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253.19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足太阳膀胱经 的原始碼
←
足太阳膀胱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足太阳膀胱经</big> ''' |- | [[File:U=4287963993,908853817&fm=26&gp=0.jpg|缩略图|居中|[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fjmingfeng.com%2Fimg%2F2%2F2310315851%2F51%2F7eba8edb6cc513f245abeb74fa9d15b9%2F0747633682%2F6275682241.jpg&refer=http%3A%2F%2Ffjmingfen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3013612&t=3a03f1a45e7d2421db1fa198c0e4a47d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B6%B3%E5%A4%AA%E9%98%B3%E8%86%80%E8%83%B1%E7%BB%8F&step_word=&hs=0&pn=1&spn=0&di=9130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4287963993%2C908853817&os=1709016958%2C2899788905&simid=3433055489%2C395709436&adpicid=0&lpn=0&ln=1377&fr=&fmq=1610421601244_R&fm=result&ic=0&s=undefined&hd=0&latest=0©right=0&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www.51wendang.com%2Fpic%2F11774968ca1dc190e7e20eb0%2F8-810-jpg_6-1080-0-0-1080.jpg%26refer%3Dhttp%3A%2F%2Fwww.51wendang.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13013612%26t%3D2f2e74e8ef58f57cdb607cb261a6899e&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c8ojg1wg2_z%26e3Bv54AzdH3F15vAzdH3F88009lmbvw81v8laj0jdajkaAzdH3Fb&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膀胱经 * 外文名:bladder meridian * 属性:人体经脉 * 出处:《灵枢·经脉》 * 涉及学科:中医学 * 来源文: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 * 本经主治病证:脏腑、头部、筋病。 ==目录== ▪ 主干与分支 1 治症 ▪ 本经所主病候 ▪ 本经主治病证 ▪ 穴位介绍 2 其他 ==穴位== 本经脉腧穴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本经共有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本经腧穴可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例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 ==主干与分支==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臀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是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yixi)、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治症== 本经所主病候 外经——头、项痛,头、项强痛,眼痛多泪,鼻塞,流涕,鼻血,痔疮,经脉所过的背、腰、骶、大腿后侧、腘窝、腓肠肌等处疼痛,足小趾不能运用,疟疾。 内脏——癫狂,小便淋沥、短赤,尿失禁。 ==本经主治病证== 脏腑、头部、筋病。 ==穴位介绍== 1、睛明 Jing ming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视物不明,近视,夜盲,色盲。②胬肉攀睛,[[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③急性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五脉之会穴。 2、攒竹Cuan zhu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眉棱骨痛,目视不明,目赤肿痛。②呃逆。 ③腰痛。④膈肌痉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眉冲 Mei chong 【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作用】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眩晕,鼻塞。②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曲差Qu cha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上。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鼻塞,鼽衄。②目视不明。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五处 Wu chu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头晕。②中风偏瘫。③[[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6、承光 Cheng gua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 ③头晕目眩。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7、通天Tong tian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利鼻窍。 【主治】①鼻塞,鼻中瘜肉,鼻疮,鼻渊,鼻衄。②头痛,目眩晕。③中风偏瘫,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8、络却Luo que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耳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9、玉枕Yu zhen 【定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通窍明目。 【主治】①头项痛,目视不明。②鼻塞。③[[脚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10、天柱 Tian zhu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之外缘后发际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主治】①头晕,目眩。 ②头痛,项强,肩背痛。 ③鼻塞,咽喉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11、大杼 Da z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 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②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12、风门 Feng men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风清热。 【主治】①伤风,咳嗽。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13、肺俞 Fei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 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肺的背俞穴 14、厥阴俞Jue yi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牙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包背俞穴 15、心俞 Xi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癫痫。④梦遗,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的背俞穴 16、督俞 Du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理气宽胸 【主治】①心痛,胸闷。②胃痛,腹痛。③咳嗽,气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17膈俞 Ge shu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 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血会) 18、肝俞 Ga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理气,养血明目,潜阳熄风。 