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2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铜川 的原始碼
←
铜川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铜川市3.jpg|thumb|right|铜川市3. [http://hbwh.wenming.cn/rdjj/201909/W020190906337140396547.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view? 图片来源于360图片网] ]] '''铜川'''原称同官,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历史源远流长。 铜川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月季变化明显。铜川市是陕西省省辖市。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距西安市区 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铜川市总人口数为8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5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3%,面积3882平方千米。 全市下辖[[宜君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铜川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ref>[https://www.sohu.com/a/496826374_121107000 铜川] </ref> [[File:铜川市4.webp.jpg|thumb|right|铜川市4. [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236390254ae5e496.webp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view? 图片来源于360图片网] ]] ==历史沿革== '''古代时期'''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铜川夏、商隶属古雍州。秦属内史地。前155年(西汉景帝二年)开始设置县,隶属左冯翊。三国魏时隶属北地郡。446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设置铜官县,隶属北地郡。575年(北周建德四年),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隋、唐曾隶属雍州、京兆郡。从925年(五代后唐同光三年)起,历经宋、金、元、明、清,均隶属耀州。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同官属西安府。1913年(2年),属陕西省关中道。1927年(16年),属关中区。1936年(25年)7月,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40年(29年)初,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44年(33年)4月,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35年)7月,同官改称铜川。1947年(36年)10月,属第三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5月,根据中共路东工委指示,成立同官县政府,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1月,归属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4月铜川解放,5月,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署改为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官县归其领导。7月7日,县名改称铜川。1950年5月1日,铜川县改属咸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3年1月20日,铜川县改属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销富平县、耀县建制,将富平县、耀县的行政区域及宜君县部分地方并入铜川市。 1961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通知,恢复富平县、耀县建制,铜川市改属渭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 1980年1月1日,将蒲城县的广阳、高楼河、阿庄、肖家堡4个乡和耀县划归铜川市,同年5月1日,分设县级建制的城区、郊区。 1983年10月25日,又将宜君县划归铜川市。 1992年7月,创建铜川市新区,1993年11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新区并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切优惠政策。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铜川市城区更名为铜川市王益区,铜川市郊区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历史沿革] </ref>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铜川市位居陕西中心,陕北黄土高原的南缘,东经108°35′20"—109°29′04",北纬34°48′16″—35°35′16″。东和东南与渭南地区的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接壤,西和南与咸阳地区的旬邑县、淳化县、三原县毗连,北和西北与延安地区的洛川县、黄陵县相邻。 东西最宽为80.97公里,南北最长为84.025公里。区划总面积388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9%。 市区处于全市中部偏东南方向的丘陵山地狭谷,是沟通关中和陕北的交通要冲,市人民政府驻红旗街。 '''地质''' 在大地构造上,铜川属于中朝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上的鄂尔多斯台向斜(二级构造单元)东南缘渭北隆起带(三级构造单元)。近东西向的渭河地堑切割了鄂尔多斯台向斜与“秦岭地轴”(二级构造单元)之间的固有联系,使铜川地区形成具有地台与断陷构造过渡性质的叠瓦式断块和南升北降的断阶;在地貌上形成南部、西部低山与该区的残原梁峁。 铜川既有鄂尔多斯台向斜南移和“秦岭地轴”南北向侧压,又有渭河地堑张力影响,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构造形迹方向纷纭。其基本构造格架是:以东西向(280—300°)和南北向(10—30°)构造带为主体,将铜川分为大小不等的块状镶嵌而成的断块式构造。由于块体深层的构造差异和物质组成及各块区边界条件的不同,在演变的地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多方向性的构造带,其规模不一,序次不同。 '''地貌''' 铜川地貌结构比较复杂,山、原、梁、峁、沟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内山峦纵横,峪谷相间,台原广布,梁峁交错,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网状结构。最高点位于市辖区北部、宜君县境内的庙山,海拔1734.2米;最低点位于耀县楼村乡张家坪的赵氏河谷地,海拔536米。全市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 '''气候''' 铜川年平均气温为8.9—12.3℃,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极端最高温度出现在南部台原区,为39.7℃(1972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温度出现在西北部山区,为—21℃(1956年1月7日)。山区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地势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下降0.59℃。铜川气温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气温日较差大,昼夜温差大。 铜川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的时期为喜凉作物生长季节,积温3546.4—4613.9℃;大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喜温作物生长期,积温为2814.6—4013.2℃;大于或等于20℃的时期为作物迅速积累干物质的时期,积温为620—2474.6℃。在地区分布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北相差悬殊。