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203.19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赴汤蹈火(汉语成语) 的原始碼
←
赴汤蹈火(汉语成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汉语成语'''<br><img src="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17/bb05a6f774374954bdaf5ab3e0ff08f5_th.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157709253_662288 圖片來自 星猫广场app]</small> |} === 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 === 赴汤蹈火,是汉语的一则成语,源出《荀子·议兵》及《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这则成语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其自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 ==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赴汤蹈火 * 拼 音:fù tāng dǎo huǒ * 近义词:出生入死 * 反义词:贪生怕死 * 成语出处:《荀子·议兵》《傅子》 == 成语出处 == 《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后世由这些典故提炼出成语“赴汤蹈火”。 <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B4%E6%B1%A4%E8%B9%88%E7%81%AB/89952?fr=ge_ala 赴汤蹈火(汉语成语)的信息介绍]</ref> == '''成语寓意''' == '''赴汤蹈火这个成语告诉人们,遇到事情,要有沸水敢蹚,烈火敢踏的精神,不怕牺牲,不避艰难险阻,才能把事情办成功。''' == 成语运用 == 成语用法:“赴汤蹈火”用于形容不畏艰难险阻,比喻奋不顾身。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 == '''运用示例''' == 1、北齐·刘昼《新论·辩乐》:“楚越之俗好勇,则有赴汤蹈火之歌。” 2、唐·周昙《前汉门·周苛纪信》:“为主坚能不顾身,赴汤蹈火见忠臣;后来邦国论心义,谁是君王出热人。” 3、元·脱脱等《金史·刘炳传》:“九日,修军政以习守战、自古名将料敌制胜,训练士兵,故可使赴汤蹈火,百战不殆。” 4、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三回:“君臣各有定分。嵩今事将军,虽赴汤蹈火,一唯所命。” 5、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6、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小娘子若用得着小可时,就赴汤蹈火,亦所不辞,岂有推托之理?” == '''成语辨析''' == === 赴汤蹈火—出生入死 === '''出生入死:'''形容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两者都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意思,但有区别: '''1、意义不同。'''“赴汤蹈火”偏重在不避艰难险阻,语意较轻;“出生入死”偏重在不顾生命危险,语意较重。 '''2、用法不同。''' * (1)“赴汤蹈火”常用来表示心愿和决心,常与“不惜”“敢于”“勇于”“在所不辞”等词语配合运用;“出生入死”一般不这样用。 * (2)“出生入死”可以修饰“事迹”“遭遇”“斗争”“战斗”等词语;“赴汤蹈火”没有这样的用法。 == '''【成语故事】— 赴汤蹈火''' == <ref>[https://www.sohu.com/a/157709253_662288 【成语故事】— 赴汤蹈火]星猫广场app</ref> === 成语选自小学语文教材 === 赴汤蹈火的本意是奔向煮沸的水、[[踏上火海]]。引申为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努力向前]]冲的行为。比喻不避[[艰难危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 关于赴汤蹈火,最著名的故事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绝交书信]]:《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在[[政治]]上倾向亲魏。魏衰落,司马氏专权后,山涛[[投靠]]司马氏做了官,然后拉嵇康出来一起做官,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也为了抒发对山涛的[[鄙夷]]和对时局的不满,嵇康写下了这篇有名的《绝交书》。信中嵇康以禽鹿作比喻,说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如果[[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嵇康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鹿一样“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嵇康用绝交书,表达出自己[[坚定的决心]]。虽然如今我们的生活中,一般不会遇到需要赴汤蹈火的情况,但是历史是不应该被忘记的,赴汤蹈火的故事和嵇康的精神,也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参考文献== [[Category:851 中国诗]]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Category:821 中国诗论]]
返回「
赴汤蹈火(汉语成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