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31.8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華嚴宗 的原始碼
←
華嚴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华严宗'''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huayen.org.tw/files/history_brief.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uayen.org.tw/page_view.aspx?siteid=&ver=&usid=&mnuid=2087&modid=384&mode= 圖片來自huayen] </small> |} '''华严宗''',又稱'''賢首宗'''、'''法界宗''',[[漢傳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花)严宗」。实际创始人是[[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 ==介紹== 因法藏受封「賢首國師」,故此宗或稱為「賢首宗」。因該宗發揮「[[法界]]緣起」為宗旨,故又稱「法界宗」。在[[判教]]上尊《[[华严经]]》为最高经典,將[[釋迦文佛]]的教法分為:「小」、「始」、「終」、「頓」、「圓」五教,並從《华严经》的思想,发展出法界緣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圓融的學說,發揮事事無礙的理論。华严宗於[[盛唐]]時立宗,至[[唐武宗|武宗]][[會昌毀佛]]後漸衰,又因其中「頓教」內涵類似禪宗,故華嚴宗之後多與禪宗合流, 華嚴宗祖庭為[[陝西]][[華嚴寺塔 (西安)|華嚴寺]]<ref>{{cite web|title=追根溯源 尋宗問祖 —— 佛教宗派祖庭略解|url=http://www.hkbuddhist.org/magazine/592/592_07.html|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016025021/http://www.hkbuddhist.org/magazine/592/592_07.html|archivedate=2016-10-16|accessdate=2016-01-22}}</ref>。此外,杭州[[慧因寺]]曾有「華嚴第一道場」之譽,又[[终南山]][[至相寺]]、[[草堂寺]]以及[[五台山]][[顯通寺]]亦為重要的華嚴宗道場<ref>{{cite web|author1=星雲|title=華嚴宗 壹、華嚴的開宗及其傳承|url=http://www.masterhsingyun.org/article/article.jsp?index=29&item=63&bookid=2c907d4945ac514c0145c0bf2cc60099&ch=5&se=2&f=1|accessdate=2017-08-28|archive-date=2017-08-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828192115/http://www.masterhsingyun.org/article/article.jsp?index=29&item=63&bookid=2c907d4945ac514c0145c0bf2cc60099&ch=5&se=2&f=1|dead-url=no}}</ref>。日本華嚴宗[[大本山]]為[[奈良]][[東大寺]]。 ==世系考證== 華嚴宗的[[中國]]世系以相傳是[[文殊師利菩薩]]化身的[[帝心杜顺]]法師为始祖,[[云华智俨]]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 [[宋朝]]加入[[西天]]始祖[[马鸣]]、[[龙树]],故[[圭峰宗密]]为七祖。[[晉水淨源]]譽為華嚴宗在北宋的中興之祖。 [[境野黃洋]]考證,華嚴宗最初是由智正、智現、賢首三代相傳,認為杜順初祖說是後人杜撰。根據鳳潭與覺洲的說法,[[鈴木宗忠]]也考證華嚴宗並非起源杜順,認為應該是起源自智儼。[[宇井伯壽]]則主張應該是起源自智正、智儼、賢首三代。但是[[常盤大定]]則支持傳統說法,認為初祖應是杜順,傳智儼、賢首。 ==判教== 由於[[印度佛教]]長時期的發展,形成[[大乘]]、[[小乘]]等不同的派別和經論,形成龐雜的關係。在[[魏晉南北朝]]期間,由西來譯僧逐漸翻譯出來,中國佛教徒面對內容有別、思想分歧的大、小乘經典,因而產生判教思想。 