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20.20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钱古训 的原始碼
←
钱古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 align= center| '''<big>钱古训</big>''' |- |<center><img src=http://www.kfzimg.com/G06/M00/26/DE/p4YBAFq8XAeAMCd2AAI2gPAxzrs488_b.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www.kongfz.cn/31521121/pic/ 来自 孔夫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本名: 钱古训 别称: 坚斋 所处时代: 明代 主要作品: 《百夷传》 |} '''钱古训''',号坚斋。[[浙江]][[余姚]]人,明代的民族事务和史地学者。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三甲第三十六名进士。后官湖广布政司参政,百夷酋思伦发与[[缅甸]]人构兵,其奉旨前往,使思伦发听命返回。其并述当地山川人物风俗并形成《百夷传》上奏。<ref>[https://www.doc88.com/p-62929022851523.html 百夷传南夷书_钱古训撰张洪撰] 道客巴巴</ref> == 生平简历 == 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置缅甸宣慰司。次年,麓川与缅甸发生纠纷,朝廷派钱古训、[[李思聪]]二人前往调停。 当明朝使者钱古训、李思聪调停了麓川与缅甸的纷争,正准备回朝之际,恰值麓川勐卯王思伦法部属刀干孟起兵谋反。思伦法曾请钱、李二位使臣出面,向刀干孟谕以朝廷威德,果然收到一定效果。于是,思伦法向钱、李二人馈赠象马、金宝等物,强留二人长期住麓川,以向他人显示自己有大明天朝为靠山。钱、李二人再三推辞,并致书思伦法说:"中国不以象马金玉为宝,所宝者,忠臣烈士,强兵勇将与孝子顺孙耳,宜送使者回朝,不复侵拢邻境,则可明尔畏敬君上之心焉。"思伦法叹服,设宴为二人饯行,并派部卒将钱、李二位使者护送出麓川勐卯境。 钱古训、李思聪返回京都后,根据在麓川的亲历和见闻,各著了一部《百夷传》,献给朱元璋,书中记述了当时德宏山川、民俗、人物及政治、军事制度等,内容新奇详备,深深吸引了这位大明皇帝。《明史》载,明太祖阅后大喜,以钱、李奉使尽职尽忠,各赐袭衣,特升钱古训为湖广参政,李思聪为[[江西]][[参政]],又特别叮嘱将《百夷传》交付皇家史馆妥善收藏。 == 作品《百夷传》介绍 == 百夷传,是明朝使者钱古训与李思聪1396年描述(麓川)孟卯的作品。他们去云南是为了调解麓川与缅甸阿瓦王朝的冲突。描述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音乐]],食物和该地区的产品。 《百夷传》记载麓川勐卯王国的范围时说:"百夷在云南西南数千里,其地方万里。景东(今[[云南]]景东县)在其东,西天古剌(今缅甸白古)在其西,八百媳妇(地名,在今泰国清迈一带)在其南,吐蕃(今西藏)在其北;东南则车里(今[[西双版纳]]),西南则缅国,东北则哀牢(今保山地区),西北则西番、回纥(今中甸、[[丽江]]、[[大理]]一带)。" 书中记述麓川勐卯王国的封建领主制度时说:"其下称思仑发为'昭',犹中国称君主也。所居麓川之地日者阑,犹中国称京师也。其属则置'叨孟'以总统政事,兼领军民。'昭录'领万余人,'昭纲'领千余人,'昭伯'领百人;领一伍者为'昭哈斯',领一什者为'昭准';皆属于'叨孟'。又有'昭录令',遇有征调,亦与'叨孟'统军以行。" 上述职官名称均为傣语译音,"昭"意为"王",也就是"君主"。"叨孟"今又译作"陶孟",是"昭"之下管理一方的最大军政官员。思伦法时期,除首府直辖地勐卯而外,其统治区域内委派了芒市、陇川、孟定、湾甸、景东、木邦、孟养七大"陶孟"进行管理。因此,"陶孟"带有"封侯"和"封疆大臣"的性质。 麓川勐卯王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具备步卒、象兵、马兵等兵种并有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除《百夷传》中所记而外,其他重要军事首领称呼如下: 庄色:傣语直译为"军队最高指挥官",意为大元帅,是统领全军的主帅。 贺色:傣语直译为"军队首领"意为大、将。 召掌:象兵司令。 召麻:骑兵司令。 召干:弓箭队长。 遇有战争时,三丁抽一,并选择身强力壮、作战勇猛者组成主力部队,傣语称为"锡剌"。作战时,每以鸟铳当前,牌次之,枪又次之,战系列其后,短兵既接,象乃突出。不习象阵者,往往难以挡住战象的冲击。 《百夷传》描述麓川勐卯王国的贵族生活时说"大小各有分地,任其徭赋。上下僭奢,虽微职亦系靶花金银带。贵贱皆戴笋箨帽,而饰金宝于顶,如浮屠状,悬以金玉,插以珠翠花,被以毛缨,缀以毛羽。贵者衣绮丽,每出入,象马仆从满途。象以银镜数十连缀于羁勒,缘以银钉,鞍上有栏如交椅状,借以茵褥,上设锦障盖,下悬铜响玲,坐一奴鞍后,执长钩驱止之。……叨孟以下见其主,则膝行以前,二步一拜,退亦如之。……所用皆[[陶器]],惟宣慰用金银玻璃,部酋间用金银酒器。凡部酋出,其器用、仆妾、财宝之类皆随之,从者千余,昼夜随所适。必作宴笑乐。"可知封建领主贵族阶层的生活是比较奢华的。 而百姓与统治阶级之间,贫富差别是非常悬殊的,并且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遇贵于己者,必让途而往。……执事于贵人之侧,虽跪终日无倦状。……长者授卑贱酒食,必叩头受之,易以他器而食,食毕,仍叩头而退。" 另外,《百夷传》还记载了当时麓川勐卯王国范围内的民族情况。"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喇、哈剌、缅人、结些、哈杜、弩人、蒲蛮、阿昌等名。"所言大、小百夷,即今德宏傣族的傣勒、傣德两大支系,汉族称之为旱傣、水傣。蒲蛮为今德昂族先民,阿昌即今阿昌族。由于当时麓川勐卯王国的境土比今德宏大得多,所以有许多民族今已不在德宏境内,如弩人或即怒族,在今怒江州,古喇、哈剌、缅人今在缅甸。 《百夷传》还谈到麓川勐卯王国的商业贸易:"凡贸易必用银,杂以铜,铸若半卵状流通商贾间。"可见当时以银、铜为主要流通货币。又《西南夷风土记》言;"以铜为珠如大豆,数而用之,若中国之使钱也。" 《百夷传》是根据作者亲身见闻而写下的一本有关德宏历史的专著,史料多翔实可信但作者毕竟在德宏时间不长,加之语言障碍,对有些事物的记载难免有误。如"小事刻竹木,大事作缅书","缅书"即为"傣文"之误。但不可否认,《百夷传》是研究德宏历史的必读之书。从洪武十六年到正统初年的五十多年间,朝廷遣使德宏有记录的多达二十五次,而能留下象《百夷传》这种史料价值极高的著作,实为凤毛麟角。正因为如此,六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读到曾使[[明太祖]]大感兴趣的《百夷传》。 == 参考来源 == [[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
返回「
钱古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