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118.2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钱祠表忠 的原始碼
←
钱祠表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钱祠表忠.jpg|thumb|right| [https://dimg01.c-ctrip.com/images/100a180000013p02o9BBD_R_10000_12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ghai2/r25580-26775645.html 图片来自携程旅行网]]] [[钱祠表忠]]是[[西湖]]著名景点之一。 钱祠表忠,2007年三评西湖十景之五 钱王祠在[[杭州]]西湖涌金池南,与岳庙隔西湖相望,2003年重建;它的前身是表彰五代吴越国王钱氏的表忠观,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清代以后称钱王祠,[[康熙]]、[[乾隆]]二帝在此留有“保障江山”和“忠顺遗庥”等御题。祠内有苏东坡所写的《表忠观碑记》,是中国书法史上名碑,叙述了吴越国三代钱王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五代时期,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终纳土归宋的事迹。“钱祠表忠”,既写出了杭州百姓对于钱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现出西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文名:钱祠表忠 著名景点:钱王祠 地 址:西湖涌金池南 年 代: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 史 料:苏轼撰《表忠观碑记》 级 别:三评西湖十景之五 门 票:门票15元起 用时参考:1小时 ==地理环境== 钱祠表忠,钱王祠倚城面湖,借景“[[柳浪闻莺]]”,是以风景极佳<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5890b00100lgg4.html 西湖三十景:钱祠表忠] </ref> 。史籍记载钱王祠旧名表忠观,供奉钱氏三世五代国王祠,在宋代初名“表忠观”,清代以后则通称为钱王祠。 钱王祠位于西湖涌金池南,与岳庙隔西湖相望。在宋代初名“表忠观”,清代以后则通称为钱王祠,供奉着钱氏三世五代国王,康熙、乾隆二帝在此留有“保障江山”和“忠顺遗庥”等御题。 祠内有[[苏轼]]撰书的《表忠观碑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碑。“碑记”叙述了吴越国三代钱王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五代时期,奉行中原正朔,不失臣节,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终纳土归宋的事迹,褒扬了历代钱王的功绩,认为“有德于斯民甚厚”,“有功于朝廷甚大”。景名“钱祠表忠”,既写出了杭州百姓对于钱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现出西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文物保护== 2003年,在保护原有遗迹的前提下,配合西湖水体景观,钱王祠重新复建,成为西湖南线集游览观赏、文化展示、历史研究于一体的园林景点和研究吴越文化的重要基地。 《钱王祠》 [[张岱]] 扼定东南十四州,五王并不事兜鍪; 英雄球马朝天子,带砺山河拥冕旒。 大树千株被锦绂,钱塘万弩射潮头; 五胡纷扰中华地,歌舞西湖近百秋。 