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50.2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重庆号巡洋舰 的原始碼
←
重庆号巡洋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重庆号巡洋舰</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e61d8da71d5fdf61.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4&eid=5639628&sid=5852256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重庆号巡洋舰 定型时间: 1937年11月12日 制造厂: 英国朴茨茅斯造船厂 所属国家: 中国 |} '''重庆号轻巡洋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为赔偿在[[香港]]被日军击沉的4艘民国海军炮艇而送给中国政府的一艘著名军舰。是林仙级轻巡洋舰的4号舰,原名Aurora号。以往许多[[书籍]],经常翻译成"震旦"号(又译"曙光女神")。 1948年5月26日"重庆"号与英国租借给中华民国的"灵甫"号[[驱逐舰]] (原名HMS Mendip) 从朴次茅斯港启程,1948年7月28日抵达香港,停泊期间"重庆"号官兵放假上岸发生了20余名水兵逃亡未归的事件。1948年8月"重庆"号回国,当时是中华民国海军最大的战舰。在国共内战中曾到葫芦岛附近海面支援为援救锦州的作战,用舰炮轰击在塔山的解放军阻击阵地。 1949年2月25日时,[[重庆]]舰上的部分官兵形成的秘密组织发动起义,舰长邓兆祥率领574名官兵在上海吴淞口易帜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向北驶向解放军控制的山东烟台。2月26日晨到达[[烟台]]。由于舰长等高级军官被带离,出于恐惧国民政府派出飞机轰炸,重庆舰上官兵短暂发生秩序混乱。3月4日重庆号开往葫芦岛,并遭受被国民政府调动由[[青岛]]起飞的[[轰炸机]]多日连续轰炸,有多处被命中,军舰艉部受损,3月20日1时,自沉在[[葫芦岛]]港内。<ref>[https://www.81.cn/j-s/2022-06/15/content_10163482.htm 这面白底红星的旗帜见证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起义]中国军网</ref> == 技术特点 == "林仙"级轻巡洋舰,是"安菲翁"级(Amphion)轻巡洋舰的后继舰。"安菲翁"后来卖给澳大利亚,改名"珀斯"(Perth),故也称为"珀斯"级。 "林仙"级建成时前后桅杆全部是单较脚桅,1941年进行改造时,为了在桅上加装[[雷达]]等电子设备,故将前后桅下端改为桁架式三角桅,以增加强度。 装甲防护方面,弹药舱厚度为1-3英寸(25.4-76.2mm),水线带2 1/4英寸(57.15mm),舱壁和炮塔都是1英寸。 武备方面,6英寸/50MkⅩⅩⅢ(152mm)双联装前主炮塔2座,后主炮塔1座,比较"安菲翁"级少了1座后主炮塔。其它武器装备略有不同,"欧若拉"上有4英寸/45QF Mk ⅩⅥ HA(102 mm)双联装高平两用副炮塔4座,分布在后烟囱与后桅两侧,40.5mm (2磅炮)/40四联装 Vickers MkI"乒乓"炮2座,布置在两烟囱之间的左右舷。三联装533mm [[鱼雷]]发射管2组,也分布在舯后的左右舷。此外还有深水炸弹发射架和扫雷器各2套。1941年还加装20mm双联装厄利孔(Oerlikon)高射机关炮3座,20mm单装厄利孔高射机关炮2座。"林仙"级上配置有"海象"舰载飞机,用于校正火炮射击和侦察,但"欧若拉"上没有。不过其它军舰上的飞机,在二战改装时也被拆掉了。"林仙"级装备有 1具高角度指挥仪控制塔和284/286对空搜索雷达,273型和271型对海搜索雷达,285型和282型对空火控雷达。依靠这些雷达和火控射击指挥仪,军舰具有当时先进的火控系统。在军舰舰桥下,还设有战斗标图室,相当于集通讯、控指挥为一体的战斗指挥中心(简称C3)。 "林仙"级轻[[巡洋舰]]是1930年代中期的产物。1号舰下水时间为1934年3月6日,竣工时间为1935年5月23日。"欧若拉"落成最晚,1936年8月20日下水,1937年11月12日竣工。 在30年代中期,英国注意研制6英寸主炮的轻巡洋舰。先后建造了"利安德"级、"安菲翁"级和"林仙"级三种12艘军舰。里面"安菲翁"级又是"利安德"级的改进型。英国倾向6英寸火炮的原因,是这型火炮较高的射速可以弥补在射程威力上的不足。尤其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或夜间,优势更加明显。二战时,这三级军舰都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 由于"林仙"级轻巡洋舰仅有3座双联装6英寸炮塔,所以不适合参加舰队间的炮战。但是最初的设想是充当敌方袭击舰的终结者、保卫己方的航线,在这方面它们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二战期间,这级舰充分发挥了航速快、续航能力大,尤其是其优秀的防空能力的特点,主要承担为舰队防空掩护的任务。 ==服役事件 == "欧若拉"服役后被编入英国海军本土舰队。