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85.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醴泉寺 的原始碼
←
醴泉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30醴泉寺.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8780552443&di=2807789e84e76159a64c439253aea457&imgtype=0&src=http%3A%2F%2Fimg.bbs.zbgl.net%2Fdata%2Fattachment%2Fforum%2Fmonth_1010%2F1010180758ab9f98adc5593c95.jpg 原图链接]]] [[醴泉寺]]风景区位于[[邹平]]市西南长白山中。醴泉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是一个叫庄严的法师创建的,当时名为龙台寺。唐中宗时寺僧仁万重建寺院,寺院落成之日,洽东山有一泉涌出,中宗赐名“醴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自古就有“品重醴泉”之说<ref>[https://www.binzhouw.com/app/detail/178/172954.html 千年古刹醴泉寺,古木参天诉历史] </ref> 。醴泉寺建于群山环抱之中,坐南朝北环境幽美、山峪纵深、古木参天、为一方之名寺。 中文名称: 醴泉寺 地理位置: 邹平县境内西南 占地面积: 20000平方米 开放时间: 全天 始建年代: [[南北朝]]后期 最佳旅游时间: 四季皆宜 ==主要景观== ===文昌阁=== 醴泉寺建于群山环抱之中,坐南面北。大门两侧蹲踞一对石狮,迎门为文昌阁,阁上有殿,塑有文昌帝君神像。殿西有一古钟,径口2米,高3米有余,撞击之声,响彻数里。 阁南为大雄宝殿,能容千人。中有释迦牟尼石像,系一巨石刻成,仅头部就有1米多高。殿后有东西两个跨院,东为范公祠、西为三星殿等,整个建筑完整和谐,浑然一体。 ===范公祠===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今属[[江苏]])人,与包拯同朝,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少小立志,发奋苦读,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在邓州知州任上留下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岳阳楼记]]》。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名传千古,载入史册。范仲淹与醴泉寺还有很深的缘分呢。 范仲淹两岁丧父,贫苦无依的母亲带着他改嫁到长山朱家,更名换姓,生活过得十分清贫。7岁时,生母谢氏教他识字,买不起笔墨纸张,他只得在地上用树枝练习写字,10岁时才入私塾读书。 但艰难的生活抵挡不住范仲淹对知识的渴望,他读书非常刻苦,15岁即被举为学究,并受到本县告老还乡的右谏议大夫姜遵的青睐,称“他日中不惟显官,当立盛名于世”。范仲淹曾在继父友人的引荐下在邹平醴泉寺读书。醴泉寺地处群山环抱之中,环境幽雅,是一处安心读书的理想之地。 寺内住持慧通大师学问精深,对范仲淹疼爱有加,向他传授[[《易经》]]、[[《左传》]]、[[《战国策》]]、[[《史记》]]及诗词歌赋,生活上也处处周济他。 这引起一些小和尚的嫉妒,常常吵吵嚷嚷扰乱安静,又以“饭后钟”相戏弄。为避开寺内喧嚣,范仲淹找到寺南一僻静山洞读书,用家中送来的小米一次煮一锅,待凉后划上一个十字,每顿吃一块,再切上一点野菜,撒上盐末下饭,这就是“划粥断齑”典故的来历。 据江少虞的《宋朝事实类苑》记载,范仲淹“惟煮粟米二合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薤十数茎,酢汁半盅,入少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读书时,两只老鼠跳进粥锅吱吱乱叫,他抬头一看,是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范仲淹忙将老鼠驱赶出去。 两鼠慌忙逃出洞外,钻到荆树两侧。范仲淹追到树下,见一侧鼠洞闪着黄光,一侧鼠洞闪着白光,他很惊奇,取来铁锹挖开一侧鼠洞,下面竟然是一个大地窖,扒开土石,却是满满一窖黄金,他随手埋好。又挖开另一侧鼠洞,见是一窖白银,仍不动分文,埋好如初,复回洞中挑灯夜读。 离开寺中三十年后,醴泉寺遭受火灾,慧通大师不忍寺庙毁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已赴延州戍边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询问了寺庙的情况,热情款待来人,但只字不提援修寺庙的事情,临走时修书一封并赠送了两包上好的茶叶,让来人回复慧通大师。庙中和尚听说范仲淹闭口不提修庙一事,心中愤然。 于是,慧通大师展开范仲淹书信,原是一首五言诗:“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众人恍然大悟,对范仲淹不贪财宝、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无限敬意,便用所掘金银修缮寺庙,醴泉寺得以复兴。这便是邹平妇孺皆知的“窖金捐僧”的故事。 范公祠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祠堂。范仲淹幼年随母嫁适长山,曾寄读醴泉寺,饱经流离寄寓之苦,后官途成名,醴泉寺亦名声大震。 范仲淹去世后,县人为其建祠纪念,醴泉寺香火也随之日盛。范公祠面南背北,与大雄宝殿相背而建,且范公祠高出主殿2米,故有“天下寺院皆崇佛、唯有醴泉独尊儒”之说。生动体现了邹平人对范仲淹“先忧后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崇仰。 ===黉堂岭=== 寺南5里为黉堂岭,山峪纵深,古木参天,中有一石洞,相传当年范仲淹曾避寺中喧嚣来此攻读,世称“读书洞”,又称“上书堂”。 ==服务指南==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青阳镇醴泉村醴泉寺 ==历史沿革== 初建:醴泉寺风景区位于邹平市西南长白山中。醴泉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 修缮重建:唐中宗时,寺僧仁万重建寺院时东山有一泉涌出,中宗赐名“醴泉”,醴泉寺即由此得名。寺坐南面北。2004年至2006年两年间,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1200万元在寺庙原始的基础上,重修和扩建了醴泉寺。 ==规模建制== 寺院大小:整座寺院有两大主殿和三大偏殿组成。主殿由北至南分别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西偏殿由北至南为观音殿、释迦牟尼佛殿,东偏殿为地藏殿。大雄宝殿南为[[范公祠]]。2006年新建成的醴泉寺景区占地2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 建筑风格:在建筑布局上继承了明代风格。 ==视频== 醴泉寺VA0 {{#iDisplay:b016433k5p2 | 560 | 390 | qq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醴泉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