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8.172.3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路易三世·德·波旁 的原始碼
←
路易三世·德·波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路易三世·德·波旁</big> ''' |- |[[File:路易三世·德·波旁.png|缩略图|居中|[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925417690/641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 名: 路易三世·德·波旁 出生地: [[巴黎]] 出生日期: 1668年11月10日 逝世日期: 1710年3月4日 主要成就: 在[[荷兰战争]]中功勋卓著 爵 位: 亲王 父 母: 亨利三世·儒勒·德·波旁、安妮·亨丽埃特·朱莉 |} '''路易三世·德·波旁'''(Louis III de Bourbon-Condé;1668年11月10日-1710年3月4日)第六世孔代亲王,1709年其父亨利三世·朱尔·德·波旁去世后承袭亲王爵位。在荷兰战争中功勋卓著。他身材矮小,为人狠毒,声名狼藉。但作为军人,作战勇敢,尤以在施泰因科克之战中名震于世。 ==人物经历== 1668年11月10日,路易三世·德·波旁在巴黎出生。 他是亨利三世·朱尔·德·波旁和安妮·亨丽埃特·朱莉的长子,路易二世·德·波旁的孙子。 他的姐姐玛丽·泰蕾兹嫁给了孔蒂亲王弗朗索瓦·路易·德·波旁;他的妹妹路易丝·贝内迪克特·德·波旁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私生子曼恩公爵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 他最小的妹妹玛丽·安妮·德·波旁则嫁给了名将路易·约瑟夫·德·波旁。 1685年,路易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情妇蒙特斯潘夫人弗朗索瓦丝·阿泰纳伊斯·德·罗什舒阿尔的私生女路易丝·弗朗索瓦丝·德·波旁结婚。 当时,法国宫廷内的所有人都对这场血统纯正的法国王子和王室私生女的婚事大为震惊。 然而,当时孔代家族的首领,希望能够得到新娘父亲路易十四青睐的路易二世·德·波旁却默许了这桩次等婚姻。 ==子女== 玛丽·安妮·加布丽埃勒·埃莱奥诺尔·德·波旁(Marie Anne Gabrielle Éléonore de Bourbon;1690年12月22日-1760年8月28日),有精神疾病,修女。 路易·亨利一世·德·波旁(Louis IV Henri de Bourbon;1692年8月18日-1740年1月27日),波旁公爵,孔代亲王。1713年与孔蒂公主玛丽·安妮·德·波旁,无后代;1728年与黑森莱-茵费尔斯的卡罗琳结婚,有后代。 路易丝·伊丽莎白·德·波旁(Louise Élisabeth de Bourbon,1693年11月22日-1775年5月27日),与表弟孔蒂亲王路易·阿尔芒结婚,有后代。 路易丝·安妮·德·波旁(Louise Anne de Bourbon;1695年6月23日-1758年4月8日),终生未婚。 玛丽·安妮·德·波旁(Marie Anne de Bourbon;1697年10月16日-1741年8月11日),终生未婚。 夏尔·德·波旁(Charles de Bourbon;1700年6月19日-1760年7月23日),夏洛来伯爵。 亨利埃特·路易丝·德·波旁(Henriette-Louise de Bourbon;1703年1月14日-1772年9月19日),修女。 伊丽莎白·泰蕾兹·亚历山德里娜·德·波旁(Élisabeth Thérèse Alexandrine de Bourbon;1705年9月16日-1765年4月15日),终生未婚。 路易·德·波旁(Louis de Bourbon;1709年6月15日-1771年6月16日),克莱蒙特伯爵。 ==亨利三世与妻子路易丝== 结果亨利三世还没坐上王位,玛丽就因为难产而死,留下了一个名叫卡特琳·德·波旁的女儿。亨利三世非常的痛苦,甚至跑去参加了一个叫阿维尼翁忏悔者兄弟会的活动,在活动中表现的及虔诚又痛苦。 很快,亨利三世结婚了,但他违背了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的意愿,而是娶了洛林家族一个年轻姑娘洛林-沃代蒙的路易丝。这场婚姻肯定没有与外国王室联姻那般能为法国王室带来好处,只是据说路易丝和已故的孔代王妃玛丽长得十分相似。 ==三亨利之战== 三亨利之战,其实是16世纪晚期法国的最后一次宗教战争。有人说瓦卢瓦王朝就是毁在宗教战争手中,可能也什么大错,因为宗教信仰,或许更多的是因为权力,法国国内冲突不断。 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 所谓的三亨利之战,参战三方是: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吉斯家第三代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以及胡格诺派首领亨利·德·波旁,也就是后来的亨利四世。 吉斯公爵是一个极端的天主教徒,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就是他先动得手;未来的亨利四世则是新教徒,站在胡格诺派一边;而此时的法王亨利三世,则是一个天主教徒,但作为君主,他更加希望的维护国家的稳定。 ==亨利四世,亨利·德·波旁== 新旧教派的冲突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教派的争斗其实不限于法国,应该说整个欧洲都在教派冲突中挣扎着。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中,巴黎的胡格诺教徒被屠戮殆尽,而先动手的就是吉斯公爵亨利一世。此时吉斯家族在法兰西的势力最为强盛,而亨利三世登基之后,三方势力形成了拉锯。一方面亨利三世和吉斯公爵与新教信仰的纳瓦拉国王亨利有宗教矛盾;另外一方面,由于权势日盛,吉斯公爵也和亨利三世之间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可以说,这个时期,三位亨利之间只有充满硝烟的战争和没有硝烟的战争两种形态。 当吉斯公爵的权柄到达一定的程度之后,他开始觊觎王位。于是他联合巴黎的势力迫使亨利三世逃离首都。然后,亨利三世在布洛瓦城堡召见吉斯公爵,然后让卫士们“四十五卫兵(The forty-five guards)”直接暗杀了吉斯公爵。一不做二不休,亨利三世索性将吉斯公爵的弟弟红衣主教路易·德·洛林也一起暗杀了。<ref>[https://xw.qq.com/cmsid/20210827A08JT400?f=newdc 文艺青年?女装大佬?满手血腥?世说纷纭亨利三世],腾讯网,</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路易三世·德·波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