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181.11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路易斯酸碱理论 的原始碼
←
路易斯酸碱理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https://graph.baidu.com/s?entrance=GENERAL&extUiData%5BisLogoShow%5D=1&inspire=&promotion_name=pc_image_shitulist&sign=121b14e05a90f5a6c901601676952810&tn=pc&tpl_from=pc"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路易斯酸碱理论'''<br><img src=" https://bj.bcebos.com/shitu-query-bj/2023-02-21/12/4e05a90f5a6c9016?authorization=bce-auth-v1%2F7e22d8caf5af46cc9310f1e3021709f3%2F2023-02-21T04%3A13%3A30Z%2F300%2F%2Fcd3ea2fa9b26317905e1256cd55700056a773b32eee62582b6ae56e217d6810d"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百度</small> |} '''酸碱电子理论''' 路易斯酸碱理论(Lewis acids and bases),又称酸碱电子理论(也称[[广义酸碱理论]]),由美国物理化学家[[吉尔伯特·路易斯]](Gilbert N.Lewis)提出。 1923年的[[酸碱质子理论]]大大扩展了酸碱范围并得到广泛应用,但它把酸仍然限制在含氢的物质上,而在酸碱质子理论提出的同年,吉尔伯特·路易斯提出了更广义的酸碱电子理论。<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98205/a463Rgv13cQjOOMj7iRNZqHqausLF0lsZYfNSMKrGbTjODrpCTQ55uJxK2-FAClneVs-HD_1lawe5G_2tqebZbAVAgSnlKxIcIVeZZxQZm8sP0I 原子能基金会官网,引用日期2019-03-10] </ref> *中文名:[[路易斯酸碱理论]] *外文名:Lewis acids and bases *别 名:酸碱电子理论 *提出者: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98205/721fB1_bXZLSlT6LhARwzJz944IZMG3q6L9hTh0plHgMR1kNUCOJhFE_0gaYeO4exzsXYN2HwVdB1v0u04H4qcK2J5R3TadL09IRLY2vnazjwsjjB406mEb2Ypmq7Zx44er9uYUNwEU_9i6oUbfv4e-r5xaQqD8NGpwkbp95oZnlNMaikFNsHsLH6FXVsqkahY1bMUAoMfYNoSo 加州大学官网,引用日期2019-03-10] </ref> *提出时间:1923年 *应用学科:物理、化学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98205/7f36wK2tEWRp8WFRbP2Td8O2lntixs7FiGG2Ivvks4wzSOGxVJ-lJuOKNoNYSaK-bBWqIDdp2DeBVW2y2gZgVqBYdIjGw_R-PfREBb45nsFBkpW6T2FQ1-C6N2H35koe7sE5Kry_F0RFXh1E61gmAaFNHMTNKcqvzPNCgvCMevxuXKBn 美国化学协会官网,引用日期2019-03-10]</ref> ==基本观点== 酸碱电子理论认为: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分子、离子或原子团)都称为酸,凡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分子、离子或原子团)都称为碱。酸是电子对的受体,碱是电子对的给体 ,它们也称为路易斯酸和路易斯碱。酸碱反应的实质是碱提供电子对与酸形成[[配位键]], 反应产物称为酸碱配合物。<ref>[[无机化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ref> ==理论发展==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概念的核心系于分子或离子间的质子转移,显然无法对不涉及质子转移,但却具有酸碱特征的反应做解释.这一不足在布朗斯特概念提出的同年由美国化学家路易斯提出的另一个更广的酸碱概念所弥补,但后者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在化学界产生影响. 酸碱电子理论(the electronic theory of acid and alkali),也称广义酸碱理论、路易斯(lewis)[[酸碱理论]],是1923年美国物理化学家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Lewis G N)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它认为:凡是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酸;凡可以提供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为碱。这种理论包含的酸碱范围很广。 ==电子酸碱== 该理论认为: 凡是能够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称为[[路易斯酸]](Lewis acid),即电子对接受体,简称受体; 凡是能够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称为[[路易斯碱]](Lewis base),即电子对给予体,简称[[给体]]。 或者说: 路易斯酸(Lewis acid)是指能作为电子对接受体(Electron pair acceptor)的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路易斯碱(Lewis base)则指能作为电子对给予体(Electron pair donor)的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酸碱反应是电子对接受体与电子对给予体之间形成配位共价键的反应。 '''路易斯酸的分类''' 1、 [[配位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 2、有些分子和离子的中心原子尽管满足了8电子结构,仍可扩大其配位层以接纳更多的电子对。 3、另一些分子和离子的[[中心原子]]也满足8电子结构,但可通过[[价层电子]]重排接纳更多的电子对。 4、某些闭合壳层分子可通过其[[反键分子轨道]]容纳外来电子对。碘的[[丙酮]]溶液呈现特有的棕色,是因为分子[[反键轨道]]接纳丙酮中氧原子的孤对电子形成[[配合物]]。 常见的Lewis酸: 1、[[正离子]]、[[金属离子]]:[[钠离子]]、烷基正离子、硝基正离子 2、受电子分子([[缺电子化合物]]):[[三氟化硼]]、[[三氯化铝]]、[[三氧化硫]]、[[二氯卡宾]] 在[[有机化学]]中Lewis酸是[[亲电试剂]] 路易斯碱的分类 1、 [[阴离子]]; 2、具有孤对电子的[[中性分子]]如; 3、含有碳-碳双键的分子。 Lewis碱显然包括所有Bronsted碱,但Lewis酸与Bronsted酸不一致,如HCl是Bronsted酸,但不是Lewis酸,而是酸碱加合物。 常见的Lewis碱: 1、[[负离子]]:[[卤离子]]、[[氢氧根离子]]、烷氧基离子、[[烯烃]]、[[芳香化合物]] 2、带有孤电子对的化合物:氨、氰、胺、醇、醚、硫醇、二氧化碳 在有机化学中Lewis碱是[[亲核试剂]] 注意: 1、Lewis酸碱电子理论中只有酸、碱和酸碱[[加合物]],没有盐的概念; 2、在酸碱电子理论中,一种物质究竟属于碱,还是属于酸,还是酸碱配合物,应该在具体反应中确定。在反应中起酸作用的是酸,起碱作用的是碱,而不能脱离具体反应来辨认物质的[[酸碱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环境中,既可以做酸,也可以做碱; 3、正离子一般起酸的作用,负离子一般起碱的作用; 4、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酸碱的特征不明显。 ==理论不足== 酸碱电子理论扩大了酸碱范围,可把酸碱概念用于许多[[有机反应]]和[[无溶剂反应]]。这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是这一理论包罗万象,使酸碱特征不明显,常见的[[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看作是酸碱反应。同时,如果选择不同的反应对象,酸或碱的强弱次序也可能不同,它对确定酸碱的[[相对强弱]]来说,没有统一的标度,对酸碱的反应方向难以判断。后来,皮尔逊提出的[[软硬酸碱理论]]弥补了这种理论的缺陷。 <ref>[[酸碱电子理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陶果 川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0-05-30]]</ref> '''视频''' '''酸碱电子理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29822150/?p=3 哔哩哔哩]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40 化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路易斯酸碱理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