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6.17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觀塘(翠屏道)巴士總站 的原始碼
←
觀塘(翠屏道)巴士總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觀塘(翠屏道)巴士總站'''<br><img src="https://live.staticflickr.com/4330/35916070186_10739afe8b_n.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flickr.com/photos/42341286@N06/35916070186 圖片來自flickr]</small> |} '''觀塘(翠屏道)巴士總站'''({{lang-en|Kwun Tong (Tsui Ping Road) Bus Terminus}})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秀茂坪]]<ref>[https://www.linkhk.com/tc/shopCentre/127 秀茂坪],linkhk</ref> 山谷下的[[翠屏道]],[[翠屏邨]]翠桃樓翠屏街市旁及翠榆樓翠屏商場對面,與翠屏道平行,現時是三條巴士路線的終點站。 ==介紹== 另外,位於翠屏道(南行)與[[福塘道]]交界、近[[九巴]]觀塘泳池巴士站的總站,則分別是一條居民巴士路線和穿梭巴士路線的起點站。 ==簡介== ===翠屏道=== [[翠屏道]]於1950年代開始發展,由俗稱「雞寮」的[[寮屋區]]改為興建[[徙置大廈]],名為「[[翠屏邨|官塘徙置區]]」。全區共有24幢徙置大廈,分佈在[[秀茂坪]]西南面的山谷之中,範圍由東南面的[[馬游塘]](西)至西北面的[[協和街]],邨內設施齊全,居民可自給自足。及至1970年代,當局把全港[[徙置區]]和[[廉租屋邨]]統稱為「邨」,為方便管理,本區更名為「[[翠屏邨|觀塘(翠屏道)邨]]」。另外,為了進一步改善邨內環境,遂研究把徙置大廈重建成新式樓宇,以解居民擠迫之苦,以及[[明渠]]所帶來的惡臭。 重建項目從1981年至1999年間分階段落成,項目包括24幢新式住宅大廈(19幢為租住大廈、5幢為[[居者有其屋]]大廈),以及[[街市]]、購物[[商場]]、[[巴士總站]]、[[停車場]]、[[學校]]及遊樂設施等,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與此同時,配合時代變遷,屋邨名稱一再更改,約1989年起,更名為「[[翠屏邨]]」,至1995年,以翠屏道南面迴旋處向東引伸的屋邨通道作分界線,把翠屏邨劃分為「翠屏(南)邨」和「翠屏(北)邨」,同時把5幢[[居者有其屋]]大廈冠名為「[[寶珮苑]]」。 重建期間,前徙置區和受[[秀茂坪邨]]重建項目影響的居民,可獲得優先權遷入翠屏邨,而徙置大廈隨即被拆卸。1995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推出居者有其屋第15期丙,寶珮苑成為其中一個發售屋苑,翠屏邨居民擁有優先選購權。另外,2002年1月推出的[[租者置其屋]]計劃,位於翠屏(北)邨其中11座租住大廈亦榜上有名,居民可自由選擇購買與否。 [[翠屏道]]沿線除了公營房屋外,還有一些[[政府]]或社區團體的設施和學校,計有[[觀塘社區中心]]、[[香港歷史檔案大樓]]、[[觀塘潮語浸信會]]、[[觀塘職業訓練中心]]、[[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觀塘技能訓練中心]],以及位於沿線和[[秀茂坪]][[曉明街]]的5所[[中學]]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康體設施方面,位於翠屏道與[[鯉魚門道]]交界的[[觀塘遊樂場]],是[[觀塘區]]各界舉辦大型社區活動的主要場地,內有草地[[足球場]]、硬地足球場、[[三人足球]]場、[[籃球場]]、[[雪屐]]場、[[游泳池]]等,可舉辦的活動包括地區/學校球類比賽、[[水運會]]和大型[[綜藝節目]],曾是[[公益金百萬行]]集合地點、[[莫斯科馬戲團]]和觀塘區賀國慶迎[[2009年東亞運動會|東亞運]]的表演場地,也是每年觀塘區[[年宵市場]]的所在地。