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195.1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親衛隊特別機動部隊 的原始碼
←
親衛隊特別機動部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親衛隊特別機動部隊'''<br><img src="http://img2.1sucai.com/190314/330852-1Z3140240136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aopic.com/png/201903/2366201.html 圖片來自taopic]</small> |} '''親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德語]]:SS-Verfügungstruppe, SS-VT)是[[納粹黨]]於1934年所組建的戰鬥部隊,為[[納粹德國]][[準軍事組織]]「[[親衛隊]]」下的一個分支,同時也是[[武裝親衛隊]]的前身。該部隊於1939年參與了納粹德國[[波蘭戰役|入侵波蘭]]的行動;隔年改組為武裝親衛隊。 1938年8月17日,[[納粹德國]][[元首 (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下令表示特別機動部隊既非[[秩序警察]]<ref>[https://www.cib.gov.tw/Crime/Detail/990 秩序警察],cib</ref> 的一部份,也不是[[德意志國防軍]]的下級單位,而是可供[[元首 (納粹德國)|元首]]本人調遣的軍事組織;但遇戰事爆發時,特別機動部隊將劃由陸軍指揮管轄。 ==早期行動== 特別機動部隊的部分成員與德意志國防軍一同參與了佔領[[蘇台德地區]]、[[德奧合併|奧地利]]與[[蘇台德區問題|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在這些行動中,特別機動部隊均由國防軍指揮領導。此外,特別機動部隊還為了這些行動特別組成了數個炮兵團,藉以充實部份陸軍單位的戰鬥力。特別機動部隊所屬的「德意志」、「日耳曼尼亞」兩個團與[[親衛隊第1師|希特勒警衛旗隊]]均參與了[[波蘭戰役]];而「元首」團([[德奧合併]]後在奧地利徵募而成立)則被劃為後備單位,駐紮於[[布拉格]]。1939年9月,特別機動部隊與[[納粹德國陸軍]]部份單位共同組成了[[肯夫裝甲師]],並於入侵波蘭期間實施了多次聯合行動。該單位於1939年10月7日在[[波蘭]]城鎮[[尼濟察]]被解編。 儘管對波蘭的戰事在開戰後僅兩個月後便獲得了勝利,戰役中的部分事件卻也引發了對特別機動部隊戰鬥能力的質疑。[[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德國)|德意志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回報表示特別機動部隊於作戰時經常冒一些不必要的險,且傷亡比例也較陸軍單位來的高。前者同時宣稱親衛隊的成員訓練不足,其軍官也不適合勝任戰鬥指揮職務。舉例而言,最高統帥部特別指出希特勒警衛旗隊有一次遭波蘭軍隊圍困於[[帕比亞尼采]],國防軍為此還必須派遣一個團前往救援。親衛隊則反駁,堅稱該單位當時因為分散部署才會遭數量較多的波蘭軍隊擊敗,並指控國防軍並未提供該單位合適的裝備來執行任務。希姆萊堅持特別機動部隊應脫離國防軍的編制系統,獨立成為一個戰鬥單位,且應由親衛隊軍官指揮;最高統帥部的立場則是特別機動部隊沒有存在的價值,應逕予解散。希特勒不願得罪軍方或希姆萊任一方,因而選擇了第三種方案。他下令特別機動部隊組成數個[[師 (軍隊)|師級部隊]],而這些部隊將劃由陸軍指揮。 另一方面,由西奧多·艾克領導的骷髏總隊則不是戰鬥單位。在德軍入侵波蘭期間,該單位「廣泛透過獵捕逃逸的波蘭軍人、沒收農作收成與家畜牲口、刑求並殺害大量波蘭政治領袖、貴族、商人、神職人員、知識份子與猶太人等方式恫嚇波蘭民眾。」此外,希特勒警衛旗隊成員也在多個波蘭城鎮內犯下諸多暴行,其中包括在[[布沃涅]]殺害50名波蘭裔猶太人與在[[茲沃切夫]]以機槍大規模屠殺包括孩童在內的200位波蘭平民。屠殺事件也發生在[[博萊斯瓦維茨]]、[[姆瓦瓦]]與[[弗沃茨瓦韦克|夫沃次瓦費克]]等地。 ==武裝親衛隊的發展== 1939年10月,特別機動部隊所轄的「德意志」、「日耳曼尼亞」與「元首」等三個團被編入「[[親衛隊第2師|親衛隊特別機動師]]」,並由[[保羅·豪塞爾]]出任指揮官。