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52.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蕈狀岩 的原始碼
←
蕈狀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蕈狀岩00.jpg|400px|缩略图|右|蕈狀岩[http://meda.ntou.edu.tw/mpedia/?t=1 照片來自]]] '''蕈狀岩'''又稱擎柱石、菌狀石、蘑菇岩。蕈狀石外表看起來好像蘑菇,有一根較細的岩柱,上面托著一個粗大的岩石。<ref>[http://meda.ntou.edu.tw/mpedia/?t=1&i 蕈狀岩,海洋教育小百科-國立海洋大學]</ref> [[File:蕈狀岩02.jpg|400px|缩略图|左|蕈狀岩[http://ashan.gl.ntu.edu.tw/chinese/GeoPark/YehLiu/ 照片來自]]] 海岸的平台上可以看見一 個個挺直如頸子的石柱,上面 頂著一顆顆呈圓形的石球,看起來像極了一棵棵[[蘑菇]],所以被稱為「蕈狀岩」,整齊地排列在[[砂岩層]]上面。仔細觀察蕈狀岩的高度,會發現高度向一側逐漸降低,降低的方向與層層砂岩傾斜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說,這些蘑菇全位在同一大層砂岩之中。 不過,再仔細看清楚即可發現,蘑菇頭都位在同一層傾斜的[[砂岩]]中,頸部的砂岩則是蘑菇頭砂岩下面的另一層砂岩。蘑菇頭部的砂岩比頸部的砂岩堅硬、較不容易受到[[風化]]侵蝕,所以比較 大,頸部砂岩相對較軟,也就被侵蝕得較細。 這兩層砂岩有一個大區別,那就是蘑菇頭砂岩中有許多[[海膽]]化石,頸部的砂岩則沒有。正因為蘑菇頭砂岩含有大量海膽[[化石]]及其他生物的破片,經過長期的掩埋,碳酸鈣質的生物殼體會逐漸被溶解產生[[碳酸鈣]],然後再度沈澱在周圍的砂岩中,使砂岩膠結形成非常堅硬。因此,裸露出地表之後,碳酸改重新沈澱、膠結的砂岩就比下層的砂岩堅硬,不易被[[風化侵蝕]],終究形成蘑菇狀的外型。<ref>[http://ashan.gl.ntu.edu.tw/chinese/GeoPark/YehLiu/index-YehLiu_main03 蕈狀岩,阿山的地科研究室]</ref> ==生成的原因== [[File:蕈狀岩01.jpg|300px|缩略图|右|蕈狀岩[http://ashan.gl.ntu.edu.tw/chinese/GeoPark/YehLiu/index-YehLiu_main03_03.html 照片來自]]] 1.有軟硬性質不相同的岩層,硬岩覆蓋在軟岩的上面。 2.岩層內要有兩組相交的節理。 3.岩層要有傾斜的角度,才能讓海水流動。 4.當海水在岩層上流動時,海水會順著節理面向下侵蝕 ,上方的岩塊是堅硬的砂岩抗侵蝕風化能力較強,而下方的岩層是黃褐色[[頁岩]],抗侵蝕風化能力較弱 ,在差異侵蝕的作用下,砂岩留下來,抗侵蝕風化能力較弱的頁岩被帶走,而形成頸部細,而頭部大的[[蕈狀石]],是差異侵蝕地形。<ref>[http://meda.ntou.edu.tw/mpedia/?t=1&i=0294 蕈狀岩,海洋教育小百科-國立海洋大學]</ref> ==形成過程== [[File:蕈狀岩05.jpg|400px|缩略图|左|蕈狀岩[https://kknews.cc/travel/ 照片來自]]] 蕈狀岩形成過程分為三階段: 一、岩層間有兩組破裂的節理,大致垂直於海平面,於是海水容易沿著節理侵蝕,而形成一列列類似柱子的岩柱。 