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38.1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象山县 的原始碼
←
象山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象山县.jpg|350px|缩略图|右|象山县[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361993360&di=dc45ef87b1f16cbf233e51ffcdb0887e&imgtype=0&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cn%2Fw640h357%2F20180130%2F71a0-fyqzcxi3495075.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6435189473_17f9132e10010034mt.html?from=travel 来自新浪网 的图片]]] '''象山县'''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位于东海之滨,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东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辖有10镇5乡3个街道,象山户籍人口50.33万人。 象山[[历史]]悠久。据塔山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春秋时,象山为越国鄞地。汉为鄞县、回浦(后改章安)两县地。唐初分属宁海及鄮县。唐神龙二年(706年),象山立县,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县以山名,属台州,广德二年(764年),改隶明州(明代改称宁波)。 ==管辖范围== [[民国]]元年,南田立县,治樊岙,同年4月,划象山东溪岭以南地入[[南田县]],遂迁治石浦。翌年取消划并,南田还治樊岙。1940年,撤南田县,另置[[三门县]],南田为其辖地。 1949年7月8日,象山解放。10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属宁波专区,1952年,南田从三门划归象山。1954年4月,象山改隶舟山专区。1958年10月,[[宁海县]]并入象山,隶台州专区。1961年10月,复置宁海县,象山还治原境,回属宁波专区(后称地区)。1983年,宁波地、市合并,象山为宁波市属县。 解放初设4区、2镇、18乡,至1985年,全县辖5区5镇32乡。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全县辖13镇6乡。 目前象山县辖3街道、10镇、5乡,12个社区、43个居民区、713个行政村:丹东街道、丹西街道、爵溪街道、石浦镇、西周镇、贤庠镇、墙头镇、涂茨镇、大徐镇、泗洲头镇、定塘镇、新桥镇、鹤浦镇、黄避岙乡、茅洋乡、东陈乡、高塘岛乡、晓塘乡。县政府驻后堂街21号。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60"> File:丹东街道.jpg|丹东街道[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362473164&di=0678075871a8584693f48a5c53d8d9b9&imgtype=0&src=http%3A%2F%2Fcdn.moji002.com%2Fimages%2Fsimgs%2F2017%2F08%2F19%2F15031385040.39844000.1304_ios.jpg 原图链接][http://tianqi.moji.com/liveview/picture/81407796 来自墨迹天气] File:丹西街道.jpg|丹西街道[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362772483&di=59d5cbf5cadc43a1f8ac86fd1b64520d&imgtype=0&src=http%3A%2F%2Fcdn.moji002.com%2Fimages%2Fsimgs%2F2017%2F04%2F10%2F14917930880.25100900.1342_ios.jpg 原图链接][http://tianqi.moji.com/liveview/picture/74973783 来自墨迹天气] File:爵溪东临大海.jpg|爵溪东临大海[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6/db093f3c40ce420a83e3ddd84963e624_th.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4861366.html 来自搜狐网] </gallery> ==基本资源== 境内土壤有土类5个,亚类13个,土种52个。山丘坡地共72000公顷。宜农耕地7953.33公顷,主要分布在海拔250米以下,坡度平缓,土层较厚,水利条件好,宜粮食作物和水果、茶叶生长。 沿海平原相对高度<5米、坡度<3°平地4621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3.36%。