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89.19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谭泽闿 的原始碼
←
谭泽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谭泽闿 | 图像 = [[File:谭泽闿.jpg|缩略图 |cente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65076&sid=59821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565076-598210.html 来自360图片]]] | 图像说明 = 近代书法家 | 出生日期 = 1889年 | 逝世日期 = 1948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 '''谭泽闿''',[[湖南]][[茶陵]]人。近代[[书法家]]<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130/14/19519242_812160345.shtml 近代书法家谭泽闿行书法 四屏镜框 水墨纸本 ],个人图书馆, 2019-01-30</ref>。字祖同,号瓶斋,室名天随阁,谭延闿之弟。善书法,工行楷,师法[[翁同龢]]、[[何绍基]]、钱沣,上溯[[颜真卿]]。气格雄伟壮健,力度刚强,善榜书。 取法颜真卿,兼工汉隶。又善诗,能画。民国时[[南京]]"国民政府"牌匾即为其所书。[[上海]]、[[香港]]两家《[[文汇报]]》的报头即其所书,至今沿用。在[[国民党]]的元老中,谭延闿的行草、[[于右任]]的今草、胡汉民的汉隶、[[吴稚晖]]的古篆,有" 四珍"的美称。 == 生平 == 泽闿少孤,能自振拔,早年就读于[[长沙]]明德学堂,曾书明德中学"乐诚堂"额。清末授巡守道,分发[[湖北]],刚刚上任,即逢[[武昌起义]]爆发,遂折返长沙。从此绝意仕进。以书法为乐,渐自成一家,风格近翁同和,雄浑腴美,尤工"擘窠书",较其兄谭延闿更加伟劲开张。后迁居上海,一直以卖字谋生。寓沪与黄蔼农、金息侯、程仰坡相从过密,以八法相切磋。泽闿作书,取润低廉,求者甚众,但仍不订高润例;有求书市招,亦不自高身价,乐意应之,为艺林所推重。 平生以诗酒、书画、收藏自娱,淡于仕进,以书法为长。喜集藏,搜集清代书家真迹甚丰,尤以钱沣、刘墉、何绍基、翁同龢四家书法最富,曾影印行世。其他金石墨本之属,亦收藏至富。善作诗,师法谢灵运,曾从学王闿运之门。平素以诗书会友,不与权贵交,与其兄谭延闿热衷政事形成鲜明对照。搜集前贤真迹不遗余力,曾专力购藏钱沣、刘墉、何绍基、翁同龢四家法书。数十年间,收集各家法书千余轴,为海内收藏四家墨迹最富者。曾与道州何绍基之孙何维朴、临川李梅魔、衡阳曾次髯同居海上,以鬻书自给。1950年代初期,谭氏后人将其藏书楼"天隋阁"中所遗文物全部捐献给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后转交给湖南省博物馆珍藏。著有诗、文、题、跋若干卷,编次藏于家。有《止义斋集》行世。 == 文物 == 上世纪50年代初,谭泽闿的后人将他的藏书楼"天隋阁"中所遗文物,全部捐献给了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后来又转交给湖南省博物馆珍藏。 == 参考来源== [[Category:書法家]]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谭泽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