【主治】①胁痛,黄疸。②目疾,吐,衄。③癫狂,脊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肝的背俞穴 19、胆俞 Da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调和脾胃。 【主治】①黄疸,口苦,胁痛。②肺痨,潮热。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胆的背俞穴 20、脾俞 Pi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健脾祛湿,益气和中。 【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 ②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脾的背俞穴 21、胃俞Wei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理气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②[[腹胀]],肠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胃的背部俞穴 22、三焦俞San jiao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通利三焦,疏调水道。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背俞穴 23、肾俞Shen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③耳聋,耳鸣,咳嗽,气喘。④中风偏瘫,腰痛,骨病。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肾的背俞穴 24、气海俞Qi hai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培元益气,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肠鸣,痔漏。②[[痛经]],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25、大肠俞 Da chang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通肠利腑,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泄泻,便秘,痔疮出血。②[[腰痛]]。③荨麻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大肠背俞穴 26、关元俞 Guan yuan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壮阳补肾,调理下焦。 【主治】①腰骶痛。②腹胀,泄泻。③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27、小肠俞 Xiao chang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 【作用】通肠利腑,清热利湿。 【主治】①腰骶痛,膝关节痛。②小腹胀痛,小便不利。③遗精,白带。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小肠背俞穴 28、膀胱俞 Pang guang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作用】通调膀胱,清热利湿。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腰脊强痛,腿痛。③泄泻,[[便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膀胱背俞穴 29、中膂俞 Zhong lǚ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作用】清利下焦,益肾壮腰。 【主治】①泄泻。②疝气,腰脊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0、白环俞 Bai huan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作用】温补下元,调理气血。 【主治】①遗精,白带,月经不调,遗尿。 ②腰骶疼痛,疝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1、上髎 Shang liao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①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②遗精,[[阳痿]]。③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2、次髎 Ci liao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第二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3、中髎 Zhong liao 【定位】当次髎内下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主治】 ①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利,便秘,泄泻。 ②腰骶疼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4、下髎Xia liao 【定位】在骶部,当中髎内下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主治】①腰骶痛,小腹痛。②小便不利,带下。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5、会阳 Hui yang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作用】壮腰补肾,清热利湿。 【主治】①大便失禁,泄泻,便血,[[痔疾]]。 ②阳痿。③带下。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6、承扶Cheng fu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作用】疏经活络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7、殷门Yin men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作用】疏经活络,壮腰脊,强筋骨。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8、浮郄 Fu xi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作用】舒筋利节 【主治】腘窝部疼痛、麻木或挛急。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9、委阳 Wei yang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作用】舒筋利节,通利水道。 【主治】①腰脊强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 ②腿足拘挛疼痛,痿厥。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下合穴 40、委中 Wei zhong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作用】舒筋利节,清热解毒。 【主治】①腰脊疼痛,腘筋挛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②丹毒,皮疹,周身搔痒,疔疮,发背。③腹痛吐泻。④遗尿,小便不利。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合穴 41、附分Fu fen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手、足太阳之会穴 42、魄户 Po 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平喘止咳。 【主治】①咳嗽,气喘,肺痨。②项强,肩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3、膏肓Gao huang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补虚益损。 【主治】①肺痨咳嗽气喘,纳差,便溏,消瘦乏力。②遗精,盗汗,健忘。③肩背痠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4、神堂Shen tang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宽胸理气,宁心通络。 【主治】①心痛,心悸,失眠。②胸闷,[[咳嗽]],气喘。③肩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5、譩譆 Yi xi 【定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疏风解表,活血通络。 【主治】胸痛引背,肩背痛,咳嗽,气喘,目眩,目痛,鼻衄,热病无汗,疟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6、膈关 Ge guan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和胃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①饮食不下,[[呃逆]],呕吐。