明嘉靖年间,浙江督抚[[胡宗宪]],将在柳浪闻莺的钱王故苑旧址建造的灵芝寺改建为[[表忠观]],塑三世五王像,祠前表以石楔,上题“功德坊”三个大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御书“保障江山”一额。清雍正五年(1727),清世宗敕封钱镠为“诚应武肃王”。乾隆皇帝六次游江南,每对钱氏铁券及表忠观(嗣改为钱武肃王祠)均有题咏,并御书“忠顺遗庥”匾额。 走进钱王祠,首先看到的是献殿,它全铜铸造,建造大气又不失精巧。在它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两个碑亭,右边碑文是乾隆帝为该观题写的“忠顺贻麻”四个大字;左边是重建碑记。献殿两侧还有功臣堂,左侧表武功,右侧表文治。堂内的碑文虽已模糊不清,但从那斑驳的碑迹中也依然可以感到这位历史上吴越国王的雄才大略及造福百姓的贤明之举。 复建的钱王祠中最恢弘、最有气势的当数正殿一五王殿。殿内陈列三世五王塑像。步入殿堂,位于正中的钱镠像高约5米,在他周围是钱元璀、钱弘佐,钱弘琮、钱弘俶的塑像,栩栩如生。置身其中,肃穆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穿过大殿,揽远堂、怀镇堂一左一右,遥遥相对。堂内墙上画有[[青龙]]、自虎、朱雀、[[玄武]]。与这庄严殿堂相映成趣的是祠内的一座古戏台,它位于阅礼堂内,每天有越剧、昆剧、评弹等演出。让游客在享受高雅艺术的同时,了解杭州历史,品味吴越文化。依光堂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历史画面:修筑海塘、射潮等。画面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令人遐想万千。堂外院子里有一口“婆留井”。相传,钱镠出生时面相怪异,十分不祥,他的父亲欲将他投入井中,位好心的婆婆相劝才挽留了这个小生命,故钱镠小名婆留,后来这口井也就保留到了今天。 如今的钱王祠,由2003年旧址重建,新建钱王祠面积3.9万平方米,比原祠扩大3倍。包括中心区祠堂、阅礼堂、依光堂3个区块。中心区有碑亭、铜献殿、功臣堂、怀慎堂、揽远堂、五王殿、庆系堂。奉祀吴越国三代五王,展示吴越胜迹及钱氏世系。阅礼堂内有一座古戏台,供观赏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依光堂利用现代科技制作了钱王射潮及修筑海塘场景。正对山门的两个荷塘,水光粼粼,绿意盎然,给这肃穆之地平添了几分诗意与柔情。荷塘后面是垂柳掩映的“功德坊”,轩昂的牌坊与钱王祠的山门遥遥相对。红色的“八字墙”围起的山门显得大气、庄重。重建后的钱王祠供游客瞻仰钱王风采,追忆钱王功绩,成为西湖南线的一个文化亮点。 ==发展历史== ===唐朝北宋=== 留下西湖一腔血,化做碧玉三堤横 在唐朝和北宋之间有一段军阀混战的时期,历史上称之为“五代十国”。而当时占领浙江、福州两地的有一个小国家,叫做吴越国。吴越国是唐朝末年军阀(当时叫做刺史)钱镠所创立的。当时唐朝的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力下降,所以,各地有实力的军阀纷纷自立为王,而钱镠只是其中之一。 钱镠生逢晚唐,当时藩镇割据,战乱相续,灾荒频仍,北方十室九空。“浙东大疫,死者大半”,“江南大旱,饥人相食”。钱镠长在农村,七岁修文,为了糊口养亲,曾贩盐谋生,深知农村疾苦。他目睹乱世,深知习武才有出路,贩盐之余,练弩戟、读兵法。在贩盐途中,他广识民情,熟悉地形,为以后行军作战准备了有利条件。他二十一岁投身行伍,“骁勇绝伦”,以马上得天下,身经数百战,由副史迁至国王。钱镠“事奉中原,终不失臣节”的策略,迫使四周邻国不敢贸然进攻吴越,从而得以在吴越国实现跨越式的经济发展。 在整个吴越国从成立到灭亡的80多年期间,“保境安民”始终是当政者的治国理念。这在保证了江浙一带的经济繁荣和民众得以休养生息的同时,注定了终究被吞并的事实。 钱镠的“保境安民”,是深谋远虑的谋略,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保境安民”,不是凭军事实力和政治权势单纯地防守、被动地保卫,更不是搞封闭分割,而是靠积极主动、灵活机变地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等谋略,来实现目标。