小部分为陆相沉积小平原。大部分为历代由海涂围垦而成的沿海海相沉积平原,总面积31533.33公顷,主要有10块,分布于象山港、东部海湾、三门湾沿岸。 北部象山港沿海平原西周平原2950公顷,黄避岙平原200公顷,贤庠平原1450公顷,珠溪平原1600公顷,均主产水稻。 东部沿海平原南庄平原6300公顷,为县内最大海积平原,主要产粮区之一。钱仓平原850公顷,主产[[水稻]]。 南部三门湾沿海平原定山平原5800公顷,系海积平原,仅次于南庄平原,平均海拔3~5米,为县内主要产粮区之一及最大蔬菜基地和大豆产地。金星平原1400公顷,平均海拔3~5米,高塘平原1900公顷,系海积平原,平均海拔3~5米,主产[[水稻]]、[[棉花]]、[[柑橘]]。 沿海滩涂有大小滩涂25处,沙滩(石滩)11处。滩涂面积20526.67公顷,宜围垦6526.67公顷。 建设用地城镇、乡村及工矿用地主要分布中心城区、石浦、西周、墙头、鹤浦、贤庠、定塘等地,总计面积11416.63公顷。 植物资源丰富,木本植物91科、242属、479种,其中乔木215种,浙江七子花、福建柏、[[银杏]]、[[金钱柏]]、[[天竺桂]]、[[花榈木]]、[[浙江楠]]、[[天目木兰]]<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a24dd0100otep.html 天目木兰] 新浪博客 2011-3-22</ref>是国家保护植物,红木樨([[丹桂]])为象山[[历史]]上的特名贵花卉,宋人称之为“象山花”。草本植物以杂草为主,牧草、药材、花卉资源亦丰。 野生哺乳类约14科,鸟类约33科,爬行类约9科、40余种,两栖类约7科、10余种,以蛙类为主,昆虫类21目、122科、700多种。淡水鱼10科22属,海洋鱼类4纲、29目、152科、300属、442种。 水资源总量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总量低于全省、全国20%左右,属水资源缺乏地区。西部径流区,面积163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4354万立方米。中部径流区,面积222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8122万立方米。南部径流区,面积389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28609万立方米。北部径流区,面积248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9050万立方米。海岛径流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7647万立方米。 河道总长度710公里,河网密度0.61公里/每平方公里。 水库总蓄水量1.37亿立方米。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20座,其中500万立方米以上6座,1000万立方米以上4座。大塘港水库总库容3135万立方米,溪口水库总库容1250万立方米,仓岙水库总库容1065万立方米,隔溪张水库总库容1050万立方米。 境内有[[锌]]、[[铜]]、[[铁]]、[[磁铁]]、[[褐铁]]、[[白钨]]、[[铝]]9个金属矿种,储量不丰。非金属矿有[[氟石]]、火山[[玻璃岩]]、[[粘土]]、[[石英砂]]、晶簇石英砂等,矿点23处。花岗岩储量丰富。 象山紧靠大目洋、猫头洋、渔山三大渔场,发展渔业条件优越,系渔业大县。主要水产资源有[[黄鱼]]、[[带鱼]]、[[乌贼]]、[[鲳鱼]]、[[龙头鱼]]、[[鳓鱼]]、[[虾]]、[[蟹]]、[[石斑鱼]]、[[海鳗]]、[[海带]]、[[紫菜]]、[[泥螺]]等。 每年各有两次盐度升降,5~6月间梅雨,降;9~11月间长江水南下,降;6月后,台湾暖流上,升;11月后海水垂直混合强烈,升。象山港海域,夏季盐度最高为28.13‰,三门湾海域为25.14‰,大目洋为26.5‰~30.8‰。 象山制盐历史悠久,唐时就利用海水煮盐,北宋设玉泉盐场。新中国成立后,围塘兴建白岩山盐场、大徐盐场、新桥盐场、旦门盐场、昌国盐场和花岙盐场等六大盐场,目前有盐田生产面积978.87公顷。年产量平均6万吨左右,质量名列省市前茅<ref>[http://www.zjda.gov.cn/art/2018/6/25/art_1500203_18811579.html 象山“海盐晒制”技艺] 2018-06-25 浙江档案局</ref>。 潮差冬小夏大,潮位冬低夏高,潮差一般在3米以上。东部浅海,潮流明显呈旋转流,流速存在季节性差异,表层流速最大138厘米/秒。象山港潮流,呈往复流,港口平均100厘米/秒,最大184厘米/秒。石浦港潮流,呈往复流,口门最大流速300厘米/秒。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象山县介于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122°17′30〞之间。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宁波市的东南部,在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其地理位置北临象山港,与鄞州区、奉化市隔港相望;东北遥对舟山市普陀区的六横岛和宁波市北仑区的梅山岛;东濒大目洋;南接猫头洋,隔[[三门湾]]与[[台州市]]的[[三门县]]相峙;西连[[宁海县]],象山半岛自[[宁海县]]紫溪、梅林至一市东延入海。