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190.18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金廣福公館 的原始碼
←
金廣福公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金廣福公館'''<br><img src="https://www.hchcc.gov.tw/files/%E9%87%91%E5%BB%A3%E7%A6%8F%E6%AD%A3%E5%A0%82.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hchcc.gov.tw/files/%E9%87%91%E5%BB%A3%E7%A6%8F%E6%AD%A3%E5%A0%82.JPG 圖片來自新竹縣政府文化局]</small> |} '''金廣福公館''',是位於新竹縣[[北埔鄉]]的[[國定古蹟]],為中華民國第一級古蹟中,唯一的宅第類古蹟。 ==金廣福的由來== 西元1835年(清道光15年),[[姜秀鑾]]、[[林德修]]、[[周邦正]]等人籌組[[金廣福墾號]],用以開拓[[竹塹]]東南山區的[[土地]]。 拓墾[[範圍]]包括現在的台灣[[北埔鄉]]、[[寶山鄉]]、[[峨眉鄉]]、[[苗栗縣]]、[[南庄鄉]]、[[三灣鄉]]一帶,設有36處隘寮,稱之為<[[大隘]]>。 金廣福公館即為大隘[[營運]]總部及[[指揮]]中心。 [[金廣福公館]]<ref>[http://view.boch.gov.tw/NationalHistorical/ItemsPage.aspx?id=47 金廣福公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f> ,以金字起頭,取其[[發財]]多金之意,「廣」代表[[廣東]],「福」代表[[福建]]。 早期閩、粵兩籍人士互鬥嚴重情況下,堪稱少見,為臺灣族群之合作立下典範。不過金廣福的拓墾逐漸侵入原住民領地,與世居當地[[原住民]]發生衝突,雙方死傷無數。 西元1898年(日本明治31年)臺灣總督府廢止「三段警備制」, 建立地方警察制度之後, 北埔警察署、北埔辨務署等曾借用金廣福公館辦公。 西元1983年12月28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金廣福公館為一級古蹟。 西元1997年5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後,金廣福公館改為[[國定古蹟]]。 ==建築構造== 金廣福公館為[[四合院]]格局的建築,屬二進一院的客家雙堂屋,兩側各有一條[[護龍]]。右護龍於西元1935年大地震後改建為日式建築,而左護龍仍維持清代原有格局。鄰近的[[天水堂]]是姜秀鑾的故居,由姜家家族自行修繕維護,仍有姜秀鑾後裔居住其中。 為保護珍貴的文化資產,懸掛於金廣福公館大廳前之金廣福[[匾額]]為複製品,原件由[[北埔鄉]]姜家後代另行收藏。 ==歷任墾戶首== 「金廣福公館」自西元1835年(清道光15年)創立至西元1886年(清光緒12年)[[劉銘傳]]實施裁隘政策為止,共經歷四任粵籍墾首、三任閩籍墾首,共計52年。因山區拓墾工作艱險困難,閩籍人士參與意願降低並逐漸退出,以致金廣福拓墾事業的主導權全由姜家全面掌控。 ===粵籍墾戶首=== 第一任 姜秀鑾 西元1835年(清道光15年)---西元1846年(清道光26年) 第二任 姜殿邦 西元1846年(清道光26年)---西元1870年(清同治9年) 第三任 姜榮華 西元1870年(清同治9年)---西元1877年(清光緒3年) 第四任 姜紹基 西元1877年(清光緒3年)---西元1886年(清光緒12年) ===閩籍墾戶首=== 第一任 林德修 西元1835年(清道光15年)---西元1836年(清道光16年) 第二任 周邦正 西元1836年(清道光16年)---西元1847年(清道光27年) 第三任 周如珪 西元1847年(清道光27年)---西元1875年(清光緒元年)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684 名勝古蹟]] [[Category:927 宗教建築;陵墓]]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金廣福公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