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47.15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醒靈寺 的原始碼
←
醒靈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醒靈寺'''<br><img src="https://img3.okgo.tw/titlepic/c870_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okgo.tw/butyview.html?id=870 圖片來自okgo]</small> |} '''醒靈寺'''是位於[[臺灣]][[南投縣]][[埔里鎮]]的一座廟宇,主奉[[關聖帝君]]、[[純陽祖師]](呂洞賓)、[[司命真君]](灶王爺)等三[[恩主]]。 == 沿革說明 == 醒靈寺的前身是[[台灣日治時期|日治]]<ref>[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74335?page=1 台灣日治時期],storm</ref> [[明治]]34年(1901年),由堂主林李金水所創的「解化堂」,最早僅供奉關聖帝君。建廟[[檀越]]由於其母親[[鴉片]]毒癮致病,虔誠祈求神靈,得以[[戒毒]],因而建廟。[[大正]]5年(1916年)發生[[1916-1917年南投地震系列|大地震]]後,次年(1917年)重建並更名為「醒化堂」。後來民國36年(1947年),醒化堂出巡時,先鋒太子元帥鑾轎突然起駕,從愛蘭橋來到醒靈寺現址,之後眾信徒決議遷建。民國38年(1949年)於現址興建正殿,並改名為「醒靈寺」至今。 ==特色== 醒靈寺三川門處的一對[[石獅子]]是重要的古物,有120年以上的歷史。據說是1878年[[清朝]][[總兵]][[吳光亮]]建[[埔里社廳城|大埔城]]時將石獅子安座於當時[[衙門]]口,後來因故又遷至於醒靈寺安置。此外寺旁還有[[能高神社]]殘存下來的石燈籠,據說是由醒靈寺籌建董事會董事長[[許清和]]將這些神社文物搬到醒靈寺(許清和也是當時向神社捐獻石燈籠的人之一)。 寺中庭院建有小橋流水及亭園樓台頗具古風,寺內外及圍牆上有多座臺灣廟宇少見的[[宮燈]],因地勢較高有臨下之感;與遠遠望去的山景相伴,著實為醒靈寺增色不少,值得一遊。醒靈寺也是[[二二八事件]]的最終戰役──「[[烏牛欄之役]]」的古戰場,當時於今[[愛蘭橋]]設有一吊橋。於1947年(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發生當時,[[二七部隊]]警備隊指揮官[[黃金島]]帶領著一群學生約(三十餘人),在橋頭與[[國民黨]]軍21師146旅436團第2營(七百餘人)對戰,造成該營傷亡二百人以上,此為[[台灣歷史]]上的以寡擊眾的知名戰役,到此還可緬懷當時兩軍的對峙戰況。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醒靈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