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00.1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金沙寺僧 的原始碼
←
金沙寺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big>金沙寺僧</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p style="text-indent:2em;">金沙寺僧【明】制陶名手。佚名。金沙寺在[[江苏]][[宜兴]]湖㳇山间,湖㳇镇的西南角,离丁蜀镇约十余里。为唐相陆希贤之山房。 <p style="text-indent:2em;">“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的确切年代,较难查号,推断比供春年代略早,约在成化、弘治年间。参阅《桃溪客语》、《中国艺术家徵略》 ==江苏宜兴金沙寺== [[File:20300000676693143875559918653 s.jpg|缩略图|有框|500px| right|金山寺 [http://tupian.baike.com/doc/%E9%87%91%E6%B2%99%E5%AF%BA/a1_46_55_20300000676693143875559918653_jpg.html; 原图连结] [http://tupian.baike.com/doc/金沙寺/a1_46_55_20300000676693143875559918653_jpg.html 来自互动百科]]] <p style="text-indent:2em;">金沙寺在湖西街村寺山南麓。原是[[唐昭宗]]时宰相陆希声避战乱所建,后改禅院,即金沙寺。宋熙宁三年(1070年)赐额“寺圣金沙”。[[苏轼]]在这里喝过茶;[[岳飞]]在寺里驻过军、题过词。后来这金沙寺又成为明代宜兴进士吴颐山读书的地方。鼎盛时,该寺有房屋千间,明[[嘉靖]]年后,该寺屡修屡毁。解放初期,该寺仍留有数间僧房,并有一棵传说岳飞拴过马的银杏树。考察人员发现,现在的金沙寺遗址处在一片农田里,背靠的山麓因开石已破坏了原貌,寺庙的基础上已经建起民宅。但在当地一些农民家中,仍然保留着一些金沙寺的碑刻、石质构件。附近还有寺僧的墓葬,曾经留下苏轼“竹符换水”传说的 金沙泉仍然在流淌。作为专业的紫砂刊物,他们认为金沙寺维系着两位宜兴紫砂的宗师级人物,这里无疑是紫砂的圣地。应该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金沙寺僧”紫砂壶== [[File:金沙寺僧.jpg|缩略图| | | right|金山寺僧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87%91%E6%B2%99%E5%AF%BA%E5%83%A7&step_word=&hs=2&pn=12&spn=0&di=5735144019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441090327%2C4100340441&os=223439957%2C4184047071&simid=4286626113%2C722520887&adpicid=0&lpn=0&ln=257&fr=&fmq=155142041842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10.artimg.net%2Fnewart%2F2017%2F0325%2F1490439641_255934.JPG.abig.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w6ptfp_z%26e3Bw6p65g_z%26e3BgjpAzdH3Fytfi73twadm9mllAzdH3Fd-d89nd9_z%26e3Bip4s&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连结] [https://artist.artron.net/yishujia0264699/2-214324.html 来自艺术家网]]] <p style="text-indent:2em;">金沙寺僧金沙寺位于宜兴湖滏九里山。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寺内一僧人(宜兴人,时人称为金沙寺僧)。 <p style="text-indent:2em;">金沙寺僧是制陶名手,熟谙制陶技艺,常制作圆形壶器,既不留款,也不钤印,仅以指纹为标识。供春制壶,传说是偷学于金沙寺僧,因此,金沙寺僧被后人尊为紫砂工艺的始祖。金沙寺在宜兴市湖父镇西郊寺山东麓,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篇》载:金沙寺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的,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他为人闲静有致,曾与陶工相处而习得一手陶艺,当时可能茶叶正改为壶泡,遂筑为胎规而圆之,再刳使中空,并出口、柄、盖的,然后拿去陶穴烧成,为人使用。据传金沙僧喜用紫砂泥制壶,自然会有相当多的指纹留于壶上,此为鉴赏金沙僧壶的重要根据。但由于其作品并不署款,自无从认定有何传器流之于世。至于也有人附会四大名壶的「无名壶」即为金沙僧所筑,是否真实,则尚待察考。