象山处于象山半岛的东部,由象山半岛东部本土和沿海600多个岛礁组成,具有“三面环海,一线穿陆”的理特征<ref>[https://www.meipian.cn/nx1hpub 象山,三面环海一线穿陆。] 美篇</ref>。 ===地形地貌=== 象山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山地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左右。县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缓,山岭起伏绵延。地形总体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缓。 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天台山余脉自宁海县向东延伸至[[象山半岛]],形成了县境西北部宁象交界处的最高部分。这些山峰,山体宏伟,峰峦迭起,主峰多在500米以上。其中东搬山由[[宁海县]]茶山蜿蜒而来,群峰绵亘,主峰海拔810.8米,为本县第一高峰。其东南有牛料岗,海拔756米,是本县第二高峰。周围有海拔300-700米的山峰20余座。 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较广,县内主要有爵溪山地、黄避岙山地、南乡山地等3片。 象山县境东西最大距离为7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90千米。陆地总面积1175平方千米,其中半岛部分为995平方千米,岛礁部分为180平方千米。 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区,这些平原多由海湾促淤成滩,经过人工围涂而成,称为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东部各海湾和南部三门湾。其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占象山平原的主导地位。其中南庄平原和定山平原面积最大,历有“上八万(亩)”、“下八万(亩)”之称。 ===气候特征=== 象山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年平均约248天,生长期为345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17℃),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mm以上)。但台风活动频繁,常伴有狂风暴雨,水系源短流急,独注入海,工程调蓄性能弱,而且河网密度低,潜伏旱涝灾害隐患。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46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径流总量9.33亿立方米,降雨径流时空分布呈现自西北东南递减,集中在梅雨、台风期间,为双峰型。年际变化极度偏离均衡,变幅最大为2.83,以及工程地质、地形、淹没移民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 由于地形不同,县内西北部与东南部沿海地区在气温西北部比东南部石浦地区略高,年积温西北部超出6000℃;年降水量,即使在久旱年份,西北部山区都要超过东南部的石浦地区。 ==民族语言== 古时居民为于越族。秦统一后,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立县,居民同化为汉族。截止2010年汉族依然是绝对主体,其他有[[蒙族]]、[[回族]]、[[满族]]、[[苗族]]、[[藏族]]、[[瑶族]]、[[畲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0多个。 象山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 ==经济资源==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338.69亿元,建县前,象山已有百作工匠活动。后传统行业有造船、晒盐、泥石、木竹、棕棉、纺织、砖瓦、[[陶瓷]]、[[造纸]]、[[铁]][[锡]]等。2012年,工业生产总值116.87亿元。 宋代,县有田地山共131920亩。元代增至476221亩。其中田地189052亩。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有田139715亩,地126365亩。清雍正时(1723年~1735年),田亩数基本相若。民国24年(1935年),全县耕地(含南田县)279984亩。作物以[[水稻]]、麦、[[番薯]]等粮食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芒麻]]、[[蚕桑]]。 ==教育资源== {| class="wikitable" |- |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象山始建县学(儒学)。为今宁波市境内最早之县学,王关撰《始建学校碑》。 |- |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正于蓬莱观右创[[蓬莱书院]]。 |- | [[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于栖霞观东建[[丹山书院]]。 |- |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居民50家为一社,择社长以教耕桑,称社学。 |- | 明初,延请生员中有学行者训民子弟,正月开学,腊月止。成化间(1465年~1487年)有社学24处。 |- |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儒学南,建聚奎书院。 |- |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在学宫东建书院,仍名丹山书院,[[道光]]间改名蒙养书院。 |- |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于蓬莱书院原址筑缨水书院,至道光间更名缨溪书院。 |- | 清[[道光]]八年(1828年)邑人于石浦所城北建崇德义塾。 |- | 清[[咸丰]]二年(1852年)里人输资于南乡新塘建凤阳义塾。 |- |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改崇德义塾为金山书院,至[[光绪]]三十二年改为敬业完全小学。 |- | 清[[光绪]]二年(1876年)于城西严氏地筑书院,亦名丹山书院。 |- | 清光绪八年(1882年)里人创建珠山书院于着衣亭魁照墩,至光绪三十三年,改为珠山完全小学。 |- |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以象协右营都司废署为养正书院。至光绪三十一年,改为公立正谊高级小学。 |- |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清政府设学务大臣,翌年颁《[[奏定学堂章程]]》。丹山书院改为县立完全小学堂,缨溪书院改为公立始达高等小学堂。至三十二年,始达小学改为私立。 |- |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七日,县劝学所借县立小学([[丹山书院]])开办师范传习所,传授诸塾师以科学知识,二月,毕业。此后继任于每年同时连续三年均办此传习所。 |- | 清[[宣统]]三年(1911年),有小学堂18所。 |- | 民国元年,昌国卫体仁会同仁创办体仁女子初级小学,石浦基督教循道公会开办私立斐迪小学。其后,儒雅洋何旭蕉创办广志女校(四年后停办)。 |- | [[民国]]4年,丹城天主教堂开办私立崇德小学。 |- | 民国9年,傅规清筹办县立女子完全小学,免费劝导女子就读。 |- | 民国10年,县有小学79所。 |- | 民国18年,增至120所,其中公立89所、私立31所,学生5246人。 |- | 民国27年(1938年)3月,墙头欧氏办“私立立三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 |- | 民国28年6月,东陈假鉴池公祠创办“厚生职业补习学校”,招收因战事辍学回乡之初、高中学生入学,不久改为立三分校。 |- | 民国28年,有高小14所、初小110所、短期小学38所,学生11961人。 |- | 民国29年,乡镇办完小,称乡(镇)中心国民学校;村办初小,称保国民学校,立三分校并入“立三”。次年,日军入侵,迂至着衣亭珠山庙。 |- | 抗战期间,完小减至11所,初小减至95所,学生8750人。 |- | 民国31年,建“定象两县联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校址设于宁海和平番[[普福寺]]。 |- | 民国32年5月,省教育厅批准立三补校为县私立立三初级中学。 |- | 民国33年12月,批准定象联中为象山县立初级中学。 |- | 民国34年,政府实行“强迫教育”,但学龄儿童入学率仅40.7%。 |- | 民国37年,有乡(镇)中心国民学校26所、保国民学校193所、私立小学12所,学生12107人。 |- | 民国37年,象山县立初级中学、县私立立三初级中学两校有学生510人。 |- | 民国38年,办“树人中学”,不久停办。 |- | 1949年,小学减至192所、285班,学生8170人,入学率20%,政府接管两所初中。 |- | 解放后,小学得以恢复和发展,1952年,国家接管全县小学,区办区校,小学增至325所,学生21081人。 |- | 1952年12月,立三转为公办,改称县第二初级中学。 |- | 1953年,经整顿巩固,缩减96所。 |- | 1956年,县第一初中增设高中部,改称象山中学,第二初中改为第一初中。珠溪、儒雅洋、东溪三小学附设初中班,分别定名为第二、第三、第四初中。 |- | 1957年,石浦以原斐迪小学为校舍建立民办跃进初级中学,招生112人。 |- | 1958年秋,西周、贤库、南庄、寇塘、鹤浦开办初中,依次以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命名。是年,全县有高、初中学生2111人。宁、象合治期间,撤销南庄、贤摩、西周三所初中。 |- | 1958年,村校转民办,民办小学增至243所,公办降至68所。 |- | 1960年,石浦、珠溪二所初中增设高中部,并新办民主、新兴二所初中。宁、象分县后,调整中学布局,撤销石中、珠中高中部和民主、新兴三所初中。1966年,跃进初中更名为“鲁迅中学”(1968年并入石浦初中)。学生减至1888人,其中高中生261人。 |- | 1961年重行调整,公办小学恢复至279所,民办减至26所。 |- | 1964年,贯彻“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方针,兴办耕读小学351所,次年增至703所,学生25647人。全县小学达885所,学生58790人,入学率为89.6%。 |- | “文革”开始,耕读小学大部停办,少数转民办,各中学“停课闹革命”。 |- | 1968年,“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学校。 |- | 1969年,除城镇10所小学外,农村小学悉数下放大队,实行“民办公助”,教师“回队任教”。至1972年恢复公办。 |- | 1969年后,在“初中不出社”口号下盲目发展,至1970年,中学多达74所。 |- | 1976年,有小学573所,学生66763人。1976年复减至47所,另有66所小学附设初中,学生达23325人。 |- | 1979年后,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纠正“文革”间盲目发展现象,六年间先后撤并小学180所。 |- | 1980年,完中缩并为9所,初中31所。1981年,增办丹城中学。1983年后,推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6所中学附设职业教育班。 |- | 1985年2月,丹城第二中学建成。是年,全县完中9所,初中32所,共395班(其中高中56班),学生20656人(其中高中生2946人),全县小学393所,1384班,45778名学生,入学率达98.2%。 |- | 截止2012年,全县有普通中学28所,其中高级中学7所。在校学生22579人,其中初中14771人,高中7808人。 |- | 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6486人,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建筑专业被评为市品牌专业。小学29所,在校学生33926人。 |- | 幼儿园89所,在园幼儿数22850人,新增省三级幼儿园5所,创建省二级园2所,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81%,学前三年净入园率达到99.1%。 |- | 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完成率99.72%;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段比例98.04%。拥有示范性小学9所,初中7所,幼儿园4所。被认定为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有67所,其中2012年新增5所。享受学杂费、课本作业费、国家助学金等政策学生有5400余人,合计金额3500万元;享受困难补助、其他各种救助学生有12680人,金额827万元。 |- | 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6.75万元,比上年增长31.8%,改建校舍9000平方米,添置计算机2100台,新建教室多媒体297套。 |} ==城市荣誉== {| class="wikitable" |- ! 浙江省级生态县 |- |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 |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 | 浙江省建筑强县 |- | 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 |- | 中国针织名城 |- | 国家双拥模范县 |- | 国家级生态县 |- |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 | 国家级浙江象山台商投资区 |- | 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f>[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3/03/02/007645467.shtml 象山入选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3月02日 11:15 </ref> |- | 国家级出口针织服装质量安全示范区 |} ==旅游资源== 坐落于浙江象山县大塘港生态旅游区,以灵岩山为大背景,结合了当地的山、岩、洞、水、林等自然景观,该影视城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91亩,主要由大门广场区、村街作坊区、墓府山洞区、庄园湖塘区、店铺城宅区等五大景点区域组成,集影视文化与旅游休闲于一体。 ===中国渔村=== 坐落在中国四大群众渔港之一的石浦港畔,集全国渔区文化、生活风情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由渔文化民俗街、皇城沙滩、旅居结合的欧美风情小镇,以及石浦渔港、石浦古街、檀头山、渔山岛、渔人码头等组成。 ===石浦渔港古城=== 石浦是个有600余年的渔港古城,位于长三角经济中心区的南翼,浙江中部沿海,宁波市象山县南部的石浦港畔,依山面港,陆地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其中沿海岛礁176个。