可是,那邊廂的[[觀塘市中心]]進行重建期間,這邊廂的[[觀塘遊樂場]]亦同時進行改建,服務了[[觀塘]]市民50年的它,從2009年11月9日起需要暫時關閉,只剩下[[將軍澳道]]與[[佳廉道]]之間的行人通道仍然開放。為有效利用土地空間,[[遊樂場]]將會改建為室內場館,與[[觀塘市中心]]一起向上。 ====雞寮大事紀==== 1972年6月18日,[[翠屏邨|雞寮]]發生轟動全港的[[山泥傾瀉]]事件,成為香港「[[六一八雨災]]」中一個重要部份。適逢[[雨季]],連日暴雨令沙泥從[[秀茂坪]][[曉光街]]塌下,淹沒雞寮北面(約現時翠楣樓附近)的民居,由於事發後天氣仍然惡劣,搶救需時,數十名居民埋在沙泥中,最後被活活淹死。數天內,全港發生多宗嚴重事故,各界紛紛舉辦賑災活動,為死傷者籌集善款作救濟用途,[[電視台]]亦史無前例地製作了現場直播的賑災節目。隨後,當局在現時翠楊樓和翠楣樓附近兩處地方,興建公園以紀念這次嚴重天災。由於雞寮位於山谷,山泥傾瀉沒完沒了的發生。直至1990年代中,當局大力推行危險斜坡維修工程,秀茂坪多處山坡率先受理。 ===巴士總站=== 1962年,[[翠屏道]]首條巴士路線[[九龍巴士11B線|11B]]從[[觀塘]]伸延至[[翠屏道]];1968年開辦的路線[[九龍巴士11C線|11C]]亦以翠屏道為終點站,兩線當時停泊在翠屏道(北行)路旁(近現時總站對面)。 及至1980年代中,正式的巴士總站落成,路線11C剛於不久以前延長至中[[秀茂坪]],故遷入總站的路線只得11B一條,此路線一直是[[翠屏邨]]居民使用量最高的交通服務。隨後開辦的[[新市鎮]]路線[[九龍巴士70X線|70X]]和[[九龍巴士89C線|89C]]均以此作為[[九龍區]]的終點站。 巴士總站以車坑形式設計,靠近翠桃樓的車坑是雙線,可供同一路線的巴士平排停泊,其餘兩條車坑均是單線。使用超過20年,至今只有1次車坑永久性調動。 由於現時的巴士車身較以往長,巴士不能直接從翠屏道(北行)右轉入總站任何一條車坑,需要繞經總站北面的[[迴旋處]]調頭,才能返回總站。正因如此,當年巴士總站落成後,至翠屏道迴旋處完工前一段日子,停泊在靠近翠屏道的兩條車坑的路線70X和89C,往翠屏道方向是駛經[[協和街]],然後右轉翠屏道返回總站,直至迴旋處落成後,才改以翠屏道(北行)及迴旋處返回總站;而停泊在翠桃樓側的路線11B,則一直使用翠屏道(北行)前往,並且直接右轉駛入總站,至1997年末開始轉用十一米三軸巴士行走,才需要繞經迴旋處。上述情況只屬編訂路線,交通改道或個別車長的表現也會有所不同。路線70X主力使用[[利蘭勝利二型]]和[[丹尼士喝采型]]巴士的時候,在翠屏道總站是使用中間的車坑,一些進取的車長為求方便,會直接從翠屏道(北行)右轉入總站,順利與否全靠技術。當不能轉入車坑時,通常會倒車或索性轉入雙線車坑便算,客量上升至轉用十一米巴士後,這情況才不再出現。 另一方面,路線70X亦曾是[[觀塘區]]唯一能夠直達[[和合石墳場]]的交通服務,每逢[[清明節]]和[[重陽節]],需使用龐大車隊接載拜祭人潮,為免出現混亂情況,路線11B和70X在節令當日需臨時調遷站位,並把排隊欄移至總站出口斜出的通道上,此舉可讓更多巴士停泊在車坑,乘客亦享有較大的候車空間,一舉兩得。在隨後數年,[[觀塘區]]居民深知中途站登車有困難,故特意到總站候車。有見及此,一條專為他們而設的路線74R(現稱[[九龍巴士74S線|74S]])開辦,其收費之高,吸引不了候車乘客之餘,反而令總站更加擠迫,只走了[[翠屏道]]一天便遷離了。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Category:447 交通工具工程]]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觀塘(翠屏道)巴士總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