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57.2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金文泰中學 的原始碼
←
金文泰中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C48888;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金文泰中學'''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newton.com.tw/img/c/0dc/cGcq5SN3AzYjVGMhZGOxkzMwIjZwQTM3YDMxczMxEGOjVWOhZGZxEzYyYTNv0WZ0l2LjlGcvU2apFmYv02bj5SdklWYi5yYyN3Ztl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newton.com.tw/wiki/%E9%87%91%E6%96%87%E6%B3%B0%E4%B8%AD%E5%AD%B8 圖片來自newton] </small> |} '''金文泰中學'''(Clementi Secondary School)於1926年成立,為[[香港]]第一所由[[英國]]殖民政府開辦的[[中文]]中學。<ref>[https://www.newton.com.tw/wiki/%E9%87%91%E6%96%87%E6%B3%B0%E4%B8%AD%E5%AD%B8 金文泰中學],newton</ref> == 歷史 == 金文泰中學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官立中文中學]]。校訓出自《[[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925年,精通中文和[[粤语|廣東話]]的[[金文泰]]爵士,就任第17任[[香港總督]]。他亦曾被另一位港督[[盧吉]]爵士提名出任[[香港大學]]創校校長,但因改派到[[英屬蓋亞那]]出任輔政司,而最終未能成事。他熱愛中國文化,是[[皇家亞洲學會]]的會員。1925年12月,香港紳商[[周壽臣]]、[[羅旭龢]]、[[李右泉]]、[[曹善允]]、[[尹文楷]]、[[李景康]]、[[俞叔文]]、[[馮平山]]、[[劉子平]]、[[李亦梅]]等,藉中環華人行6樓華商俱樂部舉行敘會,商議請求政府撥地,創立一所漢文中學,其中以中文作為學校的[[教學語言]]。此議獲教育司庵氏(G.N.Orme)贊同,乃委派漢文視學官李景康負責草擬辦法,首間中文官立中學因此誕生。現在金文泰中學圖書館仍藏有當年由金文泰爵士捐贈的中國典籍,故金文泰中學是全港最具歷史價值書籍的擁有機構之一。 官立漢文學校開設前,香港大部分中文中學,都由民間私辦。根據[[李我]]所述,私塾仍然保留至太平洋戰爭結束。而民間私辦中文中學畢業生,多數會在[[中國]]繼續升學,課程亦銜接中國學制。 官立漢文學校在1926年開課,首任校長為當時的漢文視學官[[李景康]]先生。官立漢文學校成立之初,以醫院道榮華台分設師範第1、2年級;假育才書社課室設中學1、2、3年級;另醫院道中華會館設高小1、2年級。學生共200人。[[官立西營盤書院]]於1925年結校,漢文中學遂遷入官立西营盘书院舊址。 1941年12月,日軍攻佔[[港島]]。[[太平洋戰爭]]期間,由於日軍佔領香港而停辦。戰爭結束後,於1945年復校,並在1946年易名為'''官立漢文高級中學''',兼收女生。 1951年,殖民地政府為紀念金文泰爵士對香港中文教學的貢獻,將學校易名為金文泰中學。金文泰夫人得知此事後,在1958年1月4日自英國寄贈「金文泰爵士紀念杯」一座,以為紀念。戰後復校後,一度與[[皇仁書院]]共用堅尼地道校舍。 [[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的獨立時期,三校中大部份學生都是金文泰中學的畢業生。及後金文泰中學的校友(例如[[馮秉芬]]爵士)亦參與[[中文大學]]創設,而金文泰中學的畢業生歷來亦多進入[[中文大學]]攻讀不同學科。由於金中與中大在七、八十年代的學制相接,至使中文大學創校初期有大部分學生來自金文泰中學,令當時金文泰在香港坊間有「中大預備學校」之稱。至今因為考試及學制的改革,中大已不是金文泰畢業生唯一的大學目的地,但至今有不少金文泰校友任教於中大、及擔任中大及其成員書院的校董。 1961年及以前, 香港政府以小學會考以定能否有機會升讀中學,當時香港中學學位嚴重不足,大半小學生要被淘汰失學。小學會考及升中試都會給每一個學生一個名次,全港首50名會得到[[葛亮洪獎學金]],金文泰中學每年錄取了不少葛亮洪獎學金得主。1961年9月,隨著位於[[炮台山]][[炮台山道]]的新校舍落成啟用,金文泰中學遷入現址至今。 該校於2001年獲校友提名,參加[[優質教育基金]]主辦的[[傑出學校獎勵計劃]],結果在校風及培育一項評選中獲頒優異獎。 ==校徽及校訓== 1949年6月,梁世華校長邀請徐虹磯先生設計校徽圖形:徽形如盾,藍質白章,中繪木[[鐸]],有橫列文行忠信四字,刻於鐸之兩旁上端,盾下作通心白色帶捲摺飄揚之狀。 徽形如盾者,取《[[禮經]]》所謂禮義以為干櫓之義也;木鐸,古者施教,振之以警眾者也;文、行、忠、信者,取[[孔子|夫子]]四教之義,即該校校訓也;色取藍白者,[[荀子]]曰: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藍,蓋青之所自出也。今世謂弟子之勝師者,亦曰青出於藍,蓋欲學者不可忘其師承之所出自耳。白者,素色也,逸詩有素以為絢之辭,[[孔子|夫子]]有繪事後素之語,甘然後受和,白然後受采,學者當以美質為尚也。 校訓:文、行、忠、信 *文(學文):中英兼擅,具備文化素養。 *行(修行):才德並進,實踐律己恕人。 *忠(存忠):忠誠處事,勇於承擔責任。 *信(主信):信實待人,建立健全人格。 == 校舍 == ===[[醫院道]]校址(1926-27年)=== 1926年3月1日於醫院道[[育才書舍]](現為[[樂善堂梁銶琚書院]]校址)開辦。 ===[[薄扶林道]]校址(1927-41年)=== 1927年,漢文中學暨附設小學與師範男校遷至薄扶林道原官立西营盘书院舊址。 <br> 1941年-1945年,香港淪陷,在港島薄扶林道的校舍,遭受戰火嚴重的摧殘。香港重光後,薄扶林道校舍拆卸重建,新的校舍則改為現在的[[李陞小學]],而漢文中學要借用灣仔活道工業學校(維多利亞工業學校的舊址,俗稱[[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理臣山分校|活道紅磚屋]])上課。 ===[[必列者士街]]青年會校舍(1945-46年)=== 1945年11月,漢文中學借必列者士街青年會校舍重新開辦。 ===[[堅尼地道]]校舍(1946-61年)=== 1946年10月,高初中各班遷入堅尼地道26號(現為[[聖若瑟書院]]),與[[皇仁書院]]共用日本子弟學校的校址上課,該校址現時是[[古物古蹟辦事處]]界定的政府文物。 1950年,皇仁書院在銅鑼灣的新校舍落成啟用,漢文中學便佔用了整個日本子弟學校的校舍。 ===[[炮台山道]]校舍(1961年-現在)=== 1961年9月,位於炮台山道30號的新校舍啟用。 1962年,當時的教育司[[唐露曉]]夫婦為學校主持頒獎及校舍啟鑰禮。 2003年,校舍新翼於8月22日建成,學校面積增加1344平方米。同年11月27日,由當時的警務處處長,校友曾蔭培聯同多位主禮嘉賓,為校史館、家長教師會園藝角、校舍新翼主持揭幕儀式,並為「楊宇杰綜合活動中心」、「馮秉芬爵士圖書館」、「利榮森博士圖書館」、「金文泰中學校友演講廳」主持命名儀式典禮。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金文泰中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