岩柱的上層是含鈣質的砂岩層,比下方的岩層較堅硬,在同樣的海水波浪、季風及烈日等共同因素作用下,發生了差異侵蝕,上方鈣質的砂岩層較耐侵蝕,而下方的岩柱較容易被侵蝕,久而久之,形成上粗下細的蕈狀岩。 二、蕈狀岩受到持續的板塊擠壓作用,逐漸隆起而脫離海水面,一旦脫離海水面受到不斷進行的[[風蝕]]、[[雨蝕]]等大自然作用,便慢慢形成現在所見的蕈狀岩,而且會繼續接受大自然的雕塑。 依蕈狀岩頭部、頸部的差異狀況,可將他們分成三類:地勢較高的「細頸形」、中間的「粗頸形」以及地勢較低的「無頸形」。許多細頸形的蕈狀岩石因負荷上部大岩塊的支撐力較弱,若遇地震或是颱風暴浪,則有瀕臨倒塌的危險。 三、蕈狀岩受到風吹、日曬、雨淋之後,會慢慢被侵蝕成各種形狀。大致的過程便是由原來的鈣質砂岩中,形成無頸狀,繼而被侵蝕成粗頸狀。隨著時間過去,再被侵蝕成細頸狀、乃至於因無法支撐蕈狀岩頭部而成斷頭狀。如果在細頸型的頸部,無意中的觸摸膠結不良的沙粒,會使砂礫因而掉落,加速演育成斷頭狀。<ref>[http://www2.ylgeopark.org.tw/content/landscape/Sight.aspx 蕈狀岩,野柳地質公園全球資訊網]</ref> [[File:蕈狀岩09.png|400px|缩略图|居中|蕈狀岩[https://mscloud.nmmst.gov.tw/chhtml/ 照片來自]]] ==蕈狀岩的前世今生== 八斗子的岩層由沉積岩所構成,有些岩層中含有較多生物碎屑,生物碎屑溶解出來的鈣質會使顆粒膠結得更牢固,這類的鈣質砂岩呈現深褐色,質地比較堅硬;有些砂岩由土黃色的沙或淺褐色的粉沙構成,顆粒比較容易剝落。 若地表沉積岩的上層岩層為鈣質砂岩,下層為生物碎屑含量較少的砂岩或粉砂岩(組成顆粒比沙子細),長期受到風雨海浪侵蝕之後,下層岩石凹陷的現象會比上層來得明顯,逐漸形成上粗下細的「蕈狀岩」。 一開始,埋藏在地下的鈣質砂岩層隨著地殼變動而上升,且原先覆蓋在上頭的地層也被[[侵蝕]]消失,蕈狀岩就冒出地面,露出一部分的「蕈傘」。隨著周圍岩層凹陷得愈來愈厲害,蕈狀岩的形貌也愈來愈完整,就會呈現完整的「蘑菇」形貌。但是,當時間一久,「蕈柄」變得愈來愈細,無法再支撐「蕈傘」的重量時,這顆大蘑菇就會斷頭,僅剩下「蕈柄」,構成「蕈傘」的岩塊則倒在一旁。 臺灣島主要由海底地層所構成,有些地方過去的沉積環境與八斗子相似,包括[[野柳]]、[[和平島]]、蕃子澳、[[鼻頭角]]等地的海岸,都分布著許多蕈狀岩。只是,各地岩層的形成年代不同,岩石成分、生物碎屑與岩層厚度都有差異,所以蕈狀岩也同中有異。八斗子的蕈狀岩,個頭比較矮,比較像大蘑菇。相形之下,野柳蕈狀岩的高大模樣,應該算是「[[杏鮑菇]]」囉!<ref>[http://mscloud.nmmst.gov.tw/chhtml/opencontenttab.aspx?tdid=131 蕈狀岩,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蕈狀岩03.png|缩略图|蕈狀岩[http://mscloud.nmmst.gov.tw/chhtml/opencontenttab.aspx?tdid 照片來自] File:蕈狀岩04.png|缩略图|蕈狀岩[http://mscloud.nmmst.gov.tw/chhtml/opencontenttab.aspx?tdid 照片來自] </gallery> ==地質奇觀-台灣野柳的蕈狀岩== [[File:蕈狀岩06.jpg|缩略图|右|蕈狀岩-女王頭[https://kknews.cc/travel/lx9py3z.html 照片來自]]]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地質奇觀,台灣野柳的蕈狀岩地質群,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蕈狀岩是因為這種岩石是由兩種石質組成,上部的[[玄武岩]]質地堅硬,下部的[[砂質岩]]相對較軟,長期的海水侵蝕沖刷,下部逐漸變細而成。