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8.16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跗阳 的原始碼
←
跗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跗阳</big> '''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814/aeea590a19fd49e7bf45747bfee3f9f4.webp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m.sohu.com/a/164386605_352685 来自搜狐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跗阳</big> '''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跗阳 '''别 名''' :付阳,附阳穴 '''年 代''' :直刺0.8~1.2寸 '''主 治''' :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 '''<big>跗阳</big>''',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外阳、阳蹻。属[[足太阳膀胱经]]。阳蹻之郄穴。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动脉末支。主治头重,头痛,外踝红肿,脚气,脚腿痛,下肢痿痹等。直刺0.8-1.2寸。 == 跗阳 == 阳跷脉郄穴。别名付阳,附阳。穴义,足少阳、足阳明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 == 名解 == * 跗阳。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跗阳名意指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膀胱经]]足部上行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湿冷的水气,由于有足少阳、足阳有二经上行的阳气为其补充热量,足太阳膀胱经的水湿之气才得以继续上行。本穴水湿之气的上行是依靠足背上行的阳气才得以上行的,故名跗阳。付阳、附阳名意与跗阳同(何以足少阳、足阳明经的气血交会于本穴,而经书却不言本穴为足三阳之会呢?这是因为本穴在人体重力场中是处于肌肉隆起的高地势,所以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上行阳气会交于本穴,阳者向上、向外而行也。但是,足少阳、足阳明二经上行至本穴的阳气有名无实,只是虚热之气,热多而气少,故此经书不言此穴为足三阳经之会)。 * * 阳跷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阳经上行的阳气构成,气血之性同于阳跷脉。但由于膀胱经上行至此的阳气较为寒湿,即使有足少阳、足阳明的阳气带动足太阳的阳气上行,由本穴上输的阳气量亦较少,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为阳跷脉郄穴。 == 特征及治法 ==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 *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传于飞扬穴。 * * 功能作用。吸热化湿。 * *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ref>[https://m.sohu.com/a/164386605_352685 超实用的88个精选穴,一病对应的最有效的穴位图解],搜狐网站</ref> == 定位 ==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3寸。 == 解剖 == 皮下→皮下组织→腓骨短肌→拇长屈肌。浅层布有腓肠肌神经和小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的分支和胫后动,静脉的肌支。 折叠编辑本段主治 * 头痛,头重。 * 腰腿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 操作 == 直刺0.8~1.2寸。 == 膀胱经穴位 == 该经脉腧穴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郄、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 穴位的功能 ==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内经》称穴位为“气穴”,是“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部位。根据穴位的基本含义,穴位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感受刺激(toreceptstimulus)和反映病证(toreflectillness)。 == 感受刺激 == 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必须作用于一定穴位而产生作用,这是因为刺激作用于穴位后,能激发经气运行,以达到宣通气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所以,从感受刺激这方面来说,穴位是体表存在的感受针灸、推拿等诸多刺激的感受装置(receptingsetting). == 反映病证 ==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灵枢·邪客》指出,[[肺]] 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月国。张介宾《类经》注曰:“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故当节之会处索而刺之”。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穴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反应点。机体在病理状态下,体表穴位具有反映病证的作用。脏腑器官疾病通过经络,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各种异常变化的现象,称为穴位病理反应(pathologyresponse)。 ==视频== <center> ===跗阳穴视频解析=== {{#iDisplay:x0850203ywh|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跗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