钱镠缔造了吴越国,他高瞻远瞩,顾全大局,利用吴越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不失时机地抓住有利时机,与民休息,积极发展吴越国经济文化。他把放宽经济、繁荣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是城市革命先驱者。吴越国时期,城市的扩大,移民的增多,交通的便捷,往来交流的方便,商品交易的广泛,直接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据史料记载,隋末唐初杭州户籍仅一万五千三百八十户,至五代吴越盛时人口激增至十万余家、五十万人,增速之快,为其他九国所难以企及。 这时江浙一带因为“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了“鱼米之乡”。又因为“纳土归宋”而没有经受战争的洗劫。得以保全了数十年来的发展成果。而这一坚实的经济基础,间接促成了“宋室南迁”将首都定在了杭州,这一切,都和吴越国三世五王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 ===和平统一=== 吴越国第五代国王钱弘俶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北方的赵匡胤在发动了著名的“陈桥兵变”之后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政权自立为王。在赵匡胤当政的时间里,逐渐将北方几个小国家全部消灭,并且一举南下连克后蜀、南汉两个南方的小军阀。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王朝,取代了后周,以武力消灭了南方八个国家。 公元的974年,赵匡胤准备攻打南唐,南唐国主是个赫赫有名的词人李煜。李煜当时决心抵抗宋朝的大军。而吴越国王钱弘俶却在这时同时得到了两封书信。一封是李煜写给他的,希望他联手抗宋。另一封则是赵匡胤写的,希望他联宋灭唐。 这时的钱弘俶有两个选择,但无论哪个选择都将左右历史的进程。 联合南唐抗击北宋,如果成功,那就复制了三国中孙刘联盟中的“赤壁之战”。从此三分天下,成就一番霸业。如果联合北宋灭唐成功,那么自己家族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吴越国也必将不保,而做战俘的滋味也并不好受,但可能会因为曾经帮助北宋灭唐的“情义”上,赵匡胤能够放过自己一马。 在翻番思考掂量之后,钱弘俶终于决定连宋灭唐。面对赵宋的强大兵力,钱镠的孙子、第五任吴越国王钱弘俶根据先祖“善事中国”、“如遇真主宜速归附”的遗训,审时度势,作出了痛苦而明智的抉择,主动上书“纳土归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将所13州,86县55万户及11.5万兵卒全部献归北宗王朝,成为十国中惟一不通过战争手段而“和平过渡”,使百姓又一次避免了一场战场,成为中国和平统一的先河。 ===顺应史=== 事实证明,李煜并不是孙权,而钱弘俶也不是刘备。在两面夹击下的南唐被北宋一举拿下。而在2个月后,吴越国“纳土归宋”,自此,整个中国基本被宋太祖赵匡胤给统一了,而钱弘俶也因为曾经帮助过北宋而被封邓王,并和宋太祖结成儿女亲家。 钱氏纳土归宋,其体现人民意愿和顺应历史潮流的精神是不朽的。钱王善事中原,保境安民,顺应潮流,纳土归宋,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为史家所肯定的,至今也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钱氏善事中原,保境安民,顺应潮流,维护统一的历史壮举,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笔巨大而珍贵的遗产,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 《颂钱王》 扬眉 一方石头冷无情,镌刻公德方有声; 留下西湖一腔血,化做碧玉三堤横。 