與此同時,希特勒警衛旗隊則獲擴編為一個摩托化團。 另外,配有武裝但成員訓練不足的骷髏總隊與但澤國土衛隊|SS Heimwehr Danzig於1939年10月被共同編為「[[親衛隊第3師|親衛隊骷髏師]]」,由[[西奧多·艾克]]出任指揮官。此外,[[秩序警察]]成員亦被編為「[[親衛隊第4師|親衛隊警察師]]」。這些單位於1940年在為計畫入侵法國與低地國家所制定的《曼施坦因計畫|Manstein Plan|黃色方案》做準備時共同接受了戰鬥訓練。 特別機動部隊與希特勒警衛旗隊均參與了[[荷蘭戰役]]。在這場為期五天的戰役中,希特勒警衛旗隊在與荷蘭軍隊多次交火後成功與陸軍單位以及空降部隊建立起聯繫。在[[鹿特丹]]投降後,希特勒警衛旗隊隨即向[[海牙]]進兵,並於5月15日抵達該地,俘虜了3,500名荷蘭戰俘。 1940年5月16日,親衛隊骷髏師與多個陸軍師共同組成了進攻矛頭,奉命自北方向法國發動攻擊。5月21日,骷髏師在[[阿拉斯戰役 (1940年)|阿拉斯戰役]]中遭遇英國陸軍第1陸軍戰車旅|1st Army Tank Brigade (United Kingdom)與第50諾森布里亞步兵師|50th (Northumbrian) Infantry Division。戰鬥中,德軍所配備的標準[[PaK 36反坦克炮|PaK 36戰防砲]]對英軍的[[瑪蒂達 II|瑪蒂達步兵戰車]]毫無效果,骷髏師因而慘敗。 荷蘭投降後,希特勒警衛旗隊被調往法國。5月24日,該單位與由特別機動部隊所組成的[[親衛隊第2師|親衛隊特別機動師]]受命前往[[敦克爾克]]增援該地的德軍包圍圈,同時進一步將包圍圈收窄以迫使被圍困於其中的英國遠征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British Expeditionary Force (World War II)|英國遠征軍與殘存的法軍部隊投降。5月27日,親衛隊骷髏師第14連成員在[[法國]]北部市鎮[[萊斯特朗]]勒帕拉蒂斯大屠殺|Le Paradis massacre|屠殺了遭俘虜的97名英國陸軍皇家諾福克軍團|Royal Norfolk Regiment第2營官兵;前者先是以機槍掃射俘虜,再以刺刀將倖存者刺殺至死。儘管如此,仍有兩人幸運逃過一劫。5月28日時,希特勒警衛旗隊已拿下距敦克爾克南方約10|miles的市鎮[[沃爾穆]]。該單位第2營的成員在該地犯下了沃爾穆大屠殺|Wormhoudt massacre;80名英軍與法軍士兵在投降後遭德軍以[[24型柄式手榴彈]]與各式武器殺害。 法國戰役結束後,[[阿道夫·希特勒]]在1940年7月19日的一場演說中正式將特別機動部隊更名為「[[武裝親衛隊]]」。希姆萊同時獲得希特勒首肯,得以在親衛隊作戰部|SS Führungshauptamt的架構下建立武裝親衛隊自己的指揮部;而前者則於1940年8月建立,並由親衛隊集團領袖漢斯·屈特納|Hans Jüttner|漢斯·屈特納出任部長。親衛隊骷髏師與骷髏總隊則劃歸親衛隊作戰部管理。同月下旬,親衛隊參謀總長戈特洛勃·伯格爾|Gottlob Berger向希姆萊提出自德國佔領區內招募德意志民族與日耳曼民族志願者加入親衛隊的構想。希特勒起初對於招募外國人一事頗為猶豫,但他最終仍被伯格爾與希姆萊兩人說服。希特勒允准親衛隊組成一支由外國人與德國軍官組成的師級部隊。 1940年12月,原特別機動部隊所屬的日耳曼尼亞團自親衛隊特別機動師中被獨立出來,以作為新的師級單位「[[親衛隊第5師|親衛隊日爾曼尼亞師]]」的組建基礎。該師多由丹麥、挪威與荷蘭等地的北歐族裔志願者所組成。1941年上半年,日耳曼尼亞師更名為「維京師」,並由前特別機動部隊德意志團團長、親衛隊旅隊領袖[[菲利克斯·施坦因納]]出任指揮官。特別機動師亦更名為「帝國師」。警察師被編入武裝親衛隊的戰鬥序列中。希特勒警衛旗隊則為因應《[[巴巴羅薩作戰]]》而獲擴編為師級單位。 武裝親衛隊師級部隊最初建立時均只有名字而沒有番號。不過後來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帝國師、骷髏師、警察師與維京師被依序賦予編號1至5的番號。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9 國防;防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親衛隊特別機動部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