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6.17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遏草 的原始碼
←
遏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5.ssl.qhimgs1.com/sdr/400__/t015342722c6d1fa9af.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q=%E8%89%BE%E5%8F%B6&src=tab_www&correct=%E8%89%BE%E5%8F%B6&ancestor=list&cmsid=6343e91d641fd8333cc5dfc72bde99f7&cmras=6&cn=0&gn=0&kn=11&crn=0&bxn=20&fsn=91&cuben=0&pornn=0&manun=49&adstar=0&clw=249#id=6bcc1bb167c851861979b219e7c57c99&currsn=0&ps=104&pc=104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遏草'''(学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 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 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 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 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 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基本信息''' 中文名:艾草 学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 别称: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ref>[https://www.pingguolv.com/zy/aiye/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_艾叶泡脚的好处_艾叶煮水治湿疹吗],_【苹果绿】</ref> 二名法:Artemisia argy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菊目 科:菊科 亚科:管状花亚科 属:蒿属 种:艾草 命名者及年代:H. Lév. & Vaniot, 1910 英文名称:Chinese mugwort ==形态特征==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 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 茎单生或少数,高80-150(-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 上部草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 '''主要价值''' ===药用===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 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纲目》除记载有“白蒿”及“白艾’外,还记载有“蕲艾”(产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可入药。此系艾的栽培品种cv. qiai,与原种(野生种)的区别在于: 栽培品种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气浓烈;叶厚纸质,被毛密而厚, 中部叶羽状浅裂,上部叶通常不分裂,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最长可达7-8厘米,宽1.5厘米,叶揉之常成棉絮状;入药,性温、苦、辛、微甘。<ref>[http://www.7y7.com/jiankang/42/363042.html 艾叶可以除螨吗 艾叶对螨虫并无灭杀作用],7丽女性网</ref>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 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 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 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食用==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参见艾糍)。 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 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 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每逢立春时分赣州客家人有采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习俗。艾米果的形状与饺子有点像,但体积更大内有馅,美味可中可当主食。 ==染料== 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遏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