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00.1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释迦世尊十大弟子 的原始碼
←
释迦世尊十大弟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释迦世尊十大弟子</big> ''' |- | [[File:Fe2ebbc69cdfd895.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gQmLkElbkTkKIRmLkEkL8TkKIMkbELjboJmLkEk78TkKILkbHoIEbjEC%20XLqIPjehEzO0G0O9GwqR7zOMGwOQTEl%20OKaIPjeh5yupNj%20lHzrHjMz%20PLEDmK6IPjf19z%2F19z6RLzO1H1qR7zOM%3D_1757808829&query=%E9%87%8A%E8%BF%A6%E4%B8%96%E5%B0%8A%E5%8D%81%E5%A4%A7%E5%BC%9F%E5%AD%90 原图链接][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fe2ebbc69cdfd895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十大弟子== 佛陀的“十大弟子”相传是释迦牟尼的十大主要门徒。 在释迦牟尼的众多弟子当中,其中有十位是最著名的,他们道行最出众,各有一方面的独特专能,并因此得到佛陀的赞许和众僧的拥戴,成为原始佛教教团的中坚力量。 分别为:[[摩诃迦叶]]、[[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舍利弗]]、[[罗睺罗]]、[[阿难陀]]、[[优婆离]]、[[阿尼律陀]]、[[迦旃延]]。 =='''弟子名字'''== 摩诃迦叶:头陀第一(或称苦行第一)。也称“大迦叶”。 目犍连:神通第一。也称“摩诃目犍连”、“目犍连”、“大目犍连”、“目连”。 富楼那:说法第一。全称“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须菩提:解空第一。 舍利弗:智慧第一。也有人翻译成“鹙鹭子”、“舍利子”。 罗睺罗:密行第一。原是佛陀的独子,“罗睺罗”有累赘、阻碍的意思。 阿难陀:多闻第一。原是佛陀的堂弟,许多佛经中也直接称为“阿难”。 优婆离:持戒第一。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也称“阿那律”。 迦旃延:议论第一。也称“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 =='''弟子介绍'''== 摩诃迦叶 摩诃迦叶,或称大迦叶。据《佛本行集经·大迦叶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谓其苦行有德,少欲知足,常修“头陀行”(佛教12种苦修的总称),称为“头陀行第一”。 传为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 目犍连,或作大目犍连,略称目连。据《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郊人,属婆罗门种姓。 初与舍利弗同师“六师外道”,精通教法。 皈依释迦牟尼后,侍佛左边。 传说其神通广大,称为“神通第一”。 富楼那,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的略称,意译“满慈子”。 据《佛本行集经·富楼那出家品》、《增一阿含经》卷三等的记载,迦毗罗婆苏(即迦毗罗卫)人。 国师婆罗门之子。 传说一出家即证阿罗汉果。 因善于讲解佛教义理,以辩才出众,称为“说法第一”。 须菩提,又作须浮提、苏补底,意译“空生”、“善吉”、“善现”、“妙生”等。 据《撰集百缘经·须菩提恶性缘》、《增一阿含经》卷三等的记载,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人,属婆罗门种姓。 以能深入理解佛法性空,故称为“解空第一”。 