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31.1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边关地道遗址 的原始碼
←
边关地道遗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边关地道遗址.jpeg|320px|缩略图|右|<big>边关地道遗址</big>[http://images.china-citytour.com/d/file/2013-08-04/smallc39b2a538be894c93030fb5b3612b2f41375627327.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citytour.com/city/scenic/2706.html 来自 城市旅游网 的图片]]] '''边关地道遗址'''是[[北宋]]初期为防御[[辽国]]南侵而修建的地下战道的遗址,发现于20世纪中期。目前已发现的遗址分布于河北省雄县、霸州、文安、永清、固安五县,纵横东西约65公里,南北约25公里,纵横地区总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仅在[[永清县]]境内就有300平方公里。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 [http://www.wenbozaixian.com/portal/show_room/companylist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名单通知 ],文博在线</ref>。 ==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边关地道遗址被发现。 20世纪60年代末,边关地道遗址藏兵洞被发现。 1988年,永清县组织了边关地道遗址的挖掘,根据明、清地方史志和民间传说,经过试掘查明,边关地道遗址在永清境内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它以县城南关为起点,向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延伸。 1989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等研究所的专家、学者考察和论证,认定为宋辽时期宋拒辽侵的战道。 1990年左右,永清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古战道开发办公室”,加强对古战道研究。 ==遗址特点== 边关地道遗址,位于[[河北省]]永清县境内,是北宋初期为防御辽国南侵而修建的地下[[军事]]防御工程遗址,横跨雄县、霸州、文安、永清、固安五县(市),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全长约65000米,分布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仅永清县内就有300多平千米 ,涉及6个乡镇、11个村街,结构复杂,延伸长,类型多,洞体由规格与[[质量]]统一的青砖构筑而成,洞内高矮各异,宽窄不一,延伸曲折,[[直角]]转向,走向不定,既有宽大的藏兵洞,又有窄小的迷魂洞、迷障巷道、翻板、翻眼等军事专用设施,洞内还备有通气孔,放灯台、蓄水缸、土炕等生活设施和为运兵而造的“引马洞”,以长期隐蔽为目的的“藏兵洞”和深入敌阵前沿的“瞭敌洞”等;呈立体布局,深及地下1-5米;地道群,环环相绕,彼此勾连,独成一体的小洞也分深、中、浅3层。 ==文物遗存== 边关地道遗址重点试掘了5处,发掘总长度达173米,发掘出的[[遗址]]由两部分组成,分别叫迷魂洞和藏兵洞;迷魂洞,[[设计]]曲折繁复,敌人进去后分不清方向,会被困在里面,入口在地面下约4米处,洞口只有半米左右的高度;藏兵洞,主要是在里面隐藏兵力和囤粮,洞内能容纳100-200人,洞口高度不到1.3米,宽度仅容一人通过,成年人必须弯腰低头才能进入,每隔几米,洞壁上都挖有拱形的浅洞,必须在这里转身,否则只能倒退着走出来;发现有[[烛台]]、[[水缸]]等物品,还有夹壁墙、掩体、闸门等军事设施。 ==研究价值== 边关地道遗址多用于攻城,是持久防御工事,在宋辽交战的数百年里,辽军一直都没有发现这个地道,作为国家的秘密工程,史册上没有记载,所以边关地道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填补了[[史书记]]载的空白,是中国军事史上的重大发现,也为古代[[建筑]]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新课题和资料<ref>[https://www.sohu.com/a/393028295_120069222 雄安新区雄县千年古迹“宋辽古战道” ],搜狐,2020-05-05</ref>。 ==视频== ===<center> 边关地道遗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红色之旅—河北雄县古战道</center> <center>{{#iDisplay:c0516kwp6pr|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边关地道遗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