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135.2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莫雷利亞齒龍屬 的原始碼
←
莫雷利亞齒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莫雷利亞齒龍屬'''<br><img src="https://images.dinosaurpictures.org/Morelladon/Morelladon_2F6DC84300000578-0-image-a-3_1450288867542_42cc.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dinosaurpictures.org/Morelladon-pictures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org]</small> |} '''莫雷利亞齒龍屬'''([[學名]]:'' Morelladon'')是一屬己[[滅絕]]的草食性[[硬棘龍類]][[鳥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約1.3億年前[[早白堊世]]的[[西班牙]]。 == 命名及分類 == 2013年,[[國立遠端教育大學]](UNED)和[[馬德里自治大學]]的研究小組在[[莫雷利亞]]''Mas de la Parreta''採石場的''Mas de Sabaté''地 (CMP-MS)發現了一具真鳥腳類動物骨骼。化石準備工作由胡安·米格爾·索萊爾(Juan Miguel Soler)、米格爾·安赫爾·阿吉拉爾(Miguel Ángel Aguilar)、耶蘇·羅約(Jesús Royo)和曼努埃爾·多明戈·加西亞(Manuel Domingo García)等人進行。 2015年,[[模式種]]'''貝氏莫雷利亞齒龍'''(''Morelladon beltrani'')由何塞·米格爾·加蘇拉(José Miguel Gasulla)、費爾南多·埃斯 卡索(Fernando Escaso)、伊萬·納瓦埃斯(Iván Narváez)、弗朗西斯科·奧爾特加(Francisco Ortega)以及何塞·路易士· 桑斯( José Luis Sanz)等人命名和描述。 屬名結合了化石發現地莫雷利亞和希臘語單詞ὀδών(''odoon''),意為"牙齒";[[種名]]紀念維克多·貝爾特蘭(Victor Beltrán),他是負責開發採石場的''Vega del Moll S.A. Company''公司的所有者,化石發現後積極配合該物種的研究工作。 樣本,'''CMP-MS-03''',發現於莫雷利亞組( Arcillas de Morella Formation),一般認為該地層的年齡可追溯到[[阿普第階]]早期,但根據最近的[[孢粉學]]研究,該地層的年代可追溯到[[巴列姆階]]晚期。 該標本由缺少顱骨的部分骨骼組成,包括右齒骨及部分牙齒,七塊脊椎及其神經棘碎片,兩塊肋骨,一個骶骨,兩個人字骨,髂骨,不完整的恥骨和坐骨以及一個右脛骨。 莫雷利亞齒龍是2015年在開放獲取或免費閱讀的期刊中被描述的18個恐龍分類群之一。<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715023246/http://blogs.plos.org/paleocomm/2016/01/06/the-open-access-dinosaurs-of-2015/ The Open Access Dinosaurs of 2015] blogs.plos.org </ref> 莫雷利亞齒龍的分類位置處於[[禽龍類]]中的[[硬棘龍類]],是英國[[曼特爾龍]]的姊妹種。 該物種與同時期的某些英國物種在形態學上的關係比與西班牙特有的[[特魯埃爾德拉帕倫特龍]]和阿里尼奧谷船首龍(Proa valdearinnoensis)更為密切。 == 外型特徵 == 莫雷利亞齒龍是一種中型真鳥腳類動物,體長估計為6米,重2噸。 莫雷利亞齒龍背上的高脊或帆的作用主要被視為在棲息地多變的氣候中用於控制體溫。 此外,據推測,這種"帆"可能也會説明其散熱或用於儲存脂肪。 描述作者指出了一些顯著特徵,這些都是該屬的獨有衍征。 最長的神經棘的高度至少是其椎體高度的4.3倍。 後中脊椎在它們的後關節突和神經棘底部之間有一個非常高且深的凹陷,從前面到後面測量,比底部長2.6倍。 背骶椎的肋骨與骶骨軛融合在一起。 對於第二和第三骶椎,下側龍骨被限制於椎體前部。 第四骶椎的龍骨位置相似,但是又低又寬。 背骶骨和第一骶骨小平面在髂骨的頂部邊緣附近彼此靠近,高於其他骶骨的小平面。 髂骨後刃內側的嵴向後方和上方傾斜,在後刃後部形成一個略微隆起的骨架,指向內側。 坐骨下端由於外側的延伸而具有D形橫截面。 ==參考書目== *《A New Sail-Backed Styracosternan (Dinosauria: Ornithopod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Morella, Spain》、author=Gasulla José Miguel、Escaso Fernando、Narváez Iván、Ortega Francisco、Sanz José Luis、journal=PLoS ONE、2015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莫雷利亞齒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