華嚴宗的判教,法藏主張五教說,把佛陀一生的說法依解說的義理深淺分為「小」、「始」、「終」、「頓」、「圓」五教。 #小乘教:為聲聞乘所說教法 #大乘始教:引導小乘人轉入大乘所說教法 #大乘終教:此為大乘終極的法門 #頓教:此為頓修[[頓悟]]的法門 #圓教:此為萬法融通、事事無礙之法門,指說理圓滿的《華嚴經》等。 ==思想== 華嚴宗的主要教理有「法界緣起」及「四法界」。 ===法界緣起=== 依佛教思想的發展,緣起說可有四種,分別是「業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及「法界緣起」。 「業感緣起」是小乘教所主張的,小乘教認為眾生由惑而作[[業]],由業而生苦果,由苦果再起惑做業,輪迴不斷,所以眾生身心世界皆由業力所起。 「賴耶緣起」是大乘始教所主張的,他們認為每一有情都有「[[阿賴耶識]]」,即一種深細難知的心識,它含藏能生起萬法的無量種子,一切皆由這些種子遇緣而顯現出來。 「真如緣起」是大乘終教所主張的,他們認為「[[真如 (佛教)|真如]]」隨緣而生萬法,所以森羅萬像即是真如。 「法界緣起」是華嚴教所主張的。他們認為法界乃一大緣起,宇宙萬法融通,互為緣起,重重無盡,所以亦稱為「無盡緣起」。 ===法界三观=== 法界三觀者,乃帝心尊者依華嚴經而立也。法界即所觀之境,三觀即能觀之觀。此三種觀,雖自下升上,漸次深廣,然修之者,但一道豎窮,展轉圓妙,非初觀外別有二三,良以舉一即三,全三是一,故也。 *真空观:謂非虛妄念慮曰真,非形礙色相曰空。故簡情妄以顯真性,使見色非實色,舉體全是真空。令見空非斷空,舉體全是真性。如是則能廓情塵,而空色無礙;泯智解,而心境俱融,故名真空觀。 *理事无碍观:謂性靜明體曰理,形相分限曰事。故觀廣大之理,咸歸一塵;即了一塵之色,通遍法界。是則融萬象之虛相,全一真之明性。理事交徹,無礙圓融,故名理事無礙觀。 *周遍含容观:謂無所不在曰周遍,無法不攝曰含容。故觀全事之理,隨事而一一可見;全理之事,隨理而一一可融。是則一多無礙,大小相含,互攝互容,重重無盡,隱顯自在,神用不測,真可謂入華嚴無盡法界之境,故名周遍含容觀。 ===四法界=== 法界者,一切眾生身心之本體也。法規則也,界有性分二義。若約事說界,即是分義,謂隨事分別故也。若約理說界,即是性義,謂諸法性不能變易故也。以此性分互相交絡,則成理事無礙法界。以理融事,一一融通,則成事事無礙法界也。 *事法界:謂諸眾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別,各有分齊,故名事法界。 *理法界:謂諸眾生色心等法,雖有差別,而同一體性,故名理法界。 *理事無礙法界:謂理由事顯,事攬理成,理事互融,故名理事無礙法界。 *事事無礙法界:謂一切分齊事法,稱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無盡,故名事事無礙法界。 ===六相=== 六相者,謂一真法界之體,而有六種名義之相也。然法界體同,本無異相,由法入於義,遂有六名;名雖有六,不離一體,交徹融通,一多無礙故也。 *總相:一即具多為總。謂一法界之體,能具多種之義也。如人之身能具眼耳等諸根,而為一體,故云總相。 *別相:多即非一為別,謂理體雖一,而有種種差別之義也。如身體雖一,而眼耳鼻舌諸根各各不同,故云別相。 *同相:義不相違名同,謂義雖有種種差別,而同一法界緣起故也。如眼耳等諸根,雖各不同,而共一身,不相違背,故曰同相。 *異相:多異相望為異,謂種種差別之義。雖同一體而各適其宜,不相混濫也。如眼耳等諸根,各得其用,而不雜亂,故云異相。 *成相:一多緣起和合為成,謂種種緣起之義,共成法界總相之體也。如眼耳等諸根,共成一身之用,故云成相。 *壞相:諸法各住本位為壞。謂諸法之義,各各自住本位,則總相不成也。如眼耳等諸根,各住自位,一體不成,故云壞相。 ===十玄門=== 玄者,妙也。門即能通之義。謂玄妙之門,能通蓮華藏海故也。蓋此十門,乃晉雲華尊者依華嚴大經一乘圓頓妙義而立也。 *同時具足相應門:謂舉一法時,頓具一切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時,皆得相應,具足圓滿。經云: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是也。 *廣狹自在無礙門 *一多相容不同門 *諸法相即自在門 *隱密顯了俱成門 *微細相容安立門 *因陀羅網法界門 *託事顯法生解門 *十世隔法異成門 *主伴圓明具德門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華嚴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