年内分布不匀,年际波动较大,等于或大于0℃的积温年较差在557.2—604.4℃之间。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84%集中于4—9月;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90%集中于5—9月。 '''水文''' 铜川山高沟深,河流均是源头或上游,其特点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涨落,能利用者甚微。主要分为两大水系:石川河水系、洛河水系。 '''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铜川市总人口792600人,其中:王益区190630人,印台区213627人,耀县295202人,宜君县93141人。2001年底,全市辖2个区、2个县,共有6个街道、24个镇、19个乡;其中新区管委会面积71.2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个乡,即咸丰路街道(驻咸丰路)、下高埝乡(驻下高埝)。 主要民族有汉、蒙古 、 回 、藏 、苗 、壮 、布衣、朝鲜 、 满 、侗 、 白 、土家 、 黎族等民族。<ref>[https://www.sohu.com/a/496826374_121107000 地理环境] </ref> ==经济概况== 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有好。实现生产总值324.54亿元,增长8.8%,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23.11亿元,同口径增长13.7%,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29560元、10058元,分别增长8.5%、9.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开展了项目观摩、国企进铜等活动,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2.7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121.8%,新开工项目36个,18个项目建成投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98亿元,增长17.2%,高于全省9.2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工业稳增长12条措施,积极务实地组织稳煤救铝增电销水泥,铜铝公司120台电解槽复产,4大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70.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户,工业品产销率9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76亿元,增长8.5%,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 '''农业''' “十五”以来,铜川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确保总产”的思路,以小麦、玉米、油菜生产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作物布局,大力推广“三项”技术,认真实施“种子”工程,加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的技术推广力度,实现玉米品种优良化、包衣化、杂交化,并且采取典型示范、行政推动、实用技术组装配套等措施,使粮油生产得到稳步发展,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 2005年,铜川播种粮食作物108.45万亩,油料11.18万亩。其中小麦51万亩,玉米37.65万亩,粮食作物在粮食面积比2000年减少4.15万亩的情况下,总产达23.69万吨,单产达到218.5公斤,分别比2000年增长3%和7%,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油料面积11.18万亩,较2000年增加1.03万亩,总产达0.91万吨,平均单产81.7公斤。 '''畜牧业''' “十五”期间,铜川市畜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2002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和召开畜牧产业化会议以后,铜川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大行政推动力度,重点扶持陕西正立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圣公司、齐天乳业等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并依托正立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奶牛饲养模式,辐射带动耀州、王益、印台奶牛养殖基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发展订单畜牧业。坚持“引导、支持、保护、调整”的方针,积极培育和大力扶持民办技术推广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及中介服务组织,搞活畜产品流通,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发展格局,有效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生产热情,有力推动了铜川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2005铜川肉牛19.01万头比“九五”末增长29%、肉羊23.74万只,奶牛新增2002头,存栏达到10268头较“九五”末 20.4倍。为加快畜牧良种化进程,铜川奶牛、肉牛、肉羊、生猪、鸡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0%、60%、80%、90%,畜禽良种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产值的连年增加,现已成为铜川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中药材''' 中药材产业在铜川市是一个传统产业,但同时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铜川是“药王”孙思邈的故里和行医的地方,农民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古已有之,但是中药材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还是进入新世纪后。“九五”末铜川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仅为3000多亩,但为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铜川“果、牧、药、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各区县为顺应市场潮流,响应政府号召,从政策、资金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耀州区、宜君县都分别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耀州区被定为陕西省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县,杨凌麦迪森,方舟制药,耀州医药公司等中药材加工销售企业分别将药源基地建在该市,积极开展中药材GAP和SOP规程的研究工作,这些企业的进入为铜川市中药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药材产业得以迅速发展。2005年铜川的中药材发展到7.22万亩,比“九五”末的3000亩增长24倍。 '''农业龙头'''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的排头兵,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所在。“十五”期间,为加快铜川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在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了《铜川市关于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意见》(铜发〔2003〕26号)。同时为使铜川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真正起到“龙头”作用,又紧密围绕主导产业,重点抓了绿想集团、祥云公司、核桃乳品加工、核桃精炼油四个果业加工龙头企业;正立公司、齐天乳业、凯撒肉牛育肥场等三个畜牧龙头企业;方舟制药、秦塬药用化工厂两个药材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依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新型机制和模式,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 '''工业''' “十五”期间,鑫光铝业公司完成了老厂“6改8”技改工程,董家河二期技改工程基本建成,新增产能7.5万吨,到2005年底电解铝产能将达到15.5万吨。