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46.1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酬崔五郎中 的原始碼
←
酬崔五郎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酬崔五郎中》]] | 圖像 = [[ File:唐诗三百首12.jpg15.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510hyYPhQVL.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amazon.cn/gp/goldbox?source=zhigou_|a_www|u_0|p_0&id=55362335 图片来源]]]] | 圖像說明 =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酬崔五郎中》'''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8卷。此诗写李白和崔五郎中相见时一见倾情的情景, 二人倾杯扺掌,无话不谈,诗酒定交。 [[崔宗之]]劝李白一起到庐山隐居,李白此时正在感功业未成,倾心仕途,婉言谢却。<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22d07fcc524f.aspx 《酬崔五郎中》] 古诗文网</ref> ==作品原文== 《酬崔五郎中》<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112021.html 《酬崔五郎中》] 诗词文句网</ref> 朔云横高天,万里起秋色。壮士心飞扬,落日空叹息。 长啸出原野,凛然寒风生。幸遭圣明时,功业犹未成。 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杖策寻英豪,立谈乃知我。 崔公生民秀,缅邈青云姿。制作参造化,托讽含神祇.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是时霜飙寒,逸兴临华池。 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因得穷欢情,赠我以新诗。 又结汗漫期,九垓远相待。举身憩蓬壶,濯足弄沧海。 从此凌倒景,一去无时还。朝游明光宫,暮入阊阖关。 但得长把袂,何必嵩丘山。 ==本段题解== 崔五郎中,即崔宗之,"饮中八仙"之一,李白好友,曾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礼部侍郎,右司郎中等职。排行第五,故称崔五。开元二十二年(734)秋,太白游洛阳时,与崔宗之相见,立成至交。此诗便是描写二人初见,饮酒倾杯,诗酒定交的情景。 ==本段注释== [1]朔云:北方的云。多指秋冬天气的云。 [2]长啸:嘬口为声为啸。长啸指抒发心中慷慨不平之气。 [3]圣明:圣明天子,指唐玄宗。 [4]良图:即宏图大志。 [5]郁悒:愁闷不抒貌。 [6]立谈:见面站着说话。指说话时间很短。此句谓短时间内就成了知己。 [7]缅邈:高不可攀的样子 [8]参造化:即秒造自然之意 [9]海岳尚可倾:即山海可以倾倒移动 [10]吐诺:说出的诺言 [11]霜飙:寒风 [12]汗漫:无有边际,这里指天空 [13]九垓;中央与四面八方的广阔空间。此处指九天之外 [14]憩蓬壶:指飞引升仙,到神仙世界去 [15]凌倒景:指飞升。凌:凌空。倒景:从天空向下看的景色皆倒 [16]明光宫:汉宫名,此处指洛阳宫阙 [17]阊阖:天宫之门,此处指宫殿门 [18]把袂:即携手 ==作品赏析== 李白诗歌融庄屈为一体,汪洋恣肆,以气势取胜,如高山坠石,如大海回澜,有不可阻挡之势,此诗中"海岳尚可倾"的移山倒海的气势令人感叹,表现出了其在仕途上的雄心壮志。此诗作于李白早年出道时期,此时的李白意气风发,准备在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上施展出自己的才华,因而对崔宗之提出的隐居并不认同,于是在结尾说"但得长把袂,何必" 嵩丘山",意思就是我们只要能在洛阳日夕相见,何必一定要去嵩山隐居呢?从此诗我们可以看出[[李白]]汪洋恣肆的文笔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酬崔五郎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