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200.1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蒌叶 的原始碼
←
蒌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蒌叶</big> ''' |- | <center><img src=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216BD3BD1757586E.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iplant.cn/info/%E8%92%8C%E5%8F%B6?t=p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蒌叶 拉丁学名:Piper betle L. 别 名:蒟酱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胡椒目 科:[[胡椒科]] 属:[[胡椒属]] 亚 属:胡椒亚属 组:离苞组 种:蒌叶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 '''蒌叶'''(lóu yè),学名:Piper betle L.,是[[胡椒科]]、[[胡椒属]]的攀援藤本植物;枝稍带木质,节上生根。叶片纸质至近革质,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两侧相等至稍不等,腹面无毛,叶脉最上1对通常对生,网状脉明显;叶柄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花序轴被短柔毛;苞片圆形或近圆形,无柄,盾状,花药肾形,花丝粗,子房下部嵌生于肉质花序轴中并与其合生,浆果顶端稍凸,5-7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东起[[台湾]],经东南至西南部各省区均有栽培。[[印度]]、[[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马达加斯加]]亦有分布。 该种提取的芳香油为蒟酱油,可作调香原料。茎、叶入药,治胃寒痛、风寒咳嗽、疮疖、湿疹等。东南亚不少民族喜以其叶包石灰与槟榔作咀嚼嗜好品。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ref>[http://www.iplant.cn/info/%DD%E4%D2%B6 蒌叶], 植物智, 2020-01-18</ref> ==蒌叶形态特征== 蒌叶是一种攀援藤本植物;枝稍带木质,直径2.5-5毫米,节上生根。叶纸质至近革质,背面及嫩叶脉上有密细腺点,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上部的有时为椭圆形,长7-15厘米,宽5-11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浅心形或上部的有时钝圆,两侧相等至稍不等,腹面无毛,背面沿脉上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 叶脉7条,最上1对通常对生,少有互生,离基0.7-2厘米从中脉发出,余者均基出,网状脉明显;叶柄长2-5厘米,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鞘长约为叶柄的1/3。 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开花时几与叶片等长;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花序轴被短柔毛;苞片圆形或近圆形,稀倒卵形,近无柄,盾状,直径1-1.3毫米;雄蕊2枚,花药肾形,2裂,花丝粗,与花药等长或较长。 雌花序长3-5厘米,于果期延长,直径约10毫米;花序轴密被毛;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子房下部嵌生于肉质花序轴中并与其合生,顶端被绒毛;柱头通常4-5,披针形,长约0.6毫米,被绒毛。浆果顶端稍凸,有绒毛,下部与花序轴合生成一柱状、肉质、带红色的果穗。花期5-7月。 缠绕藤本,茎具节,节上生有不定根。叶纸质、具细腺点,卵形至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6—20厘米,宽5—1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钝圆,叶面无毛,仅在叶背沿脉上有柔毛,叶脉7条,近基出,网脉明显; 叶具梗,长2—5厘米,被疏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组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2—5厘米,花序轴被短柔毛;苞片圆形,直径约1.5毫米,盾状着生;雄蕊2,花药肾形,2裂。雌花序长3—5厘米,直径约10毫米,花序轴被绒毛;柱头4—5,披针形,长约0.6毫米,被毛。 浆果球形,顶尖,有绒毛,果穗后期变红色。 产景洪、思茅、临沧、富宁、瑞丽、保山、大理、贡山;生于海拔600—900米常绿阔叶林中,附生。分布东部的台湾,经东南至西南部各省区;常见栽培。印度、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马达加斯加也有。 ==蒌叶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东起台湾,经东南至西南部各省区均有栽培。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马达加斯加。 ==蒌叶生长环境== 性喜高温、潮湿、静风的环境,以选结构良好、易于排水、土层深厚、较为肥沃、微酸性或中性的沙壤土种植为佳。 ==蒌叶主要价值== 茎、叶、果实:辛、微甘,温。温中行气,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化痰止痒。用于风寒咳嗽,胃寒痛,消化不良,腹胀,疮疖,湿疹。 调味原料。东南亚地区不少民族喜以叶包石灰与槟榔作咀嚼嗜好品;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老人尤其喜爱。入药有温中、下气、散结、消痰之功能。 蒌叶据考证,《本草纲目拾遗》在蒌叶项下载:“蒌,即蒟也。岭南人取其叶,和槟榔食,今天名蒌叶,用其叶封固,晒半载收贮待用,可留数十年。非独疏积滞,消瘴疠治病亦可”。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蒌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