由此,每塊岩石的行成過程都有無頸期,粗頸期,細頸期,斷頭期等幾個階段。 各種岩石的形狀千奇百怪,人們根據根據它們的形狀,形象的命名為生動的名字,例如:花生石,擎柱石,仙女鞋,燭台石,冰淇淋石等等,這也許是旅遊開發的一種慣例,以此引起人們的興趣。 女王頭是一塊最著名的蕈狀石,由於它的頸子修長、臉部線條優美,神態極像昂首靜坐的尊貴女王,為此大家稱它為「女王頭」。由於它的雍容尊貴的形態,成為野柳地質公園的象徵,同時也成為了台灣旅遊業的一張名片 。 ===海岸地貌景觀=== 舉世罕見的海岸地貌景觀,這是一片極為奇異的海岸,由於波浪差異的侵蝕、[[岩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而產生了台灣野柳這一舉世罕見的海岸地貌景觀,蕈狀石是數量最多且最引人目光的奇石,180個蕈狀岩,屹立成群。<ref>[https://kknews.cc/zh-tw/travel/3jj4j2o.html 蕈狀岩,每日頭條]</ref> [[File:蕈狀岩07.jpg|400px|缩略图|居中|[https://kknews.cc/travel/oo4eea5.html 照片來自]]] ==八斗子的蕈狀岩== 八斗子的岩石主要是屬於[[沉積岩]]的砂岩和頁岩,大約形成於兩千萬年前,此地層稱為大寮層。頁岩的顏色較深,多呈灰色,顆粒較細,容易碎裂被風化:砂岩的顏色較淺,多呈黃色,由砂或砂粉所構成,顆粒較粗,又可分成泥質砂岩與鈣質砂岩。厚層的泥質砂岩中,有時會含有鈣質砂岩的結瘤團塊,由於鈣質砂岩比較堅硬,比較能抵抗風化侵蝕,因此如果上層的岩層為鈣質砂岩,下層泥質的砂岩,長期受到風浪侵蝕以後,鈣質結核常殘留在受侵蝕的砂岩柱上,逐漸形成上粗下細的「蕈狀岩」 無頸期>粗頸期(蕈狀岩)>細頸期(蕈柄:隨著時間愈來愈久,「蕈柄」逐漸變細。)>斷頭期(「蕈柄」逐漸變細,無法再支撐「蕈傘」的重量,蕈狀岩就會斷頭,僅剩下「蕈柄」,而構成「蕈傘」的岩塊則倒在一旁。)<ref>[https://mscloud.nmmst.gov.tw/chhtml/contenttab/43/142/95 蕈狀岩,八斗子的蕈狀岩-悠遊數位海洋行動學堂]</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蕈狀岩08.png|缩略图|八斗子的蕈狀岩[https://mscloud.nmmst.gov.tw/chhtml/contenttab/ 照片來自] </gallery> ==視頻== 蕈狀岩的發育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k6qE7d3hw}} (4K HDR)深澳 象鼻岩景觀區 - 類似野柳地質景觀的大片蕈狀岩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FVeVqIc0gc}} 蕈狀岩(中.英)-野柳國小-六忠呂冠廷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LKN1kJ8UhQ}}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350 地質學總論]] [[Category:岩石]]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蕈狀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