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61.1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葶菊(植物) 的原始碼
←
葶菊(植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葶菊00.jpg|缩略图|[https://ss3.baidu.com/9f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baike/w%3D268/sign=3a387243a5efce1bea2bcfcc9750f3e8/bd3eb13533fa828b0cc9ac56ff1f4134960a5a98.jpg 原图链接]葶菊]] '''葶菊'''(Cavea tanguensis );根状茎粗厚,近木质,长达10厘米,或较细长,有分枝。茎基粗壮,被有枯萎叶的残片,有花茎和莲座状基叶束簇生。 * 中文名葶菊 * 拉丁学名Cavea tanguensis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亚 科管状花亚科族 * 旋覆花族 * 亚 属葶菊属 * 分布区域产西藏南部至四川西部(康定、贡嘎山一带)。 ==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厚,近木质,长达10厘米,或较细长,有分枝。茎基粗壮,被有枯萎叶的残片,有花茎和莲座状基叶束簇生。花茎常粗壮,直立或从膝曲的基部斜升,高20-26厘米,径3.5-4.5毫米,有细沟纹,常稍紫色,被褐色短腺毛,有少数至十余个叶,节间不等长紧接或长达5厘米;有时茎短,仅3-5厘米,有少数叶或几葶状;或雄株几无茎。基叶束的叶长匙形,长达12厘米,下部渐狭成长柄,或倒卵圆形,长1.5-2厘米;茎生叶卵圆披针形至长圆匙形,长3-6厘米,宽0.5-1.2厘米,边缘有疏浅齿,稍肉质,被短腺毛或上面近无毛,顶端急尖或钝,中脉在下面微凸起;上部叶长圆披针形,常稍尖;顶部叶近轮生,并渐转变为苞叶状。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近球形,径约3-3.5厘米,稀2厘米。总苞半球形,长1-2厘米;总苞片约4-5层,长圆披针形,渐尖,外层较短,基部宽约4毫米,叶质,内层革质,边缘近干膜质,外面和边缘被腺毛,内层外面并被长伏毛,长达1.5厘米。小花紫色,极多数(100-200个)。不育的两性花花冠无毛,长约7毫米,下部管状,上部约三分之一扩大成宽钟状有5披针形深裂片,花药长约2毫米;冠毛紫色,较花冠短,有10个以下的、上端较厚而有微毛的刚毛;不育的子房长达5毫米,但在具有异型花的头状花序上长达11毫米。雌花细管状,外面有伏毛,顶端3-4细裂,花柱较花冠短,二深裂;冠毛紫色,与花冠等长,有50个以上的有细齿的刚毛;子房被密毛。瘦果不显明四角形,基部稍窄,长5-6毫米,被黄白色绢状密毛。花期5-7月,果期8月。 ==分布范围== 产西藏南部至四川西部([[康定]]、[[贡嘎山]]一带)。生于高山近雪线地带的砾石坡地、干燥沙地和河谷或灌丛间,海拔3960-5080米。锡金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全草在西藏供药用,[[治头痛]]。 本种提示 此植物最初发现于我国西藏和锡金交界地区。西藏所采的标本,形体较小,高不超过10厘米,仅有两性不育花的头状花序常较小,径约1厘米。西藏常见的无茎变型f.AcaulisLing,叶小,卵圆形或倒卵形,长1—2厘米,宽达7毫米,边缘有较密的齿,可能是适应高山环境的变型。四川产的植物较高大,茎生叶达16个。前人的原始记载(J.R.Drummont,1.C.)所述的冠毛特征有误。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葶菊(植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