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89.2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许孟雄 的原始碼
←
许孟雄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许孟雄 | 圖像 = [[File:T0181f60893f65897f4.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81f60893f65897f4.jpg?size=256x360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著名翻译家,英语教育家 | 出生日期 = 1903年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翻译家,英语教育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新四会英汉词典]]》</br>《英语难题研究一千则》</br>译成英文《[[论持久战]]》</br>《暴风骤雨》</br>《[[子夜]]》。 }} '''[[许孟雄]]'''1903年出生于[[福州]],先后任[[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英语教授,著名翻译家,英语教育家。 == 生平介绍 == 许孟雄生父[[孟琇棠]],前清举人,是著名[[书画家]],曾任广东英德县县长、海军耆宿陈绍宽的秘书和旧时上海江南造船厂的秘书长。许孟雄的舅父没有孩子,因此许幼时过继给舅父,改姓"许"。 许孟雄1922年毕业于福州格致中学,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英语系,为该系首届毕业生。毕业后赴东北在[[东北大学]]任教。<ref>[http://www.587766.com/news4/67072.html 一挥而就,文不加点(记翻译家许孟雄教授)], 工业信息网, 2017-09-05</ref> 他同情革命,在东北期间,与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之一[[冯仲云]]有紧密联系,积极掩护抗日斗争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冯先后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和水利部部长,五十年代曾到许的寓所拜访。1931年,日军占领东北,许即南下,到南京中央政治学校任教。 1938年,抗战爆发后, 他只身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以党外人士身份参加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的、[[王炳南]]具体负责的对外宣传小组工作,与王朝夕相处。在同一小组工作的还有王的妻子王安娜、[[毕朔望]]等人。 == 个人作品 ==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许孟雄首次把毛泽东的 《[[论持久战]]》等多篇著作译成英文,同时还翻译了大量有关抗战的文章,陆续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让海外人士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当时美国著名记者兼作家[[斯诺]]看了他的译作,曾对他的精湛译艺大加赞赏。武汉沦陷后,他到重庆中央大学等学校任英语老师,深受当地学子欢迎,名噪一时。 四十年代后期,他任中国驻马来亚吉隆坡总领事期间,为争取当地华人利益不断向英国人交涉,赢得华人普遍称赞。他曾被推选为马来亚华人工会第一任会长,与当时任马来亚巫统青年组织负责人的[[李光耀]]交往甚密。建国初期,李来华时曾通过我国外交部亲自拜访过许孟雄。 许孟雄1949年秋回到北京后,先后任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英语教授,一面教书,一面翻译。 他是国内为数不多真正精通英语的学者之一。他能不假思索地写下流畅纯正的英文,一挥而就,文不加点,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对英语不仅能娴熟应用,还能灵活讲解。<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8/96ard7st67.html 许孟雄], 名人简历, </ref> == 难能可贵 == 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英语语法教活了。他凭借深厚的英语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摆脱传统语法的窠臼,独辟蹊径,自成体系,从形形色色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出一套规律性的东西,针对中国人学英语时常遇到的各种难点,作深入浅出、立竿见影的解答。学生普遍认为,听他讲英语时态变化、介词、冠词、惯用法等拦路虎时,人人豁然开窍,茅塞顿开,感到是一种享受。学生们特别欣赏许先生教翻译课时全部由他自己动手写的精彩译文和讲评稿(Translation Follow-up)。 然而"树大招风,名大招忌", 这一切却招致北京外国语学院内个别同事的忌妒和排挤,最后他不得不愤然离职,转到中国人民大学去任教。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期间,许孟雄在业余时间先后把两部我国现代长篇小说译成英文: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茅盾的 《[[子夜]]》。 前者20余万字,他于1954年5月开始动笔翻译,只用了四个多月时间就向出版社交了稿。后者约25万字,许于1956年动笔翻译,按合同需一年完成,他却提前五个月就交了稿。其速度之快,不能不令人赞叹。 两书的英文版(《The Hurricane》和《Midnight》)问世后,在国外引起很大反响,读者纷纷对小说的内容和翻译质量给予很高的评价。后来两书的英文版在1979年和1981年又两次重印发行,不难看出其魅力所在。此外, 他还把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以及许多中国电影剧本译成英文,向国外介绍,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五十年代中叶,许孟雄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期间被错划为 "[[右派]]",不久便失去了人身自由,从而离开了讲台和译苑。但在艰难漫长的岁月里,他随遇而安,没有悲观失望,开朗、豁达的个性使他对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充满了信心。 [[File:英语.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7024880527&di=0213e7efde177b2f1583ae89069842a0&imgtype=0&src=http%3A%2F%2Fwww.kfzimg.com%2FG06%2FM00%2F46%2F44%2Fp4YBAFrPNTOASCJ0AAClNWAywB0202_b.jpg 原图链接] [http://book.kongfz.com/5375/876303754/ 來自孔夫子旧书网]]] == 冤案 == 八十年代初,他的冤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又精神抖擞地恢复了中断二十多年的教学和翻译工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他虽已年届耄耋,仍兢兢业业地工作,宝刀不老,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虽然教学工作繁重,他仍继续有不少译作问世,如英译《中国童话选》和中国电影剧本等译稿,共达数百万字,先后编写出 《[[新四会英汉词典]]》、《[[英语难题研究一千则]]》等书,并担任 《[[英语世界]]》杂志顾问和全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 自1984年起,他曾连续九年在 《[[英语世界]]》杂志上开辟 《[[答问]]》专栏,为国内外读者解释疑难,有问必答,成为该刊物的一大特点。 许孟雄教授于1994年8月于北京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 人生评价 == 许孟雄先生身上有许多中国读书人的传统优良品质。他热爱祖国、热爱教育。<ref>[http://www.chinavalue.net/Wiki/%E8%AE%B8%E5%AD%9F%E9%9B%84_C_277909.aspx 许孟雄], 价值中国网, </ref> 自清华大学毕业后,他除了当过几年外交官外,其余五、六十年都在各高等学府执教。他教过成千上万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他们都把许先生看作引以自豪的良师,毕业多年后仍对他念念不忘,有的已定居海外,有机会回来时仍不忘前来拜见恩师。 作为一名英语教育家,他始终充满敬业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他热爱学生,尤其愿意和青年人接触,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一下子传授给他们。 他生性淡泊,甘为人梯,默默奉献,从不作自我吹嘘。八十年代中,在美国的兄妹曾动员他移居国外,他却一一拒绝。他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理应和全国 同胞同呼吸共命运,为祖国多作贡献。 许先生的另一特点是襟怀坦白,刚正不阿,内心有什么想法,往往情不自禁地溢于言表,对一切弊病或看不惯的事物,他总是直言不讳。这是他的优点和可爱所在,但或许也就是他生前迭遭磨难的原因。 == 参考资料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许孟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