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63.2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读方文山(步惊云) 的原始碼
←
读方文山(步惊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读方文山'''<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9069714/pexels-photo-906971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读方文山》'''是[[中国]]当代作家步惊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读方文山=== “檀香引,[[窗花]]透,窗棂,暗夜临,剪纸忆,剪影……”龙年元宵晚会,一曲《逐梦令》听得人[[如痴如醉]]。演唱者李玉刚身着一袭红色长袍,儒雅大方,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整个舞台[[氤氲]]在浓浓的书卷气里。这哪里是2012年的元宵晚会,这分明是古时秦淮河畔一书生,正在柔柔的月光下浅吟低唱。那画面,仿佛是穿越了时空,从遥远的古代飘然而来的。 李玉刚的演唱无可挑剔,方文山先生的词更是让人惊艳。那一个个意象叠加成的画面,使人一会儿如在屏风花窗下徘徊,一会儿又像在长亭古道上惆怅,一会儿又如在园林美池畔流连,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有对得失成败的缅怀,让人不由不回味,不由不感怀。 如此美词,让人大呼过瘾。之前,陆续听过、读过方文山先生的作品,总以为和普通的流行音乐没啥两样,没有过多关注。直到听了由他作词、周杰伦作曲的《千里之外》《菊花台》等作品之后,才发觉他的不同。前些日打开电视,正好看到CCTV关于访谈方文山先生的节目,便认真看了起来。这个留着小胡子、身材并不高大的年轻人,在谈起自己的创作之路时,并没有过多[[渲染]],面对着[[镜头]],仿佛还有些[[腼腆]],丝毫没有所谓大牌的架势。对于自己之前卖过[[报纸]],做过安装管线工,以及后来笔耕11年,写出300多首作品,他[[轻描淡写]],丝毫没有去标榜的意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平淡得近乎腼腆的年轻人,却是当前[[华语歌坛]]最炙手可热的创作才子之一,被誉为“华语流行乐坛第一词人”! 他的词,画面唯美。从《兰亭序》里的古书法,到《青花瓷》里的古瓷器;从《东风破》里的离愁,到《菊花台》的凄凉,那一幅幅画面或明亮,或深远,或沉重,或轻快,仿佛[[呼之欲出]]。 他的词,往往有一个耐人追思的故事。他在《爱在西元前》追寻古文明的遗迹,在《上海1943》则是对父辈情感的追忆,他又在《发如雪》里诉说哀怨婉约,在《本草纲目》里诉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骄傲,每一个作品,都是那样的那人寻味。 他的词,有一种浓浓的中国风。说到方文山,几乎可以与“中国风”打上等号。尽管他说,他的作品中,中国风类型只有50首左右,但就是这些作品,却为他烙上了深深的印记,让他本人迅速红遍了大江南北。 方文山草根出身,并未受过高等教育,曾是一个不得志的青年,整天做着文学梦。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是分不开的,他曾说:“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这让我很清楚我来自哪儿,让我的生命有了坐标。”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坐标,他才[[孕育]]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中国风”作品,为情爱泛滥、泡沫化严重的华语歌坛,吹来了[[清新]]之风。 “逐梦令,浮生半醒,谁聆听,我心事如琴……”李玉刚那独特的“李氏唱腔”还在耳边萦绕。愿这样的“中国风”能猛烈、长久地刮下去。 <ref>[https://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161.html 散文在线网]</ref> ==作者简介== 步惊云,散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读方文山(步惊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