舍利弗,据《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大智度论》卷十一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 谓其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称为“智慧第一”。 罗睺罗,亦译罗护罗、罗怙罗、意译“覆障”、“障月”、“执月”,也称“罗云”。 据《佛本行集经·罗睺罗因缘品》、《翻译名义集》卷一等的记载,为释迦牟尼在俗时夫人耶输陀罗所生。 15岁出家,为佛教有沙弥之始。 谓其“不毁禁戒,诵读不懈”,密行超人,称为“密行第一”。 阿难陀,略称阿难,意译“欢喜”、“庆喜”。 据《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大智度论》卷三、《五分律》卷三等的记载,为释迦牟尼的堂弟。 释迦成道回乡时跟从出家。 25岁起侍从释迦25年。 曾劝请释迦接纳妇女为僧团成员,从此佛教僧团中始有僧尼二众。 传说佛教第一次结集时,由他诵出经文。 现存佛教经典以“如是我闻”四字为卷首语,以表明经文内容确系阿难陀亲耳听佛所说。 谓其长于记忆,称为“多闻第一”。 优婆离,又作优婆利、优波离、邬波离、优波利等,意译“近取”、“近执”。 据《佛本行经集·优婆离因缘品》、《五分律》卷3等记载,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属首陀罗种姓。 出家后奉持戒律,无所触犯,称为“持律第一”。 相传佛教第一次结集时,由他负责阐述戒律。 阿尼律陀,意译“如意”、“无贪”,或译阿那律。 据《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十九和《大智度论》卷三等记载,迦毗罗卫国人,甘露饭王之子,释迦牟尼之堂弟。 传说出家之初,因懈怠贪睡受责,后乃立誓不眠,勤勉精进,得天眼通,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 称为“天眼第一”。 迦旃延,旧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等;常称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 据《佛本行集经·那罗陀出家品》、《中阿含经》卷二十八等记载,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 原出家学“外道”,后从释迦出家。 谓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称为“论议第一”。 =='''详细介绍'''== '''舍利弗''' 舍利弗是梵语′Sāriptra的音译,又称舍利子,出生于王舍城附近一个婆罗门教家庭。 父亲是婆罗门教的大学者。 因自幼受家庭熏陶,他对婆罗门教十分精通。 长大后他与其亲友,也就是后来同他一起出家的道友[[目犍连志]]同道合,一起在乡里传道授业,各自拥有数千门徒。 一次他与目犍连外出旅行,路遇释尊的弟子[[马胜比丘]],闻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之偈,产生了对佛教的信仰。 不久,便率众弟子皈依了佛教。 舍利弗未出家时已是很有名望的婆罗门教学者,他的出家使当时佛陀的声望与威德大大增强。 舍利弗皈依佛陀后,“持戒多闻,少欲知足,正念正受,捷疾智慧……”,深受佛陀称赞。 他有很多的美德,其中尤以智慧渊深广大而着称,佛经中称他“智慧无穷,决了诸疑,辅翼圣化,聪明圣众”,所以在佛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称号。 舍利弗跟随佛陀达40余年,辅助佛陀弘法度生,对佛陀教法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他不忍看到恩师佛陀涅盘,请求先佛入灭,得到了佛陀的允许。 入灭时,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同他的80老母见了最后一面,并为故乡人民作了最后一次说法,然后安祥进入涅盘。 他的这一举动反映了佛教也是重视人间骨肉亲情的。 '''目犍连''' 目犍连是梵语Mahāmaudgalyāna的音译,又称“摩诃目犍连”、“大目犍连”、“目连”等名。 他出家前与舍利弗同学婆罗门教,交往甚密,后遇马胜比丘而一同皈依佛陀。 目犍连出家后,刻苦修行,修得非凡的神通本领。 他曾以神通力量识破了[[莲花色女]]的诱惑,得到了佛陀的极大嘉许。 他也因此在佛弟子中得到“神通第一”的称号。 