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42.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莽草 的原始碼
←
莽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莽草</big> ''' |- | [[File:1351690357GmUatSLq.jpg|缩略图|居中|[http://mip.dianshu119.com/uploads/201210/1351690357GmUatSLq.jpg 原图链接][http://mip.dianshu119.com/index.php?doc-view-417.html 来自 典舒119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莽草 拉丁学名:Illicium lanceolatum 别称:芒草、葞、春草<br> 、石佳、红桂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杜鹃花目 科:八角科 |} '''莽草''',别名,芒草、葞、春草、石佳、红桂、鼠莽、红茴香、骨底搜、山木蟹、山大茴。<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m/mangcao.html 莽草], 中医世家, 2020-01-18</ref>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0m。树皮、老枝灰褐色。单叶互生或集生。莽草产江苏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贵州。生于沿河两岸,阴湿沟谷两旁的混交林或疏林中。莽草果实9月成熟,鲜果出种率3%至13%。 == 形态特征 == 该品平者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为披针形、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6-15cm,宽1.5-4.5cm,基部窄楔形,边缘微反卷;两面绿色,下面稍淡;叶柄长7-15mm。气香烈,味辛,有毒。 == 分布范围 == 产[[台湾]]、[[广东]]、[[广西]]、[[贵州]]。生于山坡、山谷或树林下和灌丛中。[[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有分布。北美引种。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 主要价值 == === 功能主治 === 祛风、消肿。治头风,痈肿,皮肤麻痹,瘰疬,乳痈,喉痹,疝瘕,癣疥,秃疮,风虫牙痛。<br> ①《[[本经]]》:主头风,痈肿,乳肿(一作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杀虫鱼。<br> ②《[[别录]]》: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可用沐,勿近目。<br> ③《[[药性论]]》:能治风疽,疝气肿坠,凝血,治瘰疬,除湿风。不入汤服。主头疮白秃,杀虫。<br> ④《[[唐本草]]》:治难产。<br> ⑤《[[日华子本草]]》:治皮肤麻痹,并浓煎汤淋。风虫牙痛,喉痹,亦浓煎叶,含后净漱口。<br> 《[[雷公炮炙论]]》:凡使(莽草),采得后,便取叶细锉。又生甘草、水蓼二味,并细锉之,用生稀绢袋盛毒木叶于甑中,上甘草、水蓼同蒸一日,去诸药二件,取出,晒干用之。 性味辛;性温;有毒。<br> ①《[[本经]]》:味辛,温。<br> ②《[[吴普本草]]》:雷公、桐君,苦,有毒。<br> ③《[[本草求原]]》:甘,温,有毒。<br>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捣敷;研未调敷;或煎水熏洗、含漱。 === 相关文献 === 《[[山海经]]》:葌山,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莽草,可以毒鱼。<br> 《[[范子计然]]》:莽草出三辅,青色者善。