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55.1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都指挥使 的原始碼
←
都指挥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都指挥使'' [[File:PrrG-hnknmqx1194093.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9%83%BD%E6%8C%87%E6%8C%A5%E4%BD%BF&src=tab_baike&correct=%E9%83%BD%E6%8C%87%E6%8C%A5%E4%BD%BF&ancestor=list&cmsid=ab8dccd74200dfe3684f8a4a1d12c113&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19afded17b70c1af0cf4e920e347519b&currsn=0&ps=58&pc=58 原图链接]]] 都指挥使,官名,五代始用作统兵将领之称。五代称诸将统帅为都指挥使。宋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与各军皆以都指挥使为长官。唐末有行在都指挥处置使,为临时差使。辽南面官与北面官、金殿前司、[[京城武卫军]]与诸总管府皆有都指挥使。《[[资治通鉴]]·后梁均王乾化四年》胡三省注:"此都指挥使尽统诸将,非一都直指挥使。"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名称 || 都指挥使 || 隶属|| 大都督府 |- | 性质 ||古代官职名 ||品级 || 正二品 |} == 由来 == 元置各军都指挥使与兵马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官。明置卫所于各地,以都指挥使司为常设统率机构,简称都司,长官都指挥使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属朝廷五军都督府。明京卫与外卫并置指挥使司,有指挥使等官。 == 职能 == 都指挥使司是中国明朝设立于地方的军事指挥机关。 明初,废元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诸武官号,统兵五千人者授指挥,以下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不等。度山川形势,分设卫所。大致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人为千户所、百人为百户所,官兵均世籍。 洪武三年,升杭州等八卫为都卫。五年,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统诸王府护卫。八年,改在京留守都卫为留守卫指挥使司,诸外都卫为都指挥使司,初设十三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七,留守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其后沿革,设废不一。 都指挥使司初隶属于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 丞相胡惟庸谋反,废中书省,因析大都督府为五,分统诸军司卫所。 明初,都指挥使与布政使、按察使并称三司,同为封疆大吏。正德年间,皇帝好大喜功,多聚宵小之徒,俱充以军职,遂为世所轻。清张廷玉撰《明史》,称"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迭相弹压,五军府如赘疣,弁帅如走卒。总兵官领敕于兵部,皆跽,间为长揖,即谓非礼。至于末季,卫所军士,虽一诸生可役使之。积轻积弱,重以隐占、虚冒诸弊,至举天下之兵,不足以任战守,而明遂亡矣。" 皇陵所在各置卫,不隶于都指挥使司。 皇帝亲军上二十二卫,称亲军指挥使司(锦衣卫即其中之一),不隶五都督府。 == 参考资料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35286016867580204.html?fr=iks&word=%B6%BC%D6%B8%BB%D3%CA%B9&ie=gbk 都指挥使的职能]</ref>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都指挥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