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7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菲律賓眼鏡蛇 的原始碼
←
菲律賓眼鏡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菲律賓眼鏡蛇'''<br><img src="http://www.dushewang.com/uploads/allimg/141010/2-141010214Z3T1.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dushewang.com/tupian/2039.html 圖片來自dushewang]</small> |} '''菲律賓眼鏡蛇'''(學名:''Naja philippinensis'',[[英語]]:''Philippine Cobra''),是[[脊索動物門]][[爬蟲綱]][[有鱗目]][[蛇亞目]][[眼鏡蛇科]][[眼鏡蛇|眼鏡蛇屬]]的生物。<ref>[http://www.dushewang.com/tupian/2039.html 菲律宾眼镜蛇],dushewang</ref> 具毒性,主要分布於[[菲律賓]][[呂宋]]、[[民都洛]]、[[卡坦端內斯省]]及[[馬斯巴特]]等[[島嶼]]。在[[他加祿語]]中,菲律賓眼鏡蛇又稱「ulupong」。 == 特徵與習性 == 菲律賓眼鏡蛇整體比例較其他蛇種短胖,約長1.7[[米 (單位)|米]],而大部分身處民都洛島更有兩米之長。身體顏色會由年輕時的暗[[棕色]],逐漸蛻為成熟期的淺棕色,喉頸位置有時會有一條黑色的長紋。[[頸部]]附近有二十數環的蛇鱗,軀體中部有21環蛇鱗,[[腹部]]有182至193環蛇鱗,尾部位置有36至49環蛇鱗。鱗紋分布有時並不平均。 == 分布及棲身地 == 菲律賓眼鏡蛇主要分布於菲律賓,除了呂宋諸島之外,亦散見於其它群島;而卡拉綿群島及巴拉望島的蛇蹤紀錄,則尚待進一步的確認。菲律賓眼鏡蛇的棲身地大致為[[耕地]]、民眾聚居地及[[森林|密林]]之中。 == 毒性 == 菲律賓眼鏡蛇最著名的是其劇毒。牠的毒素是所有[[眼鏡蛇]]種中最強力的,其毒性主要影響中毒者的[[心臟]]機能及[[呼吸系統]],令其在1小時內迅速死亡。 菲律賓眼鏡蛇的蛇毒主要是[[神經]]毒素,這些毒素嚴重影響神經訊號的輸送,造成神經與[[肌肉]]之間聯繫的障礙,中毒表徵有頭痛、嘔吐、腹痛、腹瀉、暈眩等。兒童中毒後,更會直接出現昏厥或痙攣的反應,這些反應將會是判斷其所中蛇毒種類的重要現象。而被菲律賓眼鏡蛇毒的影響之下,亦會出現[[低血壓]]的常見徵狀,可是[[高血壓]]甚至心跳過快及過慢等各類現象亦很常見,因此中毒後的實際反常反應可能有極大變化。最終,中毒者會因為[[呼吸系統]]癱瘓而死亡。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菲律賓眼鏡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