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6.15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蝶窦 的原始碼
←
蝶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蝶窦</big> ''' |- | [[File:蝶窦.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6998351374&di=82141b29626f6799a8f2a767f37fbc9c&imgtype=0&src=http%3A%2F%2Fc.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s%3D220%2Fsign%3D9234bc5b65380cd7e21ea5ef9145ad14%2Ff11f3a292df5e0febb6fcaea5c6034a85fdf72e1.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9D%B6%E7%AA%A6&step_word=&hs=0&pn=2&spn=0&di=820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739842958%2C77363648&os=2455502786%2C4052344120&simid=4237099119%2C861433036&adpicid=0&lpn=0&ln=1489&fr=&fmq=1606988266185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c.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s%3D220%2Fsign%3D9234bc5b65380cd7e21ea5ef9145ad14%2Ff11f3a292df5e0febb6fcaea5c6034a85fdf72e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etjoAzdH3F89nb898_z%26e3Bip4&gsm=3&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蝶窦sphenoidal sinus位于蝶骨体内,深居中颅底之下,由蝶窦中隔(septum of sphenoidal sinus)分为左右两腔。蝶窦发育常有差异,[[蝶窦]]中隔亦极少有居中,甚或有呈斜位、冠状位、额状位等,故两侧蝶窦腔大小和形态多不对称。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蝶窦 * 外文名: sphenoidal sinus * 位置:蝶骨体内 * 领域:生物 ==目录== 1 解剖结构 2 蝶窦各骨壁 ▪ 前壁 ▪ 后壁 ▪ 上壁 ▪ 下壁 ▪ 内侧壁 ▪ 外侧壁 3 相关疾病与治疗 ==解剖结构== 蝶窦顶壁和侧壁即是鼻中颅底,与[[蝶鞍]]、颈内动脉、海绵窦、视神经、视交叉,以及第Ⅲ、Ⅳ、Ⅴ、Ⅵ对脑神经等中颅窝重要结构的解剖关系极为密切。蝶窦发育的变异使之与上述结构及最后筛房的毗邻关系亦发生相应变化。因此,蝶窦及鼻中颅底部位是鼻内镜手术的最[[危险]]区域。 蝶窦位于蝶骨中,居上鼻甲后上方,左右各一,出生后仅有容积甚小的蝶窦始基。3岁时开始发育,且两侧发育较对称;6岁时大部已[[发育]],至青春期,两侧发展则不一致;故成人两侧蝶窦的形状、大小常不相同。 成人蝶窦:高20mm,宽18mm,前后长12mm。容积:7、5(5~30)ml。 ==蝶窦各骨壁== 前壁 稍向后下倾斜,形成鼻腔顶的后段及筛窦后壁。前壁上部骨质较薄,与颅底骨质相接,其交角处是脑脊液鼻漏的易发部位,多数由于进蝶窦时位置靠前误入颅前窝或咬除前壁时用力扭伤所致。[[前壁]]内侧界为蝶骨嵴,连接鼻中隔后上缘。前壁外侧为最后筛房之后壁,即蝶筛板。 蝶窦前壁上方,近鼻中隔处有蝶窦自然口,[[开口]]于蝶筛隐窝,是经鼻中隔蝶窦手术及鼻内镜手术的重要标志。骨性窦口直径约10mm,但覆以黏膜的窦口则较小,直径仅2~3mm。 蝶窦开口多位于蝶窦前壁的内上方,两侧基本对称,呈八字形,骨性蝶窦开口上缘至蝶窦顶的[[距离]]为3、3(0~11、7)mm,开口内缘至蝶骨嵴的最短距离约为1、4mm,开口的形态不一,椭圆形为34、9%(图4-95),圆形或肾形为31、9%(图4-96),月牙形和弓弦形为17、3%,三角形、梭形和裂隙者为15、9%。翼管开口于前壁的外下方。 后壁 隔骨板与颅后窝相邻,此为颅底平台的一部分。此骨壁的薄厚程度与蝶窦的[[发育]]有关,如蝶窦过度气化,此壁可菲薄。后上与脑桥和基底[[动脉]]相邻。 上壁 上壁是颅中窝底部的一部分,从前至后有蝶骨小翼根部,蝶骨平面及其两外角的视神经孔,蝶鞍顶壁最重要的毗邻结构是其上方承托垂体的[[蝶鞍]]。蝶鞍前方有鞍结节,其后方的突起为前床突。前床突的正前方为视交叉,两侧紧邻视神经的颅内口。蝶鞍两侧为海绵窦。