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01.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达罗毗荼人 的原始碼
←
达罗毗荼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达罗毗荼.jpg|缩略图|[https://tiebac.baidu.com/p/5188550275?pid=108946296035&cid=&red_tag=0656253597 达罗毗荼]]] '''达罗毗荼'''人是指南亚使用达罗毗荼语系诸语言各民族的统称,又称德拉维达人。达罗毗荼人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大约2.17亿人。<ref>[https://www.sohu.com/a/236784296_100029168 历史上消失的民族——达罗毗荼人与印度河文明-搜狐网]</ref> ==名称== 达罗毗荼(Dravidian)一词最早是罗伯特·考德威尔在他的达罗毗荼文法比较的书中借用梵文drāvida一词创造的,而drāvida一词是公元7世纪的梵文文献中用来指代南印度的泰米尔语的。 ==基本概况== 属不同人种类型: ①欧罗巴人种与尼格罗 -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即达罗毗荼人种,包括泰卢固人、泰米尔人、马拉雅兰人以及坎纳拉人等。多信印度教,其中以湿婆派为主,经济、文化均较发达。 ②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包括托达人、科塔人、奥朗人、坎德人、贡德人等。 ③尼格利陀人种类型, 包括伊鲁拉尔人、帕尼安人、卡达尔人等,其经济、文化均很落后,许多人仍以采集和射猎为主要生计,有的依靠掘土棍生产,称为掘棍文化,许多方面都保留着氏族部落结构,其中有些仍处在原始公社后期,生活在深山密林中 ,保留万物有灵信仰。 属尼格罗 - 澳大利亚人种各民族,是南亚现存最古老的居民 。 欧罗巴人种南欧类型的人于公元前4000~前3000年到达印度,与当地人混合形成达罗毗荼人种,一部分滞留在次大陆西北部,保留较多欧罗巴人种的体质特征,成为现存的布拉灰人。欧罗巴人种的人来到后,部分土著被赶到山区林地,习惯上又称前达罗毗荼人。 一般认为达罗毗荼人与哈拉巴文明有关。雅利安人来到后,达罗毗荼人被赶到次大陆南部,建立安度罗、潘地亚、朱罗、哲罗等王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 17~18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后,将达罗毗荼人切割开来,进行掠夺、压迫,破坏了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 印度独立后的1956年根据各民族要求建立泰米尔纳德邦(原马德拉斯邦,以泰米尔人为主)、安得拉邦(以泰卢固人为主)、迈索尔邦(今卡纳塔克邦,以坎纳拉人为主)和喀拉拉邦(以马拉亚兰人为主)。 ==民族起源== 对其起源,学术界意见不一。一般研究者认为他们是从地中海沿岸或小亚细亚进入印度的,使用达罗毗荼语言的布拉灰人是其滞留部分。 但也有人认为他们本来就是印度的土著民族,发源于今泰米尔纳德地区。游牧的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迫使达罗毗荼人南迁或逃往其他地区。这些民族的经济文化均较为发达。 另有一些较为原始的民族虽在不同程度上受上述民族的影响,而且使用达罗毗荼语言,但主要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中的维达类型(如托达人、科塔人、奥朗人、坎德人及贡德人等)和尼格利陀类型(如马勒尔人、潘尼安人、卡达尔人等)。 他们都是落后民族,许多尚处在母系或父系氏族社会阶段,靠采集和射猎为生,保留万物有灵(见原始宗教)信仰。民族学家有时称他们为“前达罗毗荼人”,认为他们是达罗毗荼种人来到前就生活在印度的土著居民。 ==组成分布== 达罗毗荼人由许多民族组成,其中包括: * 布拉灰人:属于北达罗毗荼分支,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 * 库鲁克人:属于北达罗毗荼分支,分布于印度及孟加拉国,是孟加拉国内唯一的达罗毗荼民族。 * 孔德人:分布于印度奥里萨邦和安得拉邦的部落。 * 冈德人:分布于中印度。 * 卡纳达人:属于南达罗毗荼分支,主要分布于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北部。 * 科达瓦人:属于南达罗毗荼分支,主要分布于卡纳塔克邦的果达古县。 * 马拉雅拉姆人:属于南达罗毗荼分支,主要分布于喀拉拉邦。 * 泰米尔人:属于南达罗毗荼分支,主要分布于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喀拉拉邦、安得拉邦、卡纳塔克邦的部分地区,新加坡、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南非的部分地区。 * 泰卢固人:属于南达罗毗荼分支(过去曾被列为中达罗毗荼分支),主要分布于安得拉邦,也有在奥里萨邦、泰米尔纳德邦和卡纳塔克邦。 * 图鲁人:属于南达罗毗荼分支,主要分布于卡纳塔克邦南部和喀拉拉邦北部,这一地区也叫做图鲁纳德。 ==特征== 长脸型,中等身材,卷发呈黑色,唇薄,皮肤为浅褐色。操达罗毗荼系语言,使用南印度系的字母文字。 ==文明成就== 在印度河流域陆续发现的古代城市[[文化遗址]],分布在东西约1500公里,南北约1100公里的广袤地区,历史学家将它们称之为哈拉帕文化。这些古城中又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城[[规模]]最为[[宏大[[。从[[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两地的考古发掘中,已得到证明,达毗荼人从事[[灌溉]]农业,以大麦、小麦为主要作物。同时也驯养牛、羊、猪、骆驼和象等畜类。他们处在石器、金属并用时代,已经有了青铜器。达罗毗荼人的城市建设和手工艺品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房屋是用烧成的砖砌的,有的好几层,城市有完整的下水道设备,这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21/14/18841360_647372518.shtml 《古代民族与古代文明》10达罗毗荼人与印度河流域文明(原创首发)-个人图书馆]</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各國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达罗毗荼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