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若拉"被派往挪威海域及北大西洋海区担任护航和反潜任务。 1941年 5月24日,在围捕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著名海战中,"欧若拉"、"格拉蒂娅"等轻巡洋舰护卫着"胜利"号航空母舰向"俾斯麦"号发动进攻。"胜利"上的"剑鱼"飞机向"俾斯麦"发射了鱼雷,其中1枚鱼雷击中"俾斯麦"的中部,造成油箱漏油。"欧若拉"似乎没有获得攻击"俾斯麦"的机会,5月25号"胜利"号返回基地补充燃料,"欧若拉"等舰也跟住返回,但参加24日的行动依然是"欧若拉"的骄傲。 同年秋天 英国为了支援北非作战,切断[[意大利]]与[[北非]]的海上交通线,组建K舰队,进驻[[地中海]]的[[马耳他]]海军基地。K舰队的旗舰是"欧若拉",成员包括同型舰"帕涅罗珀"和2艘驱逐舰。 11月8日 英国侦察机发现了一支由2艘意大利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护航的[[德国]]运输船队正向北非行驶,"欧若拉"即率K舰队连夜出击,次日0时39分,在北纬36度55分,东经17度58分海域发现了意大利船队。0时57分,K舰队开火,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击沉全部运输船和驱逐舰"雷鸣"号,重创3艘驱逐舰。后来,英国潜艇又击沉了另一艘意大利驱逐舰。 11月23日 K舰队出击,进攻行驶在地中海的6支运输船队。这次行动被敌方飞机发现,各船队纷纷返港,只有一支德国运输船队在空军掩护下继续南下。24日下午,K舰队终于拦截住船队,击沉2艘德国运输船。 11月30日 深夜,K舰队再次出击。在第二天的战中,"欧若拉"两次齐射,击沉意大利运输船"阿得利亚蒂科"号。返航时又遇到另一支船队,经过短暂的炮战,击沉了意大利"莫斯塔"号驱逐舰和和"曼托万内"号油轮。 短短两个月,K舰队共击沉敌舰11艘,商船21艘,击伤敌舰9艘。意大利海军被"欧若拉"的勇猛顽强震慑,给""欧若拉""取了个外号,叫做"银色怪物"。 11月底 K舰队新添了2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实力得到加强。 12月16日 K舰队出击北非,搜索敌舰。19日1时,在驶抵的黎波里港不到20海里处,闯入意大利军布雷区。英国轻巡洋舰"海王星"号(Neptune)触雷沉没,"欧若拉"左舷B炮塔水下位置触雷,前主炮运弹机损坏,龙骨严重扭曲,舰首下沉并向左倾斜11度,经过紧急抢修后,以10节速度自航返回马耳他基地抢修。"帕涅罗珀"在此役中也被炸伤。 "欧若拉"修复后,调任英国第12巡洋舰队旗舰,参加1942年11月盟军在北非登陆的奥兰之战,此后以[[阿尔及利亚]]的波尼为基地,活跃在西地中海,担任海上截击任务。 1943年5月 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和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登上"欧若拉",前往班泰雷利亚岛,随后,盟军发动了对该岛的攻击,作为对西西里登陆战的前哨战。完成此次任务后,"欧若拉"被选作英王座舰,护送乔治六世从阿尔及尔驶往马耳他,并检阅舰队。这在英国海军中是崇高的荣誉,是对"欧若拉"光辉战绩的肯定。7月,"欧若拉"参加了西西里登陆作战的海上支援及炮击。后来,"欧若拉"还参加了接受意大利海军投降和接管土伦法国维希政府海军的行动。 == 总体评价 == "重庆"号轻巡洋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送给中国政府的一艘著名军舰。 前几年,香港学者马幼垣注意到""震旦"这个译名不妥,他指出本舰及另外三艘同型舰都以神话女神取名。 Aurora音译"欧若拉",为罗马神话曙光女神的名字。查Aurora为Arethuse级轻巡洋舰,Arethuse通译"阿瑞图萨",是希腊神话中的林中仙女,后来变化成著名的泉水,所以也有翻译成"林仙"号、"水神"号的。另外两艘军舰为Galatea和Penelope ,"格拉蒂娅",也是希腊神话的海神,"帕涅罗珀",是荷马史诗中大名鼎鼎的奥德修斯的忠实妻子,倒不能算作神只。 一些海军史文章,将舰名翻译成"佩内洛普",虽然没有大错,却没有体会到英国军舰命名时的西方文化意味,与""震旦"译名一样,存在着过度简单的缺陷。应该说,这些女性的名字,在我国西方文学翻译界已有约定俗成的译法,在翻译外国舰名时,应该注意到这一些特点。送给中国的"欧若拉"号,是英国海军中第九艘以此名字命名的军舰。1960年代,英国在"利安德"级(Leander)护卫舰中,又重新命名了"帕涅罗珀"、"欧若拉"、"格拉蒂娅"和"林仙"号。这批军舰,先后在90年代退役。 还值得说的是,在十月革命中炮轰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英文译名也是Aurora ,这是艘俄国的"曙光女神"。 在二战中,"欧若拉"总共击沉了1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3艘扫雷舰,7艘登陆舰和7艘商船,重创了9艘驱逐舰,是一条战功卓著的军舰。战后,"欧若拉"退出了现役,被封存在[[朴茨茅斯]]海军基地。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重庆号巡洋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