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54.8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谄谀 的原始碼
←
谄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谄谀]]== 汉语词语,拼音是chǎn yú,意思是谄媚[[阿谀]]。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487116/b5c0v5Bdegz_NO1Me4CxdH1CvpJzSw7H9MGhW2JzhEbW0FNdSuPbZQtWYdeug9HKob1PzTcmMNjH0UXRmQ .汉典,引用日期2020-07-09] </ref> 中文名 [[谄谀]] 拼音 chǎn yú 释义 [[谄媚阿谀]] 近义词[[趋奉]]、[[巴结]]、[[媚谄]]、[[逢迎]]、[[奉承]]、[[讨好]]、[[趋附]]、[[趋承]]、[[献媚]]、[[谄媚]] . ==解释== 谄媚阿谀。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487116/b5c0v5Bdegz_NO1Me4CxdH1CvpJzSw7H9MGhW2JzhEbW0FNdSuPbZQtWYdeug9HKob1PzTcmMNjH0UXRmQ .汉典,引用日期2020-07-09] </ref> 亦作“讇谀”。指长于[[阿谀奉承]]的人。 ==出处== 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谄谀之臣。——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左传·昭公六年》:“晏子曰:‘不入。燕有君矣,民不贰。吾君贿,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汉书·严安传》:“秦不行是风,循其故俗,为知巧权利者进,[[笃厚]]忠正者退,法严令苛,讇谀者众。”汉·[[王符]]《潜夫论·德化》:“近顽童而远[[贤才]],亲[[谄谀]]而疏[[正直]]。”宋·[[苏轼]]《论时政状》:“夫谄谀之人,苟务合意,不惮欺罔者,类皆如此。”清·恽敬《答俪笙尚书书》:“敬以赠送序多讇谀之辞,恐获罪门下,未敢率尔执笔。”巴金《雪》第二章:“他的脸上带着谄谀的笑容。他在局长的面前永远是露着笑脸。”《墨子·亲士》:“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唫,怨结於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后汉书·张纲传》:“甘心好货,[[纵恣]]无底,多树谄谀,以害[[忠良]]。”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数年以来,内外显官,皆出其门,[[奔竞成风]],谄谀充位。” ==视频== {{#iDisplay:u05620bli4b | 560 | 390 | qq }} ==参考资料== categorg:+830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返回「
谄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