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49.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血小板 的原始碼
←
血小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血小板.jpg|350px|缩略图|右|<big>血小板模拟图</big>[http://img1.juimg.com/170910/335318-1F9100P25795.jpg 原图链接][http://www.juimg.com/tupian/201709/bizhi_1383096.html 来自 聚图网 的图片]]] {{medical}} '''血小板'''(英语:platelet),也称血栓细胞(英语:thrombocytes,源自于[[希腊语]]的θρόμβος“凝块”以及κύτος“细胞”),为[[血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与[[凝血因子]]一起,借由结块作用,对血管受伤而出血的部位进行反应,进而形成凝块。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它们是[[细胞质]]的一部分,分离自[[骨髓]]当中的[[巨核细胞]],然后进入循环系统。在循环系统中未激活的血小板,为双凸盘状(透镜状)结构,最大的血小板直径约为2-3微米。血小板只有在[[哺乳动物]]当中发现,其他动物(如[[鸟纲|鸟类]]、[[两栖纲|两栖类]])循环系统中的血栓细胞则为完整无缺的单核细胞。 在染色过的[[血涂片]]中,血小板会呈现出暗紫色的斑点,直径约为[[红细胞]]的20%。血涂片主要用于检验血小板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凝结能力。一般来说,健康成人的血小板与红细胞的比率为1比10至1比20。 ==功能==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对于止血而言具有贡献,具体而言就是在血管内皮被截断的部位执行止血的功能。血小板会聚集在内皮被截断的部位;除非该部位实际上非常大,它们就会堵住其洞口。首先,血小板会紧贴被截断内皮的外侧,称为“黏附”。其次,血小板会改变形状,开启受体并分泌化学传讯者,称为“激活”。第三,血小板会透过受体互相桥接,称为“聚合”。血小板[[栓子]]的形成(主要止血作用)与凝血因子的激活,以及[[纤维蛋白]]的产生、沉积与连结(次要止血作用)有关。这些过程可能会有所重叠,可能会形成大多数血小板栓子,或是由大多数纤维蛋白凝块组成的“白色凝块”,也可能是更多典型混合物所组成的“红色凝块”。上述作用最后产生的结果就称为“凝块”。部分论述会将随后的凝块收缩以及血小板抑制作用作为止血的第4与第5步骤,还有部分论述则是将伤口修复作为第6步骤。 === 黏附 === '''黏附'''(adhesion)指的是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参与此过程的物质主要有: *血小板成分:主要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血浆成分:主要是[[vWF]]。 *内皮下成分:主要是胶原。 黏附的机制:血管壁受损后,血管内皮细胞下的胶原暴露于血液,vWF立即与胶原结合,并导致vWF变构,随后,变构的vWF与血小板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使得血小板黏附于受损的血管;与此同时,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升高,cAMP浓度降低,进而出现细胞骨架重组,引起血小板变形并增加黏性。[[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抑制这个过程。 === 聚集 === '''聚集'''(aggregation)指的是血小板彼此的黏着,通常分两个时相。第一聚集相也叫可逆聚集相;第二聚集相也叫不可逆聚集相。引起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叫致聚剂,也叫诱导剂。病理性致聚剂包括[[病毒]]、[[细菌]]、[[免疫复合物]]、[[药物]]等。生理性致聚剂包括: *[[二磷酸腺苷|ADP]]:最重要的生理性致聚剂,尤其是血小板释放出的内源性ADP。低浓度的ADP只引发可逆聚集相,血小板迅速聚集而又迅速解聚。在血小板悬液中加入中等剂量的ADP后,血小板迅速聚集,然后解聚;在引发可逆聚集相过后不久,血小板再次聚集,此后不再解聚,这个不可逆聚集相据认为是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所致。高浓度的ADP直接引发不可逆聚集相。如果将血小板悬浮于不含葡萄糖的液体数小时,或者加入抑制ATP代谢的药物,或者加入钙螯合剂,则可抑制ADP引发的聚集反应。ADP无法诱导洗净的血小板(去除了纤维蛋白原)出现聚集。可见,ADP引发的聚集反应是消耗能量的,具有剂量依赖性,且需要钙离子、纤维蛋白原的参与。 *[[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 *[[胶原]]:血小板接触胶原后,经历一个延缓期后直接进入不可逆聚集相。这可能是因为胶原在诱导聚集反应的同时,也触发血小板释放[[二磷酸腺苷|ADP]]、血栓烷A2等。 *[[凝血酶]]:具有和[[二磷酸腺苷|ADP]]相似的剂量依赖性;不同的是凝血酶诱导的聚集反应不需要纤维蛋白原的参与。 === 释放 === '''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血小板颗粒等细胞器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血小板释放可能与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改变、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及细胞骨架等有关。释放出的物质包括[[二磷酸腺苷|ADP]]、血栓烷A2等,可进一步促进新一轮的血小板激活,引起[[正反馈]];亦可促进[[止血]]过程中的血管收缩和凝血;也能激活[[抗凝]]和[[纤溶]]机制限制血栓的过度发展。 ==产生== 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而成的,每个巨核细胞可产生2000~7000个血小板。一个健康人每天生成血小板约1200亿个。根据《[[自然杂志|自然]]》杂志Mark R. Looney教授团队通过小鼠实验证实,[[肺]]是血小板生成的主要器官,有超过 50% 的血小板都是在肺里生成的<ref>[http://www.sohu.com/a/329509632_120144084 怎样生成血小板,血小板的功能有哪些?] ,搜狐网,2019-07-26</ref>。 ==分布== 血小板平均分布在血液中,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一般处于静止状态,当血管破裂时会大量聚集。正常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浓度为100~300×10<sup>9</sup>/L<ref>[http://www.vodjk.com/xuexiaobandi/171221/1446390.shtml 血小板低于多少有危险],健康一线,2017-12-21</ref>。 ==视频== ===<center> 血小板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血小板的功能是什么 </center> <center>{{#iDisplay:h3017a5nrp0|560|390|qq}}</center> <center> 血小板的基础知识 </center> <center>{{#iDisplay:n0564nw4gil|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64 細胞論]] [[Category:395 人體組織學;顯微解剖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血小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