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78.1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莆仙戏 的原始碼
←
莆仙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D9D919" align= center| '''<big>莆仙戏</big> ''' |- |[[File:莆仙戏.jpg|350px|缩略图|居中|[http://fjpt.wenming.cn/jdtp/201601/W020160126547463591163.jpg 原图链接][http://fjpt.wenming.cn/jdtp/201601/t20160126_2300562.shtml 来自 莆田文明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莆仙戏 '''外文名称''':PuXianXi '''发 源 地 ''':福建莆田市 '''起源时间''':唐朝 '''荣 誉''':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典剧目''':状元与乞丐、春草闯堂等 '''著名演员''':王少媛 '''传承机构''':福建省莆仙戏剧院、莆仙大剧院 '''申报地区''':福建省莆田市 '''批准时间''':2006年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Ⅳ-3 |}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福建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南宋]]时期,在宋杂剧的影响下,福建[[莆田]]、[[仙游]]一带出现了将[[歌舞]]念白综合起来搬演故事的兴化杂剧。明代初年,兴化杂剧吸收[[昆山]]、[[弋阳]]、[[余姚]]、[[海盐]]等声腔的[[艺术]]因素,形成兴化腔,用以演出兴化戏。明清时期,这一戏曲样式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54年,兴化戏正式改称莆仙戏。莆仙戏主要流行于[[福建]][[莆田]]、仙游地区,在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也有流传。 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五千多个,其中《[[王魁]]》、《[[张协状元]]》、《[[刘知远]]》、《[[蔡伯喈]]》等剧目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南戏的艺术风貌,连演七天的“连戏”明显保留着[[中国戏曲]]初期的表演形态。 在莆仙戏的表演体系中,有一些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程序动作,如牵步蛇、雀鸟跳、扫地裙、摸田螺、七下溜等,还有一些动作遗留着傀儡戏表演的痕迹。莆仙戏的唱腔结构属于曲牌体,有音乐曲牌一千多支,锣鼓经三百多种。 莆仙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扎根于民间土壤之内,积淀着由宋到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戏剧[[艺术]]因子,传递出丰富的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形态的“活化石”。此外,莆仙戏对莆田、仙游地区的民俗、语言、社会心理、生活习惯、文化艺术等也具有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传统的表演艺术濒临失传,[[脸谱]]、服饰和音乐声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艺术的独特性正在削弱。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 2006年5月20日,莆仙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3<ref>[http://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3141 莆仙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f>。 2019年11月,莆仙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戏曲简介==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它的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其现存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2011年底,仙游鲤声剧团带着《[[白兔记]]》惊艳[[法国]],作为“巴黎中国戏曲节”受邀的唯一县级剧团,获“最佳传统剧目奖”<ref>[http://www.xijucn.com/html/difangxi/20150707/70087.html 带你走近传承千年的文化血脉:莆仙戏],戏剧网,作者:陈荣富 卞军凯 林剑冰 2015-07-07 09:08 </ref>。2013年5月11日,登上《[[星光大道]]》的舞台。 ==历史渊源== [[File:历史渊源.jpg|350px|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891447887&di=29fce8c604697ba441a34fb3901d14e8&imgtype=0&src=http%3A%2F%2Fupload.art.ifeng.com%2F2015%2F0813%2F1439448965473.jpg 原图链接][http://art.ifeng.com/2015/0813/2471638.shtml 来自凤凰艺术 的图片]]] [[南宋]]时期,在宋杂剧的影响下,福建莆田、仙游一带出现了将歌舞念白综合起来搬演故事的兴化杂剧。 明清时期,是莆仙戏发展、繁荣的时期。明朝莆田文人[[姚旅]]在《[[露书]]》卷八《[[风篇]]》中记载了莆仙戏使用的特殊乐器笛管:“以葭芦为之。莆中谓之芦笛。然亦莆中多此,岂余所见未广耶?”演员的冠饰也很有特色:“弁如帧,但当耳有两手抹耳。余少时于戏场见之,犹有吉祥之意。”长乐人谢肇涮在《[[五杂俎]]》卷十二“物部四”中记日:“莆田多善鼓琴。而多操闽音。”这些诗词都表明了莆仙戏在明清时期的繁荣。 清末,[[京剧]]与[[闽剧]]的传人对莆仙戏产生了很大影响。莆仙戏不但搬演了《[[伐子都]]》《[[挑滑车]]》等武戏,还排演了一批像《[[林则徐禁烟]]》《[[红顶扫马路这样的时装]]》新戏。行当角色在最初仅有生、旦、靓妆即净)、末、丑、贴的基础上.增加了副生、四旦、副靓妆、五旦角色。莆仙、仙游两县共有150余个莆仙戏班,可谓是演者芸芸,观者众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莆仙戏成立了专业剧团,陆续改编上演了《[[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等传统剧目。 1954年,兴化戏正式改称莆仙戏。莆仙戏大部分戏班还保持宋代做场的“锣、鼓、吹”传统,乐队只有司锣、司鼓、司吹三人。 20世纪80年代,中国福建涌现了[[郑怀兴]]、[[周长赋]]、[[王顺镇]]、[[姚清水]]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剧作家群。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剧目,特别是新编历史剧,在福建乃至全中国都独树一帜,被专家称为闽派戏剧。 ==文化特征== [[File:文化特征.jpg|300px|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486056&di=3fdc274fc66b58acfd61016476cc0fe4&imgtype=jpg&er=1&src=http%3A%2F%2Fimg.91ddcc.com%2F14166261601627.jpg 原图链接][http://baiyangzuo.xkyn.com/ss-xmzy4nzywota4ma==.htm 来自水果健康网 的图片]]] ===乐器=== 莆仙戏乐器早期很简单,也像宋元南戏一样只有[[锣]]、[[鼓]]、[[笛]]。鼓用大鼓,锣称沙锣。锣鼓是节制舞台表演的,锣鼓经有300多种,规矩严格。笛称笛管,有[[芦笛]]和[[梅花]]两种。芦笛亦称头管,传自古代筚篥,是莆仙戏独特的吹奏乐器;梅花,一名[[唢呐]],也是莆仙戏的主要乐器。 ===行当=== 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原来只有两生、两旦、靓妆、末、丑7个角色,俗称“七子班”。清末增添了老旦一角,故称为“八仙子弟”。后来逐渐又增添了不少角色,但“靓妆”即“净”一角至今保留了宋代杂剧的称谓<ref>[http://www.xi-qu.com/pxx/zs/8261.html 莆仙戏的角色],中国戏曲网</ref>。 在莆仙戏的行当分类中,旦角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广义上说,旦角指莆仙戏中的一切女性角色,包括[[正旦]]、[[贴旦]]、[[老旦]]等;狭义上说,旦角指正旦,即青衣和闺门旦,通常是剧中的主要角色,例如称为“七班”的“生、旦、贴生、贴旦、靓妆(净)、末、丑”中的“旦”就是指正旦,与贴旦分属两类。正旦通常扮演的是端庄典雅的正派人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下女性美与德的典范,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审视的眼光与价值观。 ===服饰=== 莆仙戏的服装称为“戏衫”,行头简单,只有四篓担:正篓、副篓、头顶篓、四篓。其中正篓之一,上盖凸起似穹,并绘有太极图。内放戏神田公元帅神龛和五色蟒袍、补袍。莆仙戏穿戴有严格规定,依约“穿破不穿错”的原则。主要服装有蟒袍、靠、补袍(官衣)瓦衫、女袄、军背心等。蟒、靠、官衣等用法,和[[京剧]]大同小异。 早期莆仙戏衣,较现在窄短,水袖长只有20厘米左右。近代吸收了[[闽剧]]、京剧的服饰特点有所靠近。盔头特点:形制略小,不求华丽,便于拆卸装合,有些异于其他剧种如状元冠”,类似“额子”,而脑后上方加束发冠。金色加簪花者为“文状元冠”,黑色不加者为“武状元冠”。“企玲”用于“三国戏”,金色的为“[[关羽]]帽”,黑色的为“张飞帽”,白色的为“赵云帽”。反派公子戴“鸭嘴巾”。壮士侠客用“扎巾”。[[孙悟空]]、番兵、李铁拐用“藤箍员外巾”倒戴,加上面具,挂白髯即扮土地爷。 ===代表剧目=== 莆仙戏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截止到2012年,莆仙戏现存的剧目有5000多出<ref>[http://www.xi-qu.com/pxx/qm/8265.html 莆仙戏剧目], 中国戏曲网</ref>,包括《[[活捉王魁]]》《[[蔡伯喈]]》《[[张洽]]》(即《[[张协状元]]》)《[[朱文]]》《[[刘文龙]]》《[[郭华]]》《[[王十朋]]》《[[刘知远]]》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莆仙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扎根于民间土壤之内,积淀着由宋到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戏剧艺术]]因子,传递出丰富的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形态的“[[活化石]]”。