石浦渔港古城的主街,空间封闭连续,台阶高低曲折,封火墙沿巷跨街,层层递进。集江南古镇的古朴灵秀和山城渔港的蜿蜒多变于一体。 ===松兰山=== 滨海旅游度假区就以大海、沙滩为主的景区。 ===东谷湖=== 东谷湖位丹城东首,梅溪塔山西麓,北倚同家山脉,青山、亭阁、塔影倒映东谷湖中,湖面掠过阵阵飞雁,景区入口建仿明清门楼,黛瓦粉墙、翘檐飞角。登临高近百米的塔山,文峰塔矗立其上,塔身黛瓦粉墙,塔檐起翘,悬挂风铃,轻盈灵动,内设扶梯,可盘旋登临塔顶。 ===花岙石林=== 花岙岛坐落在宁波市象山县南部的三门湾口洋面上。以“仙人锯岩、海上石林”称奇的花岙岛,是世界上三大火山岩原生地貌之一。景区陆地面积有11.12平方公里,其中花岙本岛就有9.83平方公里。由岛上的自然风光、沿岸海蚀地貌、沙滩、人文景观等几个大部分组成。它还具有风光“三绝”:洞幽、滩奇、岩峻,花岙共36岙108洞。花岙旅游资源丰富,有大佛山、海上石林、五色卵石、幽深莫测的洞穴,亭台楼阁岩貌、林海风涛,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 ===风门口=== 海岛森林公园位于宁波市第一大岛南田岛上,是浙江省唯一位于海岛上的省级森林公园<ref>[http://xs.cnnb.com.cn/system/2016/03/10/011365099.shtml 游风门口看海岛森林] 中国宁波网 2016-3-10</ref>。据《[[浙江通志]]》记“海中十洲,此为第一,东仙原海中福地”。景区内有烽火台遗址、清坑瀑布、白龙洞、朝阳洞、狮背观日、望海阁、戚氏纪祠、松涛林海、乌龙入海等二十余处景点。 ===灵岩山风景区=== 位于泗洲头镇中部,海拔388米,可远眺至三门湾,有彩虹飞瀑景区、妙峰骆驼景区、云帆济海景区、灵岩仙境景区和灵佛石窟五大景区。彩虹飞瀑景区有入口门楼、杜鹃坡、龙潭观鱼、彩虹瀑布、迎客石、湖山清晓、丹枫坠露、鸟舌观潮景点;云帆济海景区有大片杨梅林;灵岩仙境景区有千丈岩、石笋、仙人捣臼、金顶、登峰造极、望景台、百步登云、[[灵云寺]]、[[灵岩寺]]景点。 ===儒雅洋村=== 位于西周镇东南青龙山南麓群山环抱的丘陵谷地中,因据交通要道,由千年古驿发展成村,至今仍留有驿站古道及欧阳桥等,唐代已有居民,清中期鼎盛。尚留应家井、象山首座女校、深宅大院、碉楼团房等[[历史]]古迹。世居于此的何氏家族发展鼎盛,较为完整地保留下大批传统院落,占地面积56000平方米。 ===谢才华剪纸艺术馆=== 位于象山县东陈乡樟岙村五狮山麓的才华[[剪纸艺术]]馆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白墙黑瓦、古朴典雅。[[艺术]]馆总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馆内收藏了谢才华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1.2万余幅,占谢才华所有创作二十分之一。2012年6月,才华剪纸艺术馆被授予“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称号。 ===象山徐福文化博物馆=== 位于墙头镇。象山蓬莱观因徐福奉[[秦始皇]]之命,赴蓬莱岛寻觅长生不老之药,辗转来象隐迹两年的历史遗迹而传。蓬莱观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态,以道家文化为理念,汇集园林、雕塑、道宗、周易八卦等文化艺术手段,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的内涵。 ===德和根艺美术馆=== 位于东谷湖旁,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根雕艺术]]专题博物馆。美术馆主体结构,采用江南[[四合院]]园林式格局,高低错落有致、楼台回廊一步一景、古色古香。内设“张德和根雕艺术作品陈列室”、“张德和古旧民间工艺藏品陈列室”及“象山民间艺术精品陈列室”,附设“张德和根艺研究所”、“中国根艺高级培训班”、“学术交流大厅”、“文化休闲茶室”、“工艺礼品商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馆。 ==视频== ===<center> 象山县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五周年庆典暨六一颁奖晚会小五乐队 像梦一样自由 </center> <center>{{#iDisplay:c0764fk7enw|560|390|qq}}</center> <center> 象山县第十届全运会暨第八届老运会开幕式(实况) </center> <center>{{#iDisplay:i0795nf4lmf|560|390|qq}}</center> <center> 象山县少儿电视春晚葫芦丝《蓝色的香巴拉》 </center> <center>{{#iDisplay:o0833j4uivk|560|390|qq}}</center> <center> 象山县培智学校唱响《以特教的名义》 </center> <center>{{#iDisplay:k087260tk5u|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返回「
象山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