同时,铝厂5万千瓦自备电厂的建成生产,使铝业形成集铝冶炼、深加工、铝电联产为一体的支柱产业。 '''煤炭''' 该市煤炭行业经过“十五”期间的关井压产,取缔关闭了一批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小煤矿。因国际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又能源需求旺盛,煤炭行业产销两旺,但监管和安全工作压力较大。该市严格按照“扶大抑小、适应环保,延伸开发”的产业调整政策,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确保安全,有序发展,重点做好国有统配煤矿的技术改造和接续矿井的建设。柴家沟煤矿通过技改由30万吨的能力提高到60万吨,照金煤矿60万吨技改项目2006年初完成,铜川煤炭年开采能力已达到1600万吨,实际开采能力在1500万吨以上。 '''建材''' 按照“调整结构,发展先进,淘汰落后,根治污染”的产业政策,积极推进建材工业的重组,抓住机遇,上大关小,提升能力。2004年成功关闭了川口地区的9条机立窑,改善了地区人居环境。为了保持建材工业在全省的优势地位,关小的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上大。2005年秦岭、声威两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年新增产能400万吨左右,在建的还有惠塬水泥工业园区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项目。十五末,铜川地区水泥产能达到近千万吨。 '''陶瓷''' 陶瓷产业在该市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雄厚的生产基础。从已探明的局部储量看,耐火粘土资源量居全省第一,陶瓷粘土资源量居全省第三。90年代以来,该市陶瓷行业机制、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原因没有得到大的发展,甚至失去了优势,但该市陶瓷业依靠已形成的基础和天然气过境的有利条件,仍然会大有作为。“十五”期间确定的思路是在详勘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陶瓷发达地区的联系协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培育打造铜川陶瓷的知名品牌,建设具有相 当规模的现代陶瓷企业。市建陶厂与山东鲁宏沃尔森陶瓷公司年300万平方米墙地砖项目基本落实。市电瓷厂经过技术改造,工业电瓷产能达到近千吨,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纺织''' 该市纺织业抓住沿海地区同行业向内陆转移的机遇,加大外引内联力度,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年生产能力达到5.6万支,创历史最好水平。为了使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将着重发展无纺高档织物和精纺多高支棉纱,落实100台喷气机项目和6000吨涤纶纺粘非织造布项目。 '''机电''' “十五”期间,变压器厂、东风昌河车轿股份有限公司加大科技投资,积极开发新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得到不断攀升,代表了该市传统机电工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兰芝、麟字等民营电源企业落户新区,给该市机电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经济概况] </ref> ==社会事业== '''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实现新的发展。铜川下大力气调整教育结构,通过撤并、新建、改建、扩建、企业学校移交地方、市直学校下划区县管理等,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办学规模效益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全市中小学用于“两免一补”资金达到了2.3亿元,享受各类资助学生近3万人次,资助金4818万元,“蛋奶工程”惠及全市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全市教育支出由2001年的0.9亿元增加到13.05亿元,十年间翻了三番,占当年财政支出的20.3%。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铜川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作用显现。 '''文体事业'''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快。铜川市体育馆、铜川市图书馆在新区迁建落成,区县文化馆得到开发利用,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示范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扶持成立了第一家民营影视传媒公司—陕西宏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市第一家3D影院—徐家沟上美影院建成运行。电视覆盖率、广播覆盖率分别达到99.79%和99.16%;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精彩纷呈。红色秦腔剧《照金这片天》被央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反响强烈。 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文化项目发展成为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27亿元,占GDP的比重1.4%。铜川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扩大了铜川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现水泥大市无立窑目标。铜川森林覆盖率由24.5%提高到44.8%。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由2002年的200天增加到2010年的330天。1993年中央电视台《中华环保世纪行》栏目曾称“铜川是一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民生保障''' 改善民生取得新绩,年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8万个,被省政府评为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75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2.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77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2倍,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ref>[https://www.sohu.com/a/496826374_121107000 社会事业] </ref> ==历史文化== '''名优特产''' 铜川市地处黄土高原苹果最佳适生区的中心地带,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凉爽,降水适中,土层深厚,昼夜温差 大,具有生产优质苹果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而且光、热、水、气、土等主要自然条件均处于最适范围,匹配合理,与美国华盛顿州的维纳契(世界名牌苹果---“蛇果” 的主产地)极为相似,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定为生产优质苹果的理想地区,在全国苹果区划中被划为最适宜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铜川所产苹果,果型端庄,色泽艳丽,香甜爽脆,风味醇厚,而且无污染,硬度大,耐贮运,在1974年即被国家选为国宴用果,并被确定为全国外销苹果基地,在全国、全省的多次水果鉴评中,铜川的新红星、红富士等10多个品种多次荣获部优、省优产品奖,其中红富士荣获金奖。在国内和东南业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倍受消费者青睐。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铜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