<br> 《[[吴普本草]]》:(莽草)生上谷山中或冤句,五月采。<br> 《[[本草图经]]》:莽草,今南中州郡及蜀川皆有之。木若石南而叶稀,无花实。五月、七月间采叶阴干。一说藤生,绕木石间。古方治风毒痹厥诸酒,皆用WANG草。今医家取其叶,煎汤热含,少倾间吐之,治牙齿风虫甚效。此木也,而《尔雅·释草》云,葞,春草,释曰,药草、莽草也。郭璞云,一名芒草。WANG音近故尔。然谓之草者,乃蔓生者是也。<br> 《[[梦溪笔谈]]》:世人用莽草者种类最多,有叶大如手掌者,有细叶者,有叶光厚坚脆可拉者,有柔软而薄者,有蔓生者,多是谬误。按《[[本草]]》:'若石楠,而叶稀,无花实'。今考木若石楠,信然。叶稀无花实,亦误也。今莽草蜀道、襄、汉、浙江湖间山中有,枝叶稠密,团栾可爱,叶光厚而香烈,花红色,大小如杏花,六出,反卷向上,中心有新红蕊,倒垂下,满树垂动摇摇然极可玩。襄汉渔人竞采以捣饭饴鱼,皆翻上,乃捞取之。<br> 《[[纲目]]》:此物有毒,食之令人选罔,故各。山人以毒鼠,谓之鼠莽。古方治小儿伤寒有莽草汤。又《[[琐碎录]]》云,思村王氏之子,生七日而两肾缩入,二医云,此受寒气而然也。以硫黄、茱萸、大蒜研涂其腹,以WANG草、蛇床子烧烟熏其下部而愈也。莽草制雌黄雄黄而有毒,误食害人,惟紫河车磨水服及黑豆煮汁服可解,豆汁浇其根即烂,性相制也。<br> 陶弘景:(莽草)上谷远在幽州,今东间处处皆有。叶青、新(新一作辛)烈者良,人用捣以和米纳水中,鱼吞即死浮出,人取食之无妨。<br> 《[[本经]]》:主头风,痈肿,乳肿(一作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杀虫鱼。<br> 《[[别录]]》: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可用沐,勿近目。<br> 《[[药性论]]》:能治风疽,疝气肿坠,凝血,治瘰疬,除湿风。不入汤服。主头疮白秃,杀虫。<br> 《[[唐本草]]》:治难产。<br> 《[[日华子本草]]》:治皮肤麻痹,并浓煎汤琳。风虫牙痛,喉痹,亦浓煎叶,含后净漱口。<br> 《[[本草述]]》:莽草与金牙石,在颤振、谵妄二证胥投之,此愚所谓于气血精微之用,的有相须者也,第难与金牙石例论,为其有毒耳。时珍之说甚明,不得尝试,外治则无不可也。<br> 《[[本经逢原]]》:莽草大毒,善杀鱼、鼠,其性可知。<br> 《[[本经]]》:治疝瘕结气,荡涤在内之宿积也;疗痈肿头风,搜逐在外之邪毒也。但性最猛烈;服之令入瞑眩。<br> 《[[千金方]]》:每与茵芋同为搜风涤恶之峻剂,近世罕能用之,惟毒鱼之外,仅以浴顽痹湿风及煎漱虫牙,然沐时勿令入眼。<br> === 选方 === ①治头风久痛:莽草煎汤沐之,勿令入目。《[[圣惠方]]》<br> ②治痈未溃:莽草末,和鸡子白,涂纸令厚,贴上,燥复易,得痛自瘥。《[[补缺肘后方]]》<br> ③治产后乳痈,初得令消:赤小豆、莽草。上等分为末,苦酒和敷之。《[[经效产宝]]》<br> ④治毒肿:莽草、白蔹、赤小豆。为末,鸡子白调如糊,熁,干即更易上。《[[药性论]]》<br> ⑤治瘰疬,发肿而坚,结成核:莽草一两。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涂于帛上贴之,一日二易。《[[圣惠方]]》<br> ⑥治诸贼风,肿痹,风入五脏。恍惚,并治疥癣杂疮:莽草一斤,乌头、附子、踯躅各三两。四物切,以水和苦酒一升,渍一宿,猪脂四斤,煎,三上三下,绞去滓,向火以手摩病上三百度。耳鼻病,可以绵裹塞之。《[[补缺肘后方]]》莽草膏<br> ⑦治风齿疼,颊肿:莽草五两,水一斗,煮取五升,热含漱吐之,一日尽。《[[补缺肘后方]]》<br> ⑧治牙齿蚛孔,疼痛不可忍,兼有虫:莽草捣罗为末,以绵裹纳蚛孔中,或于痛处咬之,低头吐津,勿咽之,其疼痛便定。《[[圣惠方]]》<br> ⑨治小儿风痫,掣瘲戴眼,极者日数十发。又治大人贼风:莽草、雷丸各一鸡子黄大。化猪脂一斤,煎七沸,去滓摩痛处,勿近目及阴,日凡三四次。《[[外台]]》<br> ⑩治狗咬昏闷:浸椒水,调莽草末敷之。《[[便民图纂]]》<b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莽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