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74.1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葉意深 的原始碼
←
葉意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葉意深''',[[字]]曼卿,[[浙江]]慈溪人,為[[中國]][[清朝]]官員。 ==生平簡介== [[葉意深]]出身舉人,於1889年(光緒15年),接替[[李淦]]擔任[[台灣]]府淡水縣知縣一職,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1892年([[光緒]]18年),六月,與臺北知府[[陳文騄]]會稟巡撫,以纂修[[福建]]臺灣通志事宜;同年,命新竹縣士紳[[陳朝龍]],編纂新竹縣采訪冊,光緒二十年完成。1895年,則轉任臺灣縣知縣,是年,因台灣遭清朝割讓予[[日本]],他奉旨內渡。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補[[江蘇]]金匱縣(今無錫)知縣。 ==纂修福建臺灣通志== 清光緒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六月,臺北知府[[陳文騄]]、淡水知縣葉意深會稟巡撫,以纂修福建臺灣通志事云:「臺灣一島,浮峙東南,管鑰乎中原,屏藩六合,…爰修通志,…擬呈纂修通志事宜,計設局、籌款、分職、購書、求才、製器六條。」由分職一事,明言總纂一人業經聘定。係指三月[[蔣師轍]]應邀來臺,四月聘任總纂。巡撫[[邵友濂]]批准,並頒批示修志之目的:「臺灣升建行省,增改郡縣,規模制度秩然可見,若使載記闕如,無以信今而傳後,稟請纂修福建臺灣省志,所議籌款…六條,尚為妥協,仰布政司查照核辦。」布政使[[唐景崧]]、分巡道[[顧肇基]]任監修,臺北知府[[陳文騄]]任提調(後纂修[[王國瑞]]兼),淡水知縣[[葉意深]]任幫提調,舉人[[蔣師轍]]任總纂,王國瑞、[[薛紹元]]任纂修。蔣師轍在末開局之前,於八月二十一日離去,十九年十月始改纂修薛紹元為編纂。在前此懸缺期間,由纂修王國瑞代辦。是年九月二十二日,布政使唐景崧通知各屬關於采誌志科事宜,表明先於總志,而纂修分志之主旨。二十八日,福建臺灣通志總局監修頒布各屬修志事宜十四條,指示修志之綱要,省縣同時進行修志工作。 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初,福建臺灣通志,略有成稿,重複蕪雜,卻保存不少資料。乙未割臺之變,志局人攜稿往廈門,遂流落內地,後由臺灣總督府價購,藏諸臺灣總督府圖書館(中央圖書館臺北分館前身)。此稿本共四十卷,分訂四十冊,文一千一百七十六葉,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四宇,無圖。日本大正八年(一九二○)五月另為抄本,分訂十冊。臺灣光復後,省文獻委員會為之刊行,內容分列疆域、物產、餉稅、職官、選舉、列傳、雜誌七類。附以:一、有關武備文件及資料,二、有關獎卹事項。 <ref>[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304&forepage=5 福建台灣通志]</ref> ==參見== *[[台灣縣]] *[[台北市長]] ==參考文獻== *劉寧顏編,《重修臺灣省通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http://www.jssdfz.com/book/tzg4/DEFAULT.html 《江苏省通志稿4•职官志》 第二十二卷 清光绪宣统] {{start box}} {{s-off}} {{s-before|[[李淦]]}} {{s-title|[[淡水縣]][[知縣]]|1889年上任}} {{s-after|[[翁秉鈞]]}} {{s-before|[[范克承]](清朝末任)}} {{s-title|[[台灣府]][[台灣縣]][[知縣]] |1895年上任}} {{s-after|[[史濟道]](台灣民主國)}} {{end box}}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Y叶]] [[Category:中國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En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End 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aft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bef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off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titl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tart box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葉意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