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历史上明代正德年间金沙寺僧紫砂壶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品壶,而且是一种实用与审美高度和巧妙的特种手工艺品。我们有幸看到流传至今的金沙寺僧紫砂壶,大多留有作者的铭款,而从这些带有风格性的艺术品上,反映出的不仅是一种年代的沉淀,而且也是了解那些紫砂历史名人们的极好途径。 <p style="text-indent:2em;">追根溯源,创始之功应归无名英雄“金沙寺僧”,也可以说,佛教人士在紫砂壶的创始中起到极大的作用。清《阳羡名陶录》的作者吴骞,不但把金沙寺僧列在紫砂“家溯篇”之首,还撰诗云:“金沙泉畔金沙寺,白足禅僧去不还。此日蜀冈千万穴,别传薪穴祀眉山。”追根溯源,创始之功应归无名英雄“金沙寺僧”,也可以说,佛教人士在紫砂壶的创始中起到极大的作用。清《阳羡名陶录》的作者吴骞,不但把金沙寺僧列在紫砂“家溯篇”之首,还撰诗云:“金沙泉畔金沙寺,白足禅僧去不还。此日蜀冈千万穴,别传薪穴祀眉山。”<ref>[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60430144023705.html# 历史:“金沙寺僧”紫砂壶] 百度快照/头条 </ref> ==金沙寺僧与紫砂文化== [[File:33d1cfc02ae6d69d9ccbf15c5afabb85.jpg|缩略图||400px| center |徐秀棠始陶异僧[] []]] <p style="text-indent:2em;">从明代金沙寺僧制出历史上第一把紫砂壶开始,紫砂壶与佛教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几百年的传承过程中,更是不断有制壶艺人创作出佛教题材的紫砂作品,给紫砂文化注入充满智慧的禅学思想。 [[File:B8de8a7bc131d9830ab1bb19c889d15d.jpg|缩略图| |400px| center |明代·供春树瘿壶[] []]] <p style="text-indent:2em;">据史料记载,供春是明代正德年间的宜兴人,他在空暇时总喜欢去看制陶名手金沙寺僧制做紫砂壶;他一边看老僧制壶,同时自己也暗地里学习怎么做壶。现今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据说就是供春根据当时寺庙里的一颗百年银杏上面的树瘤制作出来的。 [[File:12a991b8863c17fd338da8d1ad1cf014.jpg|缩略图| |400px| center |明代·李茂林僧帽壶[] []]] <p style="text-indent:2em;">李茂林制作的这把僧帽壶呈赤褐梨皮色,壶肩是由文嘉(文征明之子)铭刻的“浮霜冷月霁雨霄清流芳润渴止暑消冰”十六字篆文,壶腹八瓣莲花纹饰,像僧人的帽子,象征着佛。这把壶整体造型端庄,古韵十足,将儒释道文化融合于一壶之中,是非常难得的艺术佳作。 [[File:E4b5e4d1bc7531a78ac9302186d2185a.jpg|缩略图| |400px| center |清代·陈曼生笠荫壶[] []]] <p style="text-indent:2em;">曼生十八式中的笠荫壶不仅造型奇特,而且也可以说是有“佛缘”的一款紫砂壶。传说陈曼生信奉佛教,所以喜欢做佛教题材的紫砂;有一次在山间小店遇到一位僧人,见曼生与佛有缘便以斗笠相赠,随后飘然而去。 <p style="text-indent:2em;">曼生受此启发,便拿起笔在纸上根据斗笠的设计了这么一把笠荫壶,并作出“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的壶铭,其蕴含的哲理耐人寻味、奥妙无穷。 [[File:Cef8e8a3d97e8fb70efda3da992dcfef.jpg|缩略图| |400px| center |现代·范泽锋波若壶[] []]] <p style="text-indent:2em;">现代制壶艺人中,范泽锋是一位以创作佛教题材紫砂壶为主的名家,波若壶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件作品整体造型以佛教的莲座为范本,壶底是一圈金线,线上是用描金工艺绘制的莲花瓣,里面则是十八罗汉,其主题十分鲜明,也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心境。 <p style="text-indent:2em;">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作有“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的禅诗,说明了茶与禅之间的奇妙关系。而紫砂壶作为茶具中的一份子,向来也与儒释道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器”的形式承载着“茶禅一味”的无穷妙趣。 <ref>[http://www.jinbifun.com/thread-3853940-1-1.html 细数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佛教题材紫砂佳作] 云南网/金碧坊 </ref> == 参考文献 == [[Category:藝術家]] [[Category:佛教人物]]
返回「
金沙寺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