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203.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送傅野·国学先生石与孙 的原始碼
←
送傅野·国学先生石与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送傅野·国学先生石与孙.jpeg|有框|右|<big>李觏故里美景</big>[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9006419742/641 原图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vAbJcdRdhnTcAkOPHnIVxag0 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送傅野·国学先生石与孙'''》是北宋儒家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李觏的作品之一。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住县城北街瑾睦坊。李觏一生潜心讲学与写作,著述极为丰富,觏去世后,其门人、尚书左丞[[邓润甫]]辑其遗作编成《后集》6卷<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302/10/99076_818544974.shtml 建昌府],个人图书馆,2019-03-02</ref>,连同觏生前集的《退居类稿》、《皇祐续稿》等俱上于[[朝廷]]。明成化年间,吏部主事左赞辑集李觏诗文37卷、年谱1卷、附录外集2卷,总名《直讲李先生文集》(又称《盱江文集》),刊印发行。1981年,[[中华书局]]整理、校点出版了《李觏集》,全集共37万字。 <center>送傅野·国学先生石与孙</center> {{Cquote| 国学先生石与孙,金铃木舌士林间, 欲将天下观诸掌,之子从今上泰山。 |[北宋]李觏}} ==创建书院== 李觏屡试[[科举]]不第,以教学为生,创建"盱江书院",从学者常有数百人。后经[[范仲淹]]推荐,任太学助教、直讲,卒年五十岁。北宋时期的[[江西]]学风重经世致用,这一学风,由[[欧阳修]]倡之于前,王安石得君行道于后,而李觏则是处于其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代表。 ==重经世致用== 他的许多思想给予范仲淹"[[庆历新政]]"<ref>[https://www.52lishi.com/article/44149.html 庆历新政的内容是什么],我爱历史网,2020-04-08</ref>理论上的支持,又是后来[[王安石]]"变法"的思想渊源。由于重经世实用,在经学卜李觏颇重《礼》学,《周礼致太子论》五卜-篇是其"通经致用"的理沦代表作,王安石后来作《周礼新义》不无影响。由于重实用,所以李觏反对[[孟子]],著有《常语》以驳孟子思想,反对所谓的"重义轻利",认为"焉仁义而不利者乎?"(《李觏集·原文》)成为宋学中"非孟"思潮的驱者。学术上以儒学为宗,反对佛、道二教,是庆历之际排佛、道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李觏著作有《盱江文集》,今有校勘标点本《李觏集》,其中《礼论》、《周礼致太平论》和《庆历民言》等是其思想和学术的代表作。 ==不拘旧礼== 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四方学子前来就学者常数十百人,[[曾巩]]、邓润甫等都是他的学生。后得范仲淹、[[余靖]]等推荐,皇祐二年(1050),旨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嘉祐二年(1057),用[[国子监]]奏,召为[[太学]]说书如故。嘉祐四年,令其权同管勾太学。因迁葬祖母,请假还乡。八月卒于家。 ==视频== ===<center> 送傅野·国学先生石与孙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郝乙书写李觏《乡思》,抒发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柔情</center> <center>{{#iDisplay:z3219tf50kq|560|390|qq}}</center> <center>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欣赏与演唱</center> <center>{{#iDisplay:r3007yxrngh|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送傅野·国学先生石与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