蝶窦顶壁是内镜下经鼻内筛蝶窦进路鞍内手术的关键结构,在气化较好的蝶窦中,如半鞍型、全鞍型或枕鞍型,蝶鞍呈半圆形,较易识别,但在气化[[欠佳]]、气化不良的蝶窦中,如鞍前型、甲介型,上述解剖关系会发生变异,蝶窦腔完全位于鞍结节之前,与鞍底不毗邻。对这种蝶窦,应凿除蝶窦后壁部分[[疏松]]的骨质,[[尽量]]扩大窦腔和暴露鞍底。 否则,盲目开放顶壁会误入颅前窝,造成脑脊液鼻漏或损伤视交叉。此外,由于[[海绵]]窦和颈内动脉也位于蝶鞍之两侧,手术不宜向两侧扩展。上壁甚薄,[[蝶]]鞍及视神经管常易突入窦中(图4-97),故蝶窦炎可为球后视神经炎原因,而影响视力,甚至发生一侧或两侧全盲。 下壁 骨质较厚,为鼻咽顶部,此壁外侧有翼管纵行,内走行翼管神经。如蝶窦向下过度发育,翼管也可突入蝶窦的下壁,有[[骨质]]缺损时,管内[[神经]]暴露于窦内,炎症可通过翼管或已气化的大翼前方扩散到翼腭窝处的蝶腭神经节,引起蝶腭[[神经]]节综合征。蝶窦气化扩散到后下的枕骨基部,可与脑桥、[[延髓]]、基底动脉、侧窦和岩下窦相接近。 内侧壁 内侧壁即为骨性蝶窦中隔。蝶窦中隔的形状、大小、[[厚薄]]、所在部位及完整性均有很大变异,蝶窦中隔位于中线者占22%~41%。根据蝶窦中隔的形态及有无偏斜,将蝶窦中隔分为矢状正中、S形、C形、后部稍偏、偏向外壁。 大部分蝶窦中隔在通过鞍底时偏离中线,蝶窦中隔前部有时位于中线上,而后部附着在颈内动脉突起处,即颈内动脉沟的前部。因此,在经鼻蝶窦行鞍内手术时绝不能以蝶窦中隔作为中线标志。蝶窦中隔可阙如,个别蝶窦腔内存在[[骨嵴]],使窦腔内形成多个隐窝,即所谓多窦腔蝶窦,值得提出的是,个别蝶窦的中隔或窦腔内骨嵴呈水平状,经蝶窦鞍内手术时易将其误认为鞍底,只有将其切除后方能暴露鞍底。 外侧壁 蝶窦外侧壁为颅中窝的一部分,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眼动脉及第Ⅱ、Ⅲ、Ⅳ、V、Ⅵ对脑神经邻近。有小静脉穿过此壁与海绵窦相通。故蝶窦感染可侵及海绵窦及附近的[[脑神经]]发生栓塞、[[脑膜炎]]、眼肌瘫痪、三叉神经痛等症状。 蝶窦外侧壁解剖重要而复杂。[[蝶窦]]外侧壁薄,如果气化过度,则外壁常菲薄甚至先天性阙如。上述重要结构可裸露于窦腔之内,是发生失明、大出血等重大并发症的最危险的解剖变异。 ==相关疾病与治疗== 蝶窦疾病的分类根据蝶窦疾病的起源、部位及其有无蝶窦周围结构的侵犯我们将蝶窦疾病分为以下3类: 1、孤立性蝶窦疾病:指原发于蝶窦并且局限在蝶窦内的疾病,没有侵犯周围的毗邻结构。 我们注意到文献中有关“孤立性”蝶窦疾病的报道,对“孤立性(Isolated)”没有明确的定义,有一部分蝶窦病变其实并非仅仅局限在蝶窦内,而是有着程度不同的对周围毗邻结构的侵犯,例如,蝶窦异物和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蝶窦脑脊液鼻漏虽然都有蝶窦骨壁的损伤,但由于没有周围结构的侵犯,还是以归入孤立性蝶窦疾病更为合理。 2、侵袭性蝶窦疾病:病变原发于蝶窦内或周围邻近结构,除累及蝶窦外,尚有对周围毗邻结构的侵犯,例如,巨大蝶窦黏液囊肿可以侵犯眼眶,压迫视神经造成[[失明]]。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蝶窦骨壁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转移性蝶窦疾病:指的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蝶窦,并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2、蝶窦疾病分类对诊断的指导意义 孤立性蝶窦病变和侵袭性蝶窦病变均可以表现为[[头痛]]、眼部及颅神经症状、鼻部症状等。一旦出现眼部及颅神经症状,往往表示病变已侵及周围结构,故对蝶窦疾病的诊断不仅应明确病变的性质,还应详细了解病变的范围及其累及的周围结构。 CT可作为诊断蝶窦疾病的首选方法。蝶窦疾病可侵犯的周围结构包括:筛窦、[[鼻腔]]、鞍背及蝶窦顶壁、斜坡、蝶窦侧壁及鞍旁、前颅底、[[视神经]]、[[鼻咽]]、额部、颅内、眶内、颈内动脉、鞍结节、[[颅中]]窝、翼突。在鼻内镜问世之前,治疗蝶窦病变所采取的手术方式有:鼻侧切开、鼻外筛窦入路、鼻内径路、经鼻中隔径路、口鼻联合径路、颅鼻联合径路等。这些手术径路的缺点有鼻中隔穿孔,手术后切牙感觉减退,面部瘢痕形成以及住院时间延长。 我们认为对于蝶窦的炎症、囊肿、息肉、脑脊液鼻漏等孤立性疾病,应首选鼻内镜下手术。而对于侵袭性蝶窦病变,在设计治疗方案时,除了要考虑疾病的性质,还要通过阅读影像资料,详细了解病变侵犯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ref>[https://new.qq.com/omn/20180819/20180819A027AL.html 蝶窦是什么],有来医生, 2019-01-03</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蝶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