踢开宝石半座山,射穿钱塘海水城; 不以私利护天下,纳土归宋济苍生。 ===相关诗集=== 张岱《钱王祠柱铭》 力能分土,提乡兵杀宏诛昌;一十四州,鸡犬桑麻,撑住东南半壁。 志在顺天,求真主迎周归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吴越一家。 不以私利护天下,纳土归宋济苍生 优美的传说: 钱塘江的潮水从来就是很大的,潮头既高,潮水冲击的力量又猛,因此钱塘江两岸的堤坝,总是这边才修好,那边又被冲坍了。“黄河日修一斗金,钱江日修一斗银。”那时候,潮水给人民带来的灾害,从这句话里就可以想见了。 到唐朝末年,有个吴越王叫做钱镏的,勇猛无比,当时一般人都称他为“钱王”。钱王治理杭州的时候,各种事情都感到还容易办,就是这道钱塘江的海堤修不好。因为刚刚要修好,潮水一天一夜要来两次,简直叫人没有法子能把海堤修筑起来。因此,钱王手下的人很着急,都怕钱王发脾气,只好报告钱王道:“大王,这海堤还是不修吧,总不会修好的。因为钱塘江里面有个潮神在跟我们作对,只等到我们把海堤修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就兴风作浪,鼓起潮头,把我们的海堤给冲坍了。” 钱王听了满肚火,气得胡子一根根都直竖起来,眼睛瞪得像铜铃,厉声喝道: “吠!你们这批没用场的家伙!为什么不把那个潮神拖上来给宰了?”手下人慌忙说道:“这不能够,这不能够,他是个潮神,在海水里面,跟海龙王住在一起的哩!我们没法去找他。何况他来的时候,是随着潮水翻滚,都在潮头的海水里面;我们凡人,既看不到,更没法子捉拿他。人们就是趁着铁打的船去寻找,只要一碰到潮头,也会给吞没了的。”钱王听了,两眼火星直冒,大吼道:“呸!难道就让这个小小的潮神来胡作非为吗?不行!”钱王想了一想,说道:“好,让我自己去降伏他。到八月十八这一天,给我聚集上一万名弓箭手到江边,我倒要去见见这个潮神!”你道钱王为什么一定选八月十八这一天呢?原来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这一天潮头最高,水势更是排山倒海凶猛无比;而且潮神会在这一天,骑着白马跑在潮头上面的。 八月十八日到了,钱塘江边搭起了一座大王台,钱王一早就到台上观看动静,等待潮神到来。可是从当地挑选出来的一万名精锐的弓箭手,却陆陆续续地一下到不齐,钱王见了嫌慢,就喝令他们必须立即聚齐到江边,排列好阵势。这时有个将官,上前跪下禀道:“大王!弓箭手跑向江边来时,要经过一座宝石山,这个地方山路狭窄,只能容一人走过,何况过山又得爬上爬下的,因此来得慢了。”钱王听了,喝道:“呀呸,这样岂不要耽误了消灭潮神的大事!”他立刻跳上千里驹,飞也似的来到了宝石山前,一看,果然如此。他连忙跑到山巅上面向四下瞭望,只见这山的南半边有条裂缝。于是他坐了下来,把两只脚踩在山的裂缝处,用力一蹬,哈!这山竟然给他一下蹬了开来,中间出现了一条宽宽的道路。那些将士见了,人人喝彩,个个欢呼!没多久,全部弓箭手就通过这条大路,到江边聚齐了。——从此,这里就叫作“蹬开岭”,那钱王的一双其大无比的大脚印子,直到如今,还深深地陷在石墙上面哩。 钱王又飞快地骑着马到处巡视了一番,等他再到江边大王台上的时候,一万名精兵早就排好阵势,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拿着弓箭,望着江水。钱江沿岸的百姓,受尽了潮水灾害,修堤治水,哪个不欢喜,谁人不尽力!如今听说钱王射潮神,都争着观战助威,真是家家闭户,人人出动,几十里路长的江岸,黑压压地挤满了人。钱王见了这般声势,更加胆壮起来,忙叫人拿来了笔墨,写了两句诗道:“为报潮神并水府,钱塘且借与钱城。”马上把诗丢进江水里去,大声叱道:“喂,潮神听了!如果你答应了,就不许把潮水涌来!假如你潮水仍然要来,那就不要怪我手下无情了!”岸上的百姓以及弓箭手听到,都欢呼起来,那声音就像雷吼一样。大家神色紧张地对着江水,观看动静。可是潮神并没有理睬钱王的告诫,一会儿,但见远远一条白线,飞疾滚来,愈来愈快,愈来愈猛,等到近时,就像爆炸了的冰山,倾覆了的雪堆似的奔腾翻卷,直向大王台冲来。