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192.19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证明 的原始碼
←
证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证明'''('''英語: prove''' ),是汉语词语,拼音是zhèng míng,指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中文名证明拼音zhèng míng注音ㄓㄥˋ ㄇㄧㄥˊ解释指证明书英 译prove;demonstrate;certificate;identification;testimonial<ref>[https://wenda.so.com/q/1608219912216926 _360问答] </ref> == 释义 == 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真实性 指[[证明书]]、[[证明信]] [[证明身份]]或[[权力]]的文件。 逻辑学:所有的证明都是以矛盾律的有效性为前提。 真与可证是两个概念。可证的一定是真的,但真的不一定可证。 == 出处 == 《汉书·儒林传·孟喜》:“同门梁丘贺疏通证明之。” 颜师古 注:“证明,明其伪也。” 宋 ·张载《经学理窟·义理》:“《家语》、《国语》虽於古事有所证明,然皆乱世之事,不可以证先王之法。” 峻青《海啸》第二章十七:“这个决定,现在已为事实所证明,也无需进行任何解释了。” 《坛经·忏悔品》:“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 明·李贽《解经题》:“岂知此经为了义之密经,此修为证明之密修。”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又问道:‘你是几时澈悟到这步田地的呢?’逸云道:‘也不过这一二年。’德夫人道:‘怎么便会证明到这地步呢?’”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世间有此薄行之妇!官府不知,乃使鬼来求申,有媿民牧矣。今有烦先生做个证明,待下官尽数追取出来。”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便把日头为证见,日月三光作证明。” 赵树理《登记》:“我听说他们两个要到区上登记,村公所不给开证明。” 证据种类及证明效力是什么,证据的意义是什么 [[证据]]是指证明待证实事是否客观存在的材料。证据在民事诉讼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也是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的基础。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以一下几种: 1.[[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表示的,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文书。比如合同、书信、文件、票据等。书证是民事诉讼中普遍并大量应用的一种证据。 2.[[物证]]。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比如,质量不合格的家具、被汽车撞坏的自行车等。 3.[[视听资料]]。是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记录下来的有关案件事实的材料。比如,用录音机录制的当事人的谈话,用摄像机拍摄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动,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等。视听资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证据领域的。 4.[[证人证言]]。是指证人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对案件事实的陈述。证人所作的陈述,既可以是亲自听到、看到的,也可以是从其他人、其他地方间接得知的。 由于民事纠纷的产生和变化总会被某些人直接或间接地了解,所以,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被广泛应用。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5.[[当事人陈述]]。是指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关于案件事实和证明这些事实情况的陈述。由于民事纠纷是在当事人之间进行的,所以,他们最了解争议的事实。对于人民法院来说,当事人的陈述是查明案件事实的重要线索,应当给予重视。但是,双方当事人在案件中处于对立地位,他们之间存在利害冲突,他们可能会夸大,缩小甚至歪曲事实。所以,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的陈述应当客观地对待,注意其是否有片面和虚假的成分。既不可盲目轻信,也不能忽视其作用。只有把当事人的陈述和该案的其他证据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审查,才能确定其是否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6.[[鉴定结论]]。是指人民法院指定的专门机关对民事案件中出现的专门性问题,通过技术鉴定作出的结论。比如,医学鉴定、指纹鉴定,产品质量鉴定、文书鉴定、会计鉴定等乙由于鉴定结论是运用专业知识所作出的鉴别和判断,所以,具有科学性和较强的证明力,往往成为审查和鉴别其他证据的重要手段。 7.[[勘验笔录]]。是指人民法院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现场或者不能、不便拿到人民法院的物证,就地进行分析、检验、勘查后作出的记录。勘验笔录是客观事物的书面反映,是保全原始证据的一种证据形式。比如,一些相邻关系纠纷、房屋产权纠纷、农村宅基地界址纠纷等,往往需要审判人员对现场情况亲自了解,将勘验情况制成笔录。 以上七种证据,确切地说它们只是证据的来源。人民法院必须审查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也应当对各种证据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与待证事实的关系进行审查。只有经过人民法院认真、细致地调查和分析,查证属实后,以上证据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司法解释。该解释中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作出了如下规定: (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2)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3)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4)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5)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相信大家看了上文对证据有了新的认识,对证据的种类效力也有了一些了解。在生活中当我们要寻求法律的帮助时一定要先将有效的证据保留下来,以免让坏人逃过法律的制裁。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没有坏人能一直逃脱法律的严惩。 <ref>[http://www.64365.com/zs/360/737916.aspx? -法律知识大全|律图] </ref> [[Category:630 中国文学史]]
返回「
证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