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50.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釣魚臺列嶼 的原始碼
←
釣魚臺列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釣魚臺列嶼'''<br><img src="http://g.udn.com.tw/upfiles/B_ME/meatball2/PSN_PHOTO/427/f_8230427_1.gif" width="280"></center><small>[http://blog.udn.com/meatball2/6352075 圖片來自udn]</small> |} '''釣魚台列嶼'''是位於[[東海]]南部、[[台灣]]與[[八重山群島]]以北、[[沖繩海槽]]南端西北方向的一组岛屿,由[[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及[[暗礁|岩礁]]構成,總陸地[[面積]]6.1636-7[[平方公里]],其中主島釣魚臺之面積3.82-4.38平方公里([[潮差]]變化),高363[[公尺]]。各島[[泥土]]不厚、風浪較大,僅釣魚臺上有[[淡水]]溪流。19世紀末期至[[太平洋戰爭]]期間曾有日本人定居,惟現今各島均為[[無人島]]。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與[[日本国]]皆聲稱釣魚台列嶼為其領土,引發[[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一連串爭議]]<ref>[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C641B6979A7897C0&sms=F9719E988D8675CC&s=03AAB061351E859D 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mofa</ref>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認為釣魚台列嶼依地理、歷史和法理均為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屬[[台灣地理|台灣附屬島嶼]]。日本稱其為'''尖閣諸島'''(j=尖閣諸島|hg=せんかくしょとう),日本政府認為島嶼按歷史及國際法均屬於日本固有領土,归属[[西南諸島]]一部分,不存在領有權問題。 == 歷史 == [[日本]][[仙台]]人[[林子平]]制作的《[[三国通览图说]]》之《[[琉球国全图]]》已列出釣魚台列嶼各島,並與台灣劃為不同色。日本研究人士[[濱川今日子]]称此圖中虽然釣魚台列嶼各島和中國大陸同色,但同時台灣、[[東北地區]]和中國大陸卻繪上不同顏色,因此認爲圖說只能顯示林子平個人對當地的認識。 === 古代記述 === 釣魚臺列嶼各島相關記載最早出現於中國[[明朝]]的《[[順風相送]]》(但成書年份存在不同解讀,目前存在1403年([[永乐 (明朝)|永樂]]元年)至1593年等至少五種說法,[[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教授韓振華主張該書成於嘉靖十六年(1537年);[[京都大學]]教授[[井上清]]指該書被推論成於十六世紀,但成書年代不明;日本學者内田晶子认为该书成书于1570年以後「順風相送作者及完成年代新考」,收入《跨越海洋:海上絲绸之路與世界文明進程國際學術論壇文選》原文为“北风东湧开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南风东湧放洋,用乙辰针取小琉球頭,至彭家花瓶屿在内。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用卯针取赤坎屿,用艮针取枯美山”)、1534年的《[[使琉球錄]]》,書中曾記述「釣魚嶼」、「黃毛嶼」、「赤坎嶼」(或「赤嶼」)等島名;至於所记载的該等島嶼是由[[中國人]]還是[[琉球人]]首先發現並命名,中日雙方各自提出不同主張詳見[[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其他中國文獻及官方輿圖亦有採用「釣魚嶼」名稱,諸如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憲]]幕僚鄭若曾編纂之《[[籌海圖編]]》、[[清]][[乾隆]]年間《[[大清一统志]]》、乾隆皇帝欽命繪製之《[[坤輿全圖]]》等。 == 命名 == 該群島在[[華人地區]]有不同的稱呼:[[台灣]]、[[香港]]與[[澳門]]稱作「釣魚臺列嶼」;[[中國大陸]]的官方新聞稿称之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而在民間和傳媒中,「釣魚台」及「釣魚台群島」均可泛指整個釣魚台列嶼。「釣魚台」既可以僅指主島,有時亦可指全部群島。其中主島「[[釣魚臺]]」在日本稱為「魚釣島」。 1845年,[[英國海軍]]調查該島,英國海軍軍艦三寶壟(Samarang)艦長[[爱德华·卑路乍]](Edward Belcher)首次採用「Pinnacle Islands」(意为“尖顶群岛”)形容顶峰呈教堂尖顶状的南小島和北小島,該等名稱其後為日本海軍沿用。1900年,日本[[博物學]]家黑岩恆|黒岩恒在其出版物“尖閣列島探險記事”中指,各島雖古來為沖繩人所知,亦已有琉球語名稱,但當時尚未有一名字概括各島,不便於地理研究,故將釣魚嶼和黃尾嶼兩島連同尖頭諸嶼統稱为“尖閣列島”,而日本國內在1970年代則開始改稱列島為「尖閣諸島」。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釣魚臺列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