②脊背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7、魂门 Hun men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①胸胁胀满,呕吐,泄泻。②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8、阳纲Yang gang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调理肠胃。 【主治】①黄疸,腹痛,肠鸣,泄泻。 ②消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9、意舍 Yi she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健脾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0、胃仓 Wei cang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腹胀。②[[小儿食积]]。③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1、肓门 Huang men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化滞消痞,化坚通乳。 【主治】①腹痛,便秘。②痞块,乳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2、志室 Zhi shi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补肾益精,通阳利尿。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小便不利,[[水肿]], ③腰脊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3、胞肓 Bao huang 【定位】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疏通下焦 【主治】①尿闭,阴肿。②腰脊痛。③肠鸣腹胀。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4、秩边 Zhi bian 【定位】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疏通下焦,强壮腰膝。 【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 ②小便不利,便秘,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5、合阳 He ya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作用】疏经活络,祛风除湿。 【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疝气。③崩漏。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6、承筋 Cheng jin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作用】疏筋活络,通肠提肛。 【主治】①痔疾。②腰腿拘急疼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7、承山 Cheng shan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理肠疗痔。 【主治】①痔疮,便秘。②腰腿拘急疼痛。 ③脚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8飞扬Fei ya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作用】散风解表,疏经活络,[[清热利湿]]。 【主治】①头痛,目眩,鼽衄。②腰腿疼痛无力。③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络穴 59、跗阳 Fu ya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头痛,头重。②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阳蹻脉郄穴 60、昆仑 Kun lun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急性腰痛,足跟肿痛。②难产。 ③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④小儿惊风。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经穴 61、仆参 Pu can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舒筋健骨。 【主治】①下肢痿痹,足跟痛。 ②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62、申脉 Shen mai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心安神。 【主治】 ①痫症,癫狂。②失眠,足外翻。 ③头痛,项强,腰腿痛。④眼睑下垂。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蹻 63、金门Jin men 【定位】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神熄风。 【主治】①癫狂,痛症,小儿惊风。 ②头痛,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郄穴 64、京骨 Jing gu 【定位】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宁神清脑。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翳。②腰腿痛。 ③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原穴 65束骨 Shu gu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 【主治】①癫狂,头痛项强。②腰腿痛,肛门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输穴 66、足通谷Zu tong gu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②癫狂。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荥穴 67、至阴Zhi yin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风清热,矫正胎位。 【主治】①胎位不正,难产。②头目痛,[[鼻塞]],鼻衄。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井穴 其他编辑 1.循行部位: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睛明穴),上过额部,交于督脉直至巅顶(百会穴)。 2.分支: 巅顶部的分支:从头顶(百会穴)分出至耳上角。 巅顶向后直行分支:从头顶下行(至脑户穴)入颅内络脑,复返出来下行项后(天柱穴)。 下分为两支: 其一.沿肩胛内侧(大杼穴始),夹脊旁,沿背中线旁一寸五分,下行至腰部,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下属[[膀胱]],再从腰中分出下行,夹脊旁,通于臀部,经大 腿后面,进入腘窝中。 其二.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沿背中线旁三寸下行,过臀部,经过髋关节部(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于腘窝中,向下通过腓肠肌,经外 踝后面(昆仑穴),在足跟部折向前,经足背外侧至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膀胱,络肾,与心、脑有联系。 4.主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鼻塞,鼻衄,[[头痛]],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 5.病机分析: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本经受邪,则恶寒,[[发热]],鼻塞,鼻衄;膀胱经之脉上额交巅络脑,邪气随经上逆则头痛;膀胱经起于目内 眦,下行项后,一支挟背抵腰,下行经股入奈窝,一支循背下行,至奈窝后又下行,至外踝折向前,至足小趾,经气不利,[[则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膀胱气化失司,则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 6.本经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7.常用腧穴,左右共67穴: 睛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肓 神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通骨 至阴<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288999825643967&wfr=spider&for=pc 足太阳膀胱经——人体内部体液运行的保证!],百年养生, 20-07-04</ref> ==视频== {{#iDisplay:c0353ndrne9 |480|360|qq}}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足太阳膀胱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