此外,莆仙戏对莆田、仙游地区的民俗、语言、社会心理、生活习惯、文化艺术等也具有影响。 ===传承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传统的表演艺术濒临失传,[[脸谱]]、服饰和音乐声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艺术]]的独特性正在削弱。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 ===传承人物=== {| class="wikitable" |- | [[王少媛]],女,1965年10月2月生,2009年6月,王少媛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莆田市申报,项目名称:莆仙戏<ref>[http://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836 王少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f>。 |- | [[吴镇勋]],男,2017年12月28日,吴镇勋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莆田市申报,项目名称:莆仙戏。 |- | [[朱石凤]],男,1927年11月生,2008年2月15日,朱石凤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莆田市申报,项目名称:莆仙戏。 |- | [[黄宝珍]],女,1934年8月生,2008年2月15日,黄宝珍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莆田市申报,项目名称:莆仙戏。 |- | [[谢宝燊]],男,1934年12生, 2012年12月20日,谢宝燊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莆田市申报,项目名称:莆仙戏。 |} ===保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队扩大,约有十多人,莆仙戏成立了专业剧团,陆续改编上演了《[[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等优秀传统剧目。 2010年1月8日,20部优秀莆仙戏剧目福建侨乡莆田市艺术馆里录制。 ==社会影响== ===重要演出=== {| class="wikitable" |- | 2013年,新编莆仙戏《[[江梅妃]]》参加省第25届戏剧会演。 |- | 2018年2月27日,莆仙戏剧院受邀赴泉州参加古老剧种“元宵演出周”展演活动。 |- | 2018年12月3日,莆仙戏剧院参加福建第七届艺术节。 |- | 2019年10月2日,莆仙戏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开幕。 |} ===荣誉表彰=== 莆田市先后有30多个剧目在省级以上会演中获得头奖。其中,《[[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新亭泪]]》、《[[秋风辞]]》、《[[鸭子丑小传]]》都获得过全国剧目评比头奖,《[[江上行]]》分别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第七届艺术节“文华奖”。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600多个剧团移植上演莆仙戏《春草闯堂》,300多个剧团移植排演《状元与乞丐》。《团圆之后》、《秋风辞》被列入中国当代十大悲剧,《春草闯堂》被列入中国当代十大喜剧。一个剧种有3个优秀剧目同时列入全国20大剧目,这在其他剧种里是不多见的。 在全国第17届戏剧演员“梅花奖”的角逐中,莆仙戏名旦王少媛荣膺殊荣。 2009年新编莆仙戏历史剧《[[天子与娇客]]》参加福建省第24届戏剧汇演,一举夺得优秀剧目、剧本、优秀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优秀表演、演员等7个有分量的奖项。 2011年底,仙游鲤声剧团带着《[[白兔记]]》惊艳法国,作为“[[巴黎中国戏曲节]]”受邀的唯一县级剧团,获“最佳传统剧目奖”。 2013年,新编莆仙戏《江梅妃》参加省第25届戏剧会演,获得了“优秀剧目奖”。 2013年,新编莆仙戏《江梅妃》参加省第25届戏剧会演,获得了组织奖。 ==视频== ===<center>莆仙戏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莆仙戏《春草闯堂》王少媛主演</center> <center>{{#iDisplay:q0122hkhvmd|650|480|qq}}</center> <center>莆仙戏张协状元的由来</center> <center>{{#iDisplay:d0536b0arbn|650|480|qq}}</center> <center>莆仙戏【江梅妃】全剧</center> <center>{{#iDisplay:f0531i9syv1|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莆仙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