钱王见了,大吼一声,喝令:“放箭!”话音一落,他抢先就“叟”的一箭射了出去。 这时,只见万名精兵,万箭齐发,直射潮头。百姓们都跺脚拍掌,大声呐喊助威。一万支箭射了,又是一万支箭;一万支箭射了,又是一万支箭;“叟叟叟”,霎时射出了三万支箭,竟逼得那潮头不敢向岸边冲击过来。钱王又下令:“追射!”那潮头只好弯弯曲曲地向西南逸去,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因此,直到今天,潮水一到六和塔边就快没有了;而在六和塔前面,江水弯弯曲曲地向前流去,像个“之”字,因此人家又叫这个地方为“之江”。 从这个时候起,海堤才得造成。百姓们为了纪念钱王这次射潮的功绩,就把江边的海堤,叫做“钱塘”。 苏轼《表忠观碑记》 熙宁十年十月戊子,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杭州军事臣言:“故越国王钱氏坟庙,及其父、祖、妃、夫人、子孙之坟,在钱塘者二十有六,在临安者十有一,皆芜秽不治,父老过之,有流涕者。谨按:故武肃王镠,始以乡兵破走黄巢,名闻江淮。复以八都兵讨刘汉宏,并越州以奉董昌,而自居于杭。及昌以越叛,则诛昌而并越,尽有浙东西之地,传其子文穆王元瓘。至其孙忠献王仁佐,遂破李景兵而取福州。而仁佐之弟忠懿王俶又大出兵攻景,以迎周世宗之师,其后,卒以国入觐。 三世四王,与五代相为终始。天下大乱,豪杰蜂起,方是时,以数州之地盗名字者不可胜数,既覆其族,延及于无辜之民,罔有孑遗。而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然终不失臣节,贡献相望于道。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皇帝受命,四方僭乱,以次削平。西蜀江南,负其险远,兵至城下,力屈势穷,然后束手。而河东刘氏百战守死,以抗王师,积骸为城,洒血为池,竭天下之力,仅乃克之。独吴越不待告命,封府库,籍郡县,请吏于朝,视去国如传舍,其有功于朝廷甚大。 昔窦融以河西归汉,光武诏右扶风修其父祖坟茔,祀以太牢。今钱氏功德殆过于融,而未及百年,坟庙不治,行道伤嗟,甚非所以劝奖忠臣、慰答民心之义也。臣愿以龙山废佛寺曰妙音院者为观,使钱氏之孙为道士曰自然者居之。凡坟庙之在钱塘者,以付自然。其在临安者,以付其县之净土寺僧曰道微。岁各度其徒一人,使世掌之。籍其地之所入,以时修其祠宇,封植其草木。有不治者,县令亟察之,甚者,易其人,庶几永终不堕,以称朝廷待钱氏之意。臣昧死以闻。”制曰: 可。其妙音院赐改名表忠观。 铭曰: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笃生异人,绝类离群。奋挺大呼,从者如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杀宏诛昌,奄在吴越。金券玉册,虎符龙节。大城其居,包络山川。左江右湖,控引岛蛮。 岁时归休,以燕父老。晔如神人,玉带球马。四十一年,寅畏小心。厥篚相望,大贝南金。五胡昏乱,罔堪托国。三王相承,以符有德。既获所归,弗谋弗咨。先王之志,我维行之。天祚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孙千亿。帝谓守臣,治其祠坟。毋俾樵牧,愧其后昆。龙山之阳,岿焉斯宫。匪私于钱,惟以劝忠。非忠无君,非孝无亲。凡百有位,视此刻文。 ===史籍记载===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骁勇有谋略。壮而微,贩盐自活。 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改其乡为临安县,军为锦衣军。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自昔游钓之所,尽蒙以锦绣,或树石至有封官爵者,旧贸盐担,亦裁锦韬之。 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镠下车亟拜。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大陈,以饮乡人;别张蜀锦为广幄,以饮乡妇。