目犍连积极地辅助佛陀弘法度生,是佛陀一生弘法的重要助手。 因此,佛陀称他与舍利弗为其弟子中的“双贤”。 佛陀曾说:“此二人当于我弟子中最为上首,智慧无量,神足第一。” 目犍连还是佛教里重孝道的典范。 据《目连救母经》记载,目犍连曾以神通力量,得知其生母因生前造大恶业堕入地狱,受大苦难,而求助佛陀。 佛陀告诉他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以百味饮食置盂兰盆中,供养出家僧众。 目犍连依此而作,终使其母得救。 后世依此方法为亡灵超度,并形成“盂兰盆会”节日。 千百年来这一节日在佛教及世俗社会里盛行不衰,目犍连也因此驰名古今。 '''阿那律''' 阿那律是梵语Aniruddha的音译,意为“如意”、“无贪”、“无灭如意”。 佛经中常称“阿㝹楼陀”。 他是佛陀的堂弟、佛陀叔父甘露饭王(即白饭王)的儿子。 佛陀成道6年回到他的家乡迦毗罗卫城弘法时,他随佛陀出家。 在佛弟子中他以“天眼第一”着称。 他得到这个神通还有一段很不光彩的历史。 有一次,阿那律听佛陀说法,因疲倦打起瞌睡,佛陀发觉后,严厉地批评了他。 为此,他深感惭愧,发誓从此不再睡觉,精进修道。 经七日七夜,他的两眼便熬瞎了。 佛陀得知此事,非常怜悯他,就教他修定。 他遵照佛的教导,终日不怠,勇猛精进,终于心眼大开,修得天眼通,“见阎浮提,如视掌中庵摩罗果”。 阿那律还具有积极救世的大乘思想,他曾对佛陀说:少欲知足,常行精进,是修道者的必备条件; 忘计小我,弘法利生,是佛弟子应尽的职责。 他的言行得到了佛陀的极大赞赏。 针对他的大乘根机,佛陀还专门为他宣讲了大乘经典《八大人觉经》,为他演说了修大乘行的8件要事。 另外,阿那律还参加了佛教第一次佛典结集,也是佛教的重要奠基人。 '''阿难陀''' 阿难陀为梵语Ananda的音译,简称难陀,意为“庆喜”、“欢喜”。 他是提婆达多之弟,甘露饭王之子,是佛陀的堂弟。 他幼小时就抱出家之志,曾师事十力迦叶。 佛陀55岁时,他皈依佛陀。 由于他年轻聪明,又是佛陀的堂弟,出家后便被众弟子推举为佛陀的侍从(侍者)。 他专心侍奉佛陀,形影不离,直至佛陀涅盘时止,跟随佛陀前后达25年之久。 他长于记忆,凡是佛陀所说教法他都能铭记不忘,在佛陀弟子中数他闻法最多,因此而赢得“多闻第一”的称誉。 佛陀涅盘后,迦叶尊者为保存佛法,召集了499名已证得阿罗汉的佛弟子结集佛法,阿难因未证得圣果被拒绝在外。他为此生大惭愧,便于当夜勇猛精进,终于在一夜之间证得阿罗汉果,加入了结集佛法的队伍。 在结集大会上,阿难诵出了包括《[[四阿含经]]》、《[[譬喻经]]》、《[[法句经]]》在内的全部修多罗(修多罗是梵语,意为佛经)圣典。 他对佛陀一生言教的结集和后世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阿难在佛弟子中不仅才华出众,佛学渊博,而且人品也高洁不凡。 当他被推为佛陀侍者时,为避免嫌疑,他提出“佛陀的新旧衣服他决不穿”等三个要求,受到佛陀的称赞。 他性情温和,待人谦和诚恳。 在佛弟子中他的人缘最好,尤其是女众更喜欢与他接近。 他曾请示佛陀恩准其姨母波闍波提夫人出家。 佛教僧团中比丘尼的产生与阿难在佛前奔走呼吁是分不开的。 王舍城结集后,阿难四处弘法。 20年后,他接大迦叶尊者之法,成为僧团的领袖。 这时他66岁。 '''当活到120岁时,他目睹人世我执深重,不依佛法行事,佛的大弟子又相继离去,于是便决意涅盘'''。 相传在他即将入灭之时,位于印度恒河两岸的[[摩揭陀]]与[[毗舍离]]两国为争他的舍利,关系骤然变得紧张起来。为了平息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阿难利用神通力量在恒河上空入灭,将身体化作两半,分与两国供奉,一场战火平息于未燃。 阿难临涅盘时还为众生着想,正是佛教慈悲精神的体现。 '''罗睺罗''' 罗睺罗尊者,罗是梵语Rāhula的音译,又译为“罗睺罗”、“罗云”等名,意译“覆障”、“障月”、“执月”等名。他是佛陀的亲生儿子。 其母叫耶输陀罗。 他7岁时随母见佛,15岁时从舍利弗出家,是佛教僧团中最早出现的沙弥。 罗睺罗刚出家时十分顽皮,喜欢打妄语,经过佛陀严格调教后,善根萌发,痛悔前非,从此严持净戒,依教修道。凡是佛教戒律中规定僧侣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他都严格守持,从不放逸违犯。因此在佛弟子中获得“密行第一”的称号。 他除守戒严密外,还具有忍辱的美德。 《大智度论》记载说,有一次,他游方归来,他的宿舍被别的僧侣侵占了,衣钵等物全被扔到了门外。 