉桂]]10多年,終於在2020年取得台灣目前唯一的土肉桂產銷履歷集體驗證。土肉桂並不是起眼的植物,一般市面上的肉桂粉是利用樹皮磨粉,但樹砍了就要重新再種,她不砍樹,而是利用肉桂葉磨粉,不但具有一般樹皮肉桂粉的香味,還有葉子的清香,她並沒有在市面上看過肉桂葉粉,完全基於不想砍樹,自己研發出來。肉桂要長到4、5年後,才能採肉桂葉,因為只有老葉才具有肉桂醛和天然膠質,而且1年只能採1次。也因此顏金珠為了能申請產銷履歷,花了一番功夫,她表示,因當初驗證品項中並沒有土肉桂,後來經試驗單位完成TGAP(台灣優良農產品規範),才能據以申請,花了1年時間申請,終以產銷班不同產品集體驗證方式,獲得第1張產銷履歷土肉桂,也是目前台灣唯一。是另類的長治鄉之光。<ref>[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006020149.aspx 屏東農民10年磨一劍 獲首個產銷履歷土肉桂] 中央通訊社</ref><br style="clear:both;"> ==視頻== 【《奧林P客》EP1117:屏東縣長治鄉長興國小】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fGr5UIWPS0 }} 【屏東長治出鄉刊 宣傳鄉內年度發展成果】客家新聞20200531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Qzt8tkzrk }} 【長治鄉公所要出租? 廣告看板遮醜啦 】華視新聞 20190315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kmo4QVIX0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992 旅遊;觀光]] [[Category:733 臺灣]]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長治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