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9.2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赤南镇 的原始碼
←
赤南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赤南镇'''位于镇巴县城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长滩坝,新政府位于赤南镇开发区张家坝。赤南镇交通便利,公路网通达周围各县(镇)距县城52公里。东经107°52´,北纬32°15´。东北、东南与渔渡镇、盐场镇接壤,西北、西南分别与[[仁村镇]]、四川省万源市[[永宁镇]]相邻。镇内有坪落、[[袁家坝]]、[[庙子坝]]、[[姚家坝]]等多个小盆地组成,有渔渡河、木竹河、坪落河等多条河流,部分水资源丰富且鱼虾成群,部分基本没有大污染,河水基本上可直接饮用;镇内现有长滩社区和坪落社区两大社区(已合并为长滩社区)。交通、生产、商业、通信等基础设施功能完善。<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435191160_17f913978001003kxr.html 赤南镇] </ref> ==基本概况== 赤南镇为镇巴县辖镇。1950年建长滩、平落2乡,1953年分设长滩、平落、袁家、曹家4个乡,1956年合并长滩、平落2乡,1958年全乡辖经堂坪、梅坡、庙子坝、余家河、长龙坪、袁家坝、坪落、青树、雌鸡岭、月日坪、姚家坝、长滩12个村10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099人(2017)。 '''地理位置''' 赤南镇位于县境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长滩坝,距县城52公里。东经107°52´,北纬32°15´。东北、东南与渔渡镇、盐场镇接壤,西北、西南分别与仁村镇、四川省万源市永宁镇相邻。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尖垛子山1610.9米,最低海拔西河口610米,平均海拔647米,气候温和,东部为高山半高山区,山体多为石灰石构成,土壤有黄粘土、冷沙土、马粪土等。乡境有多处天然溶洞、泉水、奇石和许多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镇巴苏区期间在此留下了中共陕南县委机关驻地青 鹤观等许多遗址。始建于1969年的赤南水库是镇巴县唯一一座灌溉与防洪双重功能的水库。<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基本概况] </ref> ==历史沿革== 赤南镇清时为南六地,中华民国时均系联保或乡的第一、二保,建国初设为长滩乡,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镇境内青鹤观建立赤南县委(后改陕南县委),1958年公社化时由坪落、槽家坝两乡合并为长滩公社,1964年为纪念红军改名为赤南人民公社,1984年归属渔渡区人民政府管辖,1996年撤区并乡设赤南乡人民政府,2011年撤乡并镇改名为赤南镇人民政府。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一六三团解放镇巴。中共镇巴县委、镇巴县人民政府建立渔渡、仁村等10个人民区公署。在解放前的区划基础上,现赤南地区在当时被划分为坪落、长滩两个人民乡公所,归仁村人民区公署管辖。 1950年5月,撤销仁村等三个区公署,将坪落、长滩两个人民乡公所划归渔渡区人民区公署管辖。 1951年12月,改渔渡区人民区公署为镇巴县人民政府第二区公所,将坪落、长滩两个人民乡公所改为坪落乡人民政府、长滩乡人民政府。 1953年6月,调整行政区划,将隶属于第二区公所的坪落乡、长滩乡人民政府划归第八区公所管辖,同时成立袁家坝乡、曹家乡两个人民政府。 1955年5月,第八区公所改名为仁村区公所,辖坪落、袁家坝、长滩、曹家等7个乡人民委员会。 1956年5月,袁家坝乡人民委员会并入坪落乡人民委员会,曹家乡人民委员会并入长滩乡人民委员会。 1958年9月,撤销仁村区公所,将乡人民委员会改为管理区委员会,建坪落、长滩两个管理区委员会,划归渔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管辖。 1958年12月,撤销中共坪落管理区委员会,并入中共长滩管理区委员会。 1961年5月,镇巴县人民委员会撤消渔渡等8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设立党政合一的工作委员会。 1963年7月,恢复区公所建制,设立渔渡等6个区公所,赤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归渔渡区公所管辖。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将渔渡区公所改名为赤南区公所,设赤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8年9月,改赤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为赤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1年2月,将赤南区公所更名为渔渡区革命委员会,辖赤南等7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9年1月,恢复渔渡区公所,辖赤南等7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12月,将赤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赤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6月,将赤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建为中共赤南乡委员会、赤南乡人民政府。 1990年4月,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及主席(由党委书记兼任),成立镇巴县赤南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1996年5月,撤消中共渔渡区委、区公所,建立由中共镇巴县委员会、镇巴县人民政府直辖的中共镇巴县赤南乡委员会、镇巴县赤南乡人民政府、中共镇巴县赤南乡纪律检查委员会、镇巴县赤南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赤南乡行政区划维持不变,机关驻长滩。 2002年10月,为精减干部职数,将我乡13个村110个村民小组,合并为12个村110个村民小组。 2004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将乡镇领导机构任期由3年修改为5年,时任领导班子直接从任期3年延至5年。 2006年6月,将镇巴县赤南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更名为镇巴县赤南乡人民代表大会。 2011年7月,陕西省进行撤乡并镇,赤南乡人民政府更名为赤南镇人民政府。<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47518.html 历史沿革] </ref> ==经济发展== 全镇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一年两熟,无霜期在250天左右。主产水稻、玉米、红薯、马铃薯等;经济特产木耳、香菇、茶叶等;畜牧业主要有生猪、牛、羊、鸡、鸭、蜂等。由于地处矮半山区,土质多为红棕壤,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气温适宜,耕种面积大,粮食产量比较稳定,是全县三大粮仓之一。乡境内有丰富的煤炭、赤铁矿、高岭土矿等资源。还有2000余年古银杏树和千年珍稀古铁坚杉、柏树以及多种中药材。 '''党政综合办公室''' 承担党委、人大、政府以及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的各项日常工作;负责党团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人事、宣传、武装、统计、安全和信访工作;抓好国防教育、兵役、民兵、统战等工作;组织和协调各项中心工作。 '''经济发展办公室''' 承担工业、农村、林业、水利和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防汛抗旱救灾、动植物防疫等工作,承担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农村经营管理职责,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工作。 '''社会管理办公室''' 承担人口与计划生育、村镇规划建设、乡村道路建设、民政优抚、民族宗教、残联、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工作。负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的宣传、咨询、培训和落实。协调与社会事务相关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贯彻执行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研究制定本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督促和协调本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本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提出实施奖励和处罚的建议;定期开展辖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适时组织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维护辖区内社会稳定,协调与综治有关的工作。 '''财政所''' 承担镇政府预决算编制,预算内外资金收支及由乡实施的专项资金管理,各项农民补贴核定、扶贫开发资金、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及村级集体资金的专户存储核发和监督管理,乡村债权债务清理、基金会和国债性资金回收清欠管理,耕地占用税、契税征收,乡镇会计核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职责。 '''农业综合服务站''' 承担农林水等产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以及病虫害及疫情的检测、预报、防治和处理;农作物和森林资源管理、护林防火、植树造林;小型水库、堰塘、泵站及农村人畜饮水等基础水利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基层防汛、抗旱、排涝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公益性服务职责,承担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机械管理职责。 '''社会事务服务所''' 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民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失业人员的日常管理、促进就业服务和本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管理与服务;负责退休人员、工伤人员及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事务性工作以及社会保障金和民政资金、优抚对象审核、费用的发放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医疗、住房、教育等救助措施,以及临时救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救助政策。 '''文化综合服务站''' 承担乡村图书阅读、广播影视、科学教育、文体卫生、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公益性文化职责.<ref>[http://sc.wenming.cn/jcyx/201904/t20190423_5088898.shtml 经济发展]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赤南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