按当时佛律,比丘为大,沙弥为小,沙弥不得与比丘同宿一室。 因此,他只能另觅住处。 当时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他只好躲到厕所里坐禅,忍受着臭气和雨水的侵袭。 又有一次,他外出乞食,路遇一伙歹徒袭击,他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不嗔不怒。 罗睺罗7岁时曾向佛陀乞遗产,佛陀当时答应留给他“七圣财”。 这7种财产是:信、精进、戒、惭愧、闻舍、忍辱、定慧。 综观罗睺罗的一生,他严持净戒、忍辱精进,应该说完全继承了佛陀留下的这份遗产,没有辜负佛陀的期望。 '''摩诃迦叶''' 摩诃迦叶是梵语Mahāka′syapa的音译,意为“饮光”。 是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中的富家子弟。 他从小厌离世俗,因父亲逼迫,曾娶临国毗舍离一富豪女妙贤为妻,但是妙贤与他志同道合,他们一直过着分居生活。 结婚12年后,父母双双亡故,迦叶出家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他辞别妙贤,外出寻师访道,先后访问了几位名师,但都不合他心意。 一天,他来到竹林精舍,听佛陀说法,颇觉契合本心,于是就跟随佛陀出了家。 不久,又把妙贤接到女众僧团中,同修梵行。 迦叶皈依佛教后,虽然成了佛教僧团中的一员,但从不住在僧团中,他认为僧团中的生活太优裕,不宜修出世法门,总是独自一人在深山野外,坟辨、尸骨旁修禅打坐。 他的修行方式共有10种: 1、选择空闲之地而住; 2、常行托钵乞食; 3、居住一处; 4、日食一餐; 5、乞食不择贫富; 6、严守三衣钵具; 7、常在树下思维; 8、常在露地静坐; 9、着粪扫衣; 10、住坟墓之处。 迦叶的这些修行方式佛教称之为“头陀行”。 头陀是梵语Dhūta的音译,意为“抖擞”,即抖掉烦恼尘垢之意。 迦叶长期修此苦行,从不懈怠,因而在佛弟子中有“头陀第一”的称号。 佛陀也十分信任他,称赞他是未来佛法的真正住持者,并把衣钵传授给他。 迦叶得释尊传法在佛教禅宗史上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据《[[大梵王问佛决疑经]]》记载,有一次佛陀受梵王之请到灵鹫山说法。 佛陀升座以后,却一句话不说,只是手里拿着一朵波罗花给大众看。 在座的人都不理解,都在凝神细看,这时唯有迦叶尊者见佛示花,破颜徽笑。 佛陀随即当众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 同时还把平日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给了迦叶。 迦叶因此成了佛陀的继承人。 我国禅宗也因此把他奉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佛陀涅盘后,迦叶便担起了住持佛法的重任。 在他的领导和主持下,开展了对佛陀言教的结集工作。 这次结集地点在王舍城,由500名已证得阿罗汉果的大比丘参加,会上阿难诵出经藏,优婆离诵出律藏,结集出经和律两大部佛典。 这是佛教史上的首次结集。迦叶发起的结集佛典工作对佛陀言教的汇集、保存和此后佛教的广泛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传迦叶年届古稀时,将法传给了阿难,然后独自一人到王舍城西南800里的鸡足山(山上有三峰屹立,状似鸡足)山峰间的盆地里,打坐入定,等弥勒出世时,他将把佛陀传授的衣钵交付弥勒。 '''迦旃延''' 迦旃延是梵语Mahākātyayāna音译,是佛陀时代西印度阿盘提(avanti)国人。 他自幼受舅父阿私陀仙人的影响,精通吠陀圣典、占星术及各种印度古文字,其中于古文字方面的造诣尤为精深。相传当时印度国内有一座古碑,上面的文字无人能识。 国王贴出榜文诏示全国:有能识者,予以重赏。迦旃延揭榜应征,很轻易地译出了碑文。 碑文虽然译出来了,可是碑文的内容却令他费解。 遵照舅父的指点,他到竹林精舍请教佛陀,佛陀为他详细地讲解了碑文的内容。 原来这座碑讲的是断烦恼、证菩提的道理。迦旃延听了佛陀的讲解,对佛陀的学识及思想十分佩服。 就这样,一座古碑把他引进了佛教的真理世界。 迦旃延出家后,除了精勤修道,还积极地投身于佛教的弘法事业中。 他思维敏捷,辩才无碍,说理透彻,在佛弟子中得到“议论第一”的称号。 由于他擅长议论,很多外道都慑服在他的论辩之下,也有不少人在他的善巧开示下步入佛道。 