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97.2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的原始碼
←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p> |- |<center><img src="https://pic.pimg.tw/as660707/1507530892-1141283510_l.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as660707.pixnet.net/blog/post/460362872-chukou-nature-center 圖片來自pixnet] </small> |}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為[[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於[[2009年]][[7月18日]]於[[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嘉義林區管理處]]觸口工作站所設立之自然教育中心,位於[[嘉義縣]][[番路鄉]]觸口村,工作站與自然教育中心皆以該地名命名。<ref>[https://as660707.pixnet.net/blog/post/460362872-chukou-nature-center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台18線阿里山公路旁],pixnet</ref> == 歷史 == 林務局為因應全球[[環境教育]]發展趨勢,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與戶外遊憩體驗,2007年開始於旗下各林區管理處陸續成立自然教育中心,以達成教育、研究、保育、文化、遊憩等多功能目標的環境教育專業設施。海拔高度約193公尺,東側為[[阿里山山脈]],南側為[[八掌溪]]河谷,北側為[[觸口斷層]]帶,面積8.5公頃土地,以及協調園區北側區外保安林承租林農租地收回約1.5公頃土地,合計約10公頃用地。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為林務局所設立的第六個自然教育中心,並於2012年通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環保署]]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中心特色== * '''教育宗旨:'''師法自然,快樂學習。 * '''豐富之動植物資源:'''觸口栽植百餘種中、低海拔綠美化樹種,並以生態工法導引終年不竭之山澗溪水流經園區,採用地景變化塑造多樣的微棲地環境,吸引野生動物棲息。 * '''擴大之場域:'''觸口本身為具有廣大環境教育戶外場域之設施場所,嘉義林區管理處於2009年7月向台糖公司承租東側4.5公頃土地,以分期施工方式建立多項環境教育設施 * '''南區樹木銀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為保護珍貴老樹,及特殊、稀有或具有保存意義之樹木,並安置因公共工程施工作業而須暫時移植遷置之樹木設置樹木銀行,並訂定「林務局樹木銀行設置及作業實施計劃」 。依實際移植遷置之需,分為北、中、南、東四區隸屬林務局。各區樹木銀行並分別委由羅東林區管理處、東勢林區管理處、嘉義林區管理處、臺東林區管理處等統籌辦理。嘉義林管處樹木銀行於2004年7月1日設置,面積2公頃,負責區域為雲林縣、嘉義縣市、台南市、高雄縣市及屏東縣,並依樹木移入之目的,劃定「永久移植區」及「假植區」。 == 中心設施 == 教育中心包含兩棟主建築:觸口工作站(大木屋)、觸口自然教育中心(綠意館)以及廣大的樹木銀行及其中的各樣設施。 大木屋是一棟由純木建構的建築物,特點是冬暖夏涼。整棟共兩層樓,二樓作為觸口工作站的辦公室以及防火倉庫使用,而二樓為多媒體放映室及會議室。假日會定時撥映生態相關影片。木構造的觸口工作站是解說的好題材,二樓會議室也是目前本中心教學時主要運用之室內空間,可提供研習教室、DIY教室、多媒體影片播放室等多功能使用。 綠意館(Green-Eco house)已獲得綠化量、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水資源、污水垃圾改善六項指標之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目前進行以樹木觀察為主題之內裝工程,於民國101年7月21日啟用,另已於民國105年1月13日展延其綠建築標章證書,是中心綠建築課程最佳題材。 其他設施包括: * 防火瞭望台:園區內仿建之傳統防火瞭望台,除可供休憩、賞景外,亦具有保存林業文化的意義,可作為環境教育解說之題材。 * 生態水道:在園區內採用了生態工法,營造出兩條生態水道,皆引自附近山溝的水源,最終河水流入了園區內的生態池;生態水道的建設具有增加生物的微棲地、調節園區內的微氣候及美化園區環境等等的功能。而生態水道也盡量採用不破壞既有生態的施工方法,並且設置了許多孔隙能供生物躲藏,營造出豐富的生態資源。 * 生態池:採生態工法建造,種植[[台灣萍蓬草]]、[[台灣水龍]]、[[燈心草]]等多種水生植物,並定期清除雜草,保持各種水生植群的穩定,期以營造接近自然的棲地景觀,以吸引鄰近野生動物前來棲息。 * 池畔走廊:位於生態池邊,設有休憩座椅二處,除可觀察生態池之動植物生態外,亦是戶外上課、休憩之處所。 * 保安林地步道:位於園區北側,常見多種鳥類、昆蟲、蛙類與爬蟲類穿梭其中,提供教育、遊憩與生態觀察之處所。 * 定向運動設施:已於園區內設置30支定向樁、解說牌及印製解說摺頁等相關器材及資料,是推展生態旅遊及多樣性自然體驗活動的好場域。 ==交通==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是進入大阿里山區遊程必經之處,距離[[嘉義市]]僅約20分鐘車程。交通方便,屬於易達性較高的自然教育中心。其所在地址為:嘉義縣番路鄉新福村1鄰五虎寮18號。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