年上八十者饮金爵,百岁者饮玉爵。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曰:“玉节还乡兮挂锦衣,父老远近来相随。斗牛光起天无欺,吴越一王驷马归。”时将筑宫殿,望气者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宋熙宁间,苏子瞻守郡,请以龙山废祠妙音院者,改为表忠观以祀之。今废。明嘉靖三十九年,督抚胡宗宪建祠于灵芝寺址,塑三世五王像,春秋致祭,令其十九世孙德洪者守之。郡守陈柯重镌表忠观碑记于祠。 颂歌 《钱祠表忠》 ——扬眉 新绿的柳梢, 吐着嫩芽在春风里, 揉搓着一湖湛蓝的湖水; 娇粉的桃枝, 绽着羞蕊在清波上, 温存着一席香馨的春风; 柳浪翻滚拍打着青色的墙垣, 升腾着淡紫的烟霭; 桃花娇娆掩映着褐色的楼阁, 倾诉着幽怨的情丝。 碧水铺展着柔波, 抚摸着湖滨的青石, 青石中樱花飞蝶绚烂了一方的天空; 青山涌动着绿浪, 吞噬着天竺的烟云, 烟云里竹林滚浪翠绿了一山的沟谷; 湖水轻浮着几叶杉木的小舟, 在宝镜的奁匣中刻下依稀的倩影; 云岭婆娑着数只白翎的羽翅, 在朦胧的雾气里滑出无影的痕迹。 千湖跌鉴, 播洒在江南秀色的土地上, 给大地带来了熠熠的青辉; 一水穿梭, 横斜在浙赣俊美的山岭间, 使群山焕发了勃勃的生机。 湖光潋滟倾诉着远古的遐思, 那踏波纵横的钱王; 水浪翻滚叨念着前朝的伟业, 那力挽惊涛的英雄。 秀色江南这方土地啊, 在你的手掌中得到了整合, 使荒芜的河滩生长出了稻谷, 草庐上飘起了袅袅的炊烟; 烟雨钱塘这阙城郭啊, 在你的智慧里承接了儒风, 使蛮荒的部落诵读出了诗经, 西湖畔建起了座座的书院。 三代钱王呕心沥血, 使民不聊生的土地得到了耕耘, 修坝筑堤拢一江钱水围一介西湖, 百姓丰衣足食, 仓廪充实府库丰盈; 一代明君纳土归宋, 使兴旺发达的市井免除了战火, 建塔起庙镇一潮波澜兴一屏佛光, 士子安心就业, 词赋兴盛歌舞升平。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发源于陕晋黄土高原的沟谷河畔, 形成于齐鲁泰山岭地的柏林庙楹, 却在钱塘这方秀美的湖光山色中得到了升华, 赋予了精美纤细的情感, 注入了优雅细腻的文思。 儒雅的诗赋熏陶了民族的性情, 秀丽的山水养育了悠韵的文风。 而今这些都镌刻在一方青石之上, 记录了西湖淤积的深厚历史底蕴, 记叙了先哲成就的不朽文化功绩。 西湖的柳叶是分外的绿, 西子的桃花是格外的妖, 是因为有那清澈的湖水来滋养; 钱塘的绿水是分外的清, 钱江的群峦是格外的润, 是因为有那湿糯的迷雾来抚揉; 江浙的历史是悠远的长, 江南的文化是悠韵的深, 都由那一方沧桑的石头来表记。 ==所获荣誉== 北宋的苏东坡在杭州担任知州的时候奏请朝廷建造了“钱王祠”。并亲笔题写了“表忠观碑记”,而创立于北宋年间的百家姓中,“钱”被排名第二。这也足以可见当时钱氏家族的地位之高。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钱镠善事中原的国策给予高度评介:“钱镠所立家训,乃至临终遗嘱,念念不忘要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大事之礼”。吴越富庶甲于东南,钱镠在治理杭州时确曾作出了很大贡献。清代乾隆为钱王祠题书:“勋勒金书,纳土当年资保障;业基石镜,筑塘奕祀庆安澜”,一致肯定了钱镠的历史贡献。 踢开宝石半座山,射穿钱塘海水城 ==视频== 小发哥无意中来到西湖十景之五钱祠表忠,深感山水美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 {{#iDisplay:f3046x0o3o3 | 560 | 390 | qq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690 中国游记]]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钱祠表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