《贤愚经》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阿盘提国有一位贫苦无依的老妇女,因家境贫困,走到河边放声痛哭,欲寻短见。迦旃延见状,急忙上前安慰。 迦旃延得知那妇女是因贫穷所致,便善巧方便教她“卖贫”之法。 卖贫的方法是行布施。 老妇依此而行布施,终于生到忉利天宫。 这个故事叫“迦旃延教老母卖贫”。 迦旃延弘法的地方多选在当时佛法尚未普及的西印度。 可见,他还是佛法传播的开路先锋。 '''富楼那''' 富楼那是梵语Pūrnamaitrāyaniputra的音译,意译“满愿”、“满祝”等。他出生于迦毗罗卫城一个婆罗门长老家中,与佛陀同日而生。 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他从佛陀出家。 他在佛弟子中以“说法第一”着称。 他得此称号,主要是因为他擅长说法。 据记载,他说法时,“先以辩才唱发妙言,使众生欢喜; 次以苦楚之言,使闻者结解”。 可见,他说法采用的是层层深入、循循善诱的方法。 富楼那还是佛弟子中有名的布教师。 为了传播佛法,让众生普沾法益,他不畏艰辛,甚至不惜生命,东奔西走,广播法雨,使无数众生迷途知返,弃暗投明。 当时印度西部有个偏僻的“输卢那国”,那里文化落后,人性暴戾,佛法没有传入,是难以弘法的地方。 富楼那为了拯救那里的愚顽众生,知难而进,请示佛陀准许他去那里弘法。 须菩提尊者对他进行了一番考验,知道他确有为法忘躯的精神,就同意了他的请示。 临行之时,佛陀还专门为他送行。 富楼那去到该国收了500名弟子,并建了500座僧伽蓝(庙宇),获得了布教的成功。 '''须菩提''' 须菩提为梵语Subhūti的音译,意为“善见”、“空生”等含义。 他出生于王舍城婆罗门家庭,自幼聪明过人,但性情倔强好嗔。据说他是由山神引导而皈依佛陀的。 须菩提也有自己的特长,他“善解空义,志在空寂”,在佛弟子中号称“解空第一”。 他常把“空理”贯穿于自己的一切言谈举止中。 一次,他在罗阅城耆? 崛中缝补衣服,佛陀突然来到该城,当地百姓纷纷前去迎接、礼拜。他本来也想前去迎佛,但就在他将要动身的一霎那,骤然一念思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空理,不应以色身去看待佛陀,真正的礼佛是要明了诸法性空的谛理,而没有前去迎接。 他的这一作法后来得到佛陀的高度赞许,佛陀称他是“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 由于须菩提善解空义,他对一切事物都能不起执着,不起诤讼,胸襟宽广,豁达自在,佛陀因此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优婆离''' 优婆离是梵语Upāli的音译,意为“近执”、“近取”。 他出身于印度四种姓中最下等的首陀罗阶层,原是迦毗罗卫国皇室中的理发匠。 由于他本性忠厚老实,工作勤奋认真,皇室中的人都喜欢他。 佛陀回迦毗罗卫城省亲时,皇室中阿那律、阿难等王子都要求随佛陀出家。 他也有这个愿望,但又为自己出身低微而苦恼。 佛陀看出了他的志向,允许他与诸王子一起出家。 他善根深厚,佛陀说他是过去迦叶佛座下的持律大弟子,并让他先诸王子而受戒出家。 他出家后严持戒律,秋毫无犯,佛经中记载他“自从依佛受戒以来,未曾犯戒如毫厘”,因此,在佛弟子中有“持律第一”的美称。 他虽以持律着称,但是对于佛陀所制戒律并不墨守成规,佛经中经常有他关心有病比丘而请示佛陀开许的事例。 他不仅个人对戒律严格守持,而且还帮助佛陀制戒,时时处处维护佛陀的戒规。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次佛典结集中,他是律藏的诵出者。 他对后世佛教僧团的整洁,佛教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参考文献== <ref>[https://baike.sogou.com/v76553162.htm?fromTitle=%E4%BD%9B%E5%8D%81%E5%A4%A7%E5%BC%9F%E5%AD%90 释迦世尊十大弟子],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0-12-20/ref>{{reflist}}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释迦世尊十大弟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