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49.1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豌豆霜霉病 的原始碼
←
豌豆霜霉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big>豌豆霜霉病</big>''' [[File:豌豆霜霉病.jpg | thumb | 300px | 右 | 豌豆霜霉病 <br>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taonongwang.com%2Ffile%2Fupload%2F201503%2F20%2F16-33-54-80-1270.jpg&refer=http%3A%2F%2Fwww.taonongwan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3711748&t=3ce5d6a6a10ede5bf332dba4ecf555bb 原圖鏈接] ]] 豌豆霜霉病是豌豆种植时期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危害的[[豌豆]]霜霉、[[蚕豆霜霉]],属于半知菌亚门类型的真菌。主要为害叶片,最后导致叶背面的淡紫色霉层布满全叶,致叶片枯黄而死。合理的种植与药物可有效预防该病。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豌豆霜霉病病 原中文名:豌豆霜霉和蚕豆霜霉 病原拉丁学名:PeronosporapisiH.SydowinGaumann和P.viciaedeBary 病原分类地位:鞭毛菌亚门真菌 [[File:豌豆霜霉病1.jpg | thumb | 300px | 右 | 豌豆霜霉病 <br>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kd10115%2F214%2Fw640h374%2F20200506%2Fb620-iteyfwv7076102.jpg&refer=http%3A%2F%2Fn.sinaimg.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3711874&t=9705a68193035f448056846004279a01 原圖鏈接] ]]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豌豆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 == 为害症状 == 为害叶片。发病时,叶片正面和背面褪色病斑,可以见到白色至淡紫色的病原物。嫩梢上叶片背面上有淡紫色霉层,最后布满全叶,叶片发黄枯死。 == 病原物 == 孢囊梗从寄主叶片气孔伸出,单生或束生,大小(250~500)μm×(6~9)μm,分枝4~8次,顶枝大小(4~20)μm×(2~3)μm。孢子囊椭圆形至短椭圆形,浅黄色,大小(14~24)μm×(12~21)μm,卵孢子球形,膜黄色,具网状突起,直径26~40μm。<ref>[https://www.59baike.com/a/262157-59 豌豆霜霉病,植保百科2020-04-27] </ref> == 侵染循环 == 病原在病残体、种子上越冬。当条件适宜时从子叶下的胚茎侵入,向上蔓延,进入芽或真叶,形成系统侵染。病部产生病原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经多次再侵染形成该病流行。 == 发生因素 == 雨季气温20~24℃发病重。 == 形态特征 == 孢囊梗3~4根丛生,高237~760um,主轴粗4~12um,叉状分枝4~9次,顶枝直或微弯,大小4~21×1.4~2.5(um)。[[孢子囊]]椭圆形,浅黄褐色,大小15~29×13~24(um)。[[卵孢子]]黄褐色,表面具齿状凸起,齿间网状,球形,大小25.2~42um。 == 传播途径 ==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从子叶下的胚茎侵入,菌丝随生长点向上蔓延,进入芽或真叶,形成系统侵染后产生大量孢子囊及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经多次再侵染形成该病流行。<ref>[http://www.1988.tv/bch/show-1861.html 豌豆霜霉病,火爆农化招商网2016-03-18] </ref> == 防治方法 == === 种植防治 === (1)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地留种。 (2)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3)清除田园,病残体集中烧毁,及时耕翻土地。 (4)按配方施肥,合理密植。 === 药物防治 === (1)药剂防治用35%甲霜灵拌种剂以种子量的0.3%进行拌种; (2)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1:200倍式波尔多液或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或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3)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 相关视频 == <center>霜霉病本来很好治,但这样一搞就全完了(警惕)</center> {{#iDisplay:m0870udwlyw|780|460|qq}} </center> <center>豆科作物病虫害防治(下)</center> {{#iDisplay:s0359vrwxf4|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返回「
豌豆霜霉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