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71.2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褐头凤鹛 的原始碼
←
褐头凤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褐头凤鹛</big> ''' |- | [[File:褐头凤鹛.jpg|缩略图|居中|'''褐头凤鹛'''[http://bird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01/28/062358ed0d1vx7vhv8vd1x.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48792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褐头凤鹛</br> 拉丁学名:Yuhina brunneiceps </br> 别 称:冠羽画眉、冠羽凤鹛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雀形目 </br> 科:画眉科</br> 属:凤鹛属 </br> 种: 褐头凤鹛 </br> 命名者及年代: Ogilvie-Grant,1906 </br> 英文名称: Taiwan yuhina </br> 英文名: Formosan yuhina</b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 '''褐头凤鹛'''<ref>[http://www.jiaosheng.net/article-853-1.html 褐头凤鹛(附图)],叫声网,2013-12-21</ref>(学名:Yuhina brunneiceps)小型鸟类,体长[[12~13]]cm。头顶有可竖立的红褐色羽冠,头侧、枕、颊、喉和下体白色,羽冠两侧黑色,头的两侧各有一条黑线,其下端与黑色颧纹末端相接,上端与从眼后伸出的一条黑线相连,在白色的头部极为醒目,其余上体灰橄榄褐色。尾褐白色。下体白色。 该鸟为[[台湾特有种]]。常见于海拔1000~2800米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合林。性合群活泼。藏隐于森林较低层,常加入混合鸟群。不惧生。 == 外形特征 == [[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和头顶羽冠[[红褐色]],后部羽冠、枕、后颈、眼先、眼上、眼下、头侧、颈侧、耳羽、颊白色,头的两侧紧接红褐色冠羽之下有一宽的[[黑带]]并能随羽冠竖起,颈侧有一[[黑褐色横带]],颚纹[[黑褐色]],自嘴基至颈侧末端与颈侧黑褐色横带相连, 眼后有一黑褐色线伸至后颈,与颈侧黑褐色横带相连。背、肩、腰、尾上覆羽和翅上覆羽橄榄灰褐色或淡灰褐色,上背和肩以及两翅覆羽羽干末端有的微缀白色,飞羽灰褐色,末端黑褐色,外翈羽缘橄榄绿色或草绿色,尾羽浅黑褐色或橄榄褐色,外翈羽缘灰白色。颏、喉、 胸白色微具不明显的黑色细纹,其余下体亦主要为白色,胸侧微沾黄色,后胁缀有栗褐色。 虹膜红色,嘴黑色,脚肉红色或黄褐色。 == 生活习性 == 繁殖期间多[[成对或单独]]活动,其他季节多成小群。小群一般约3至7只频繁地活动在乔木枝叶间,时而在枝间跳来跳去,时而悬挂于枝头,有时也下到林下地上灌丛中活动和觅食。 也会与其它同等大小的鸟类如绿背山雀、绣眼雀鹛、红头长尾山雀等混群活动。但混群的时间颇为短暂,不久又离群他往。其栖所的喜好依序为树林、空旷疏林、果园、建筑物和池塘。多对亲鸟共同组成一个群体,共用1巢,[[合作生殖]],并共同防御领域。亲鸟群的组成从3只到8只不等,而以4只1群最为普遍。 鸟群的结构既固定又紧密,在繁殖季的日常生活皆以鸟群为活动单位,然而在同群内的活动中,仍有两两成对在一起的现象,且在闲暇时会相互为对方梳理羽毛。繁殖季鸟群活动的路线和夜宿地点十分固定,在一起觅食或树间移动时,彼此皆以"吱、吱"的鸣叫声作为联系的讯号,然而在雄鸟个体间存在著位阶关系,通常由一特定的雄性个体,以高声鸣唱来宣示领域,另1只次阶的雄鸟,只有等到高阶的雄鸟不在附近时,才会以较小的音调鸣唱。如遇到别群的褐头凤鹛会发出警戒声,并有驱赶的动作。休息时同群个体间有相互理羽和夜间共眠一处的现象。 '''迁徙''':褐头凤鹛在台湾为普遍的[[留鸟]]。冬季严寒时,有向低海拔作垂直迁移的现象。 '''食性''':[[杂食性]]。多在树冠层的枝叶间啄食花蕊、花蜜、果实、种子和昆虫, 有时也会于清晨到路灯下啄食前一夜聚集的夜蛾。 '''叫声''':[[圆润而甜美]]的叫声too, mee, jeeoo…<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0213.html 褐头凤鹛叫声],鸟类_百问中文,2016-10-18 </ref> == 栖身环境 == 栖息于中、高山海拔1,200至2,800m的阔叶树林和针阔叶树混合林的上层。 冬季有时也下到1000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 == 合作繁殖 == 繁殖期自[[3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3至4月的繁殖前期,亲鸟群数较大而不稳定,但也有些形成2只的成对活动,直到进入繁殖中期后,成对者才合并成为一个稳定的繁殖群。 巢多设在林缘处。筑巢于离地约4m的细枝上,位置甚为隐密,由蜘蛛丝、五节芒花穗、蕨类、苔藓和草细根编织成碗状,巢内衬以蕨类。有合作繁殖的习性,即鸟群内各个成员都参与衔草、编织和窝巢的工作,筑巢约3至4天完成。巢宽90至100mm、高45至60mm、口径50至60mm、深35至40mm。 在鸟巢构筑即将完成时,便进入追逐交配阶段,一直到孵卵前期,仍有交配行为。一窝产卵4至8枚不等,可能由2至3只雌鸟产卵于同一窝中。繁殖群只数越多,孵化时间越持续。卵淡绿蓝色,有淡黄褐色带灰的污点,污点集中在钝端,形成辐射状或环状,其大小平均(n=12)为 14.0×17.9mm,重量(n=12)1.8g。雏鸟晚熟性,口腔粉红色,无斑点,喙边缘黄色。鸟群内各个成员都参与孵卵的工作,但分工极不平均,一般雌鸟担当较多的孵卵工作。喂养雏鸟的工作,亲鸟群负担的工作较为平均<ref>[http://www.chinanature.org.cn/Html/html/journalRead_7623.html 褐头凤鹛合作繁殖],大自然杂志 </ref>。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台湾特有种。 '''分布状况''':常见于海拔 1000~2800米的温带森林<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0213.html 褐头凤鹛地理分布],鸟类_百问中文,2016-10-18 </ref>。 == 种群现状 == 全球种群未量化。在台湾的中部高地属常见或丰富物种(del Hoyoet al. 2007)。褐头凤鹛在台湾约有100,000~1,000,000繁殖对(Brazil 2009)。 即使台湾中海拔山区的森林曾遭受严重的破坏,但褐头凤鹛仍然能在残存的保安林中生存。当前褐头凤鹛的种群数量仍甚为普遍,[[没有重大的生存危机]]。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 视频 == 漂亮小巧的褐头凤鹛,镜头拍下有趣的过程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j0851y4hwwo |640|380|qq}} </center> <center> {{#ev:youku|XMzg4Njc2ODYwNA|640|inline|叫声圆润而甜美的褐头凤鹛, 一点也不怕生, 吃果实的样子太可爱 |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褐头凤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