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8.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茵怡花園 的原始碼
←
茵怡花園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茵怡花園'''<br><img src="https://www.hkhs.com/imagecache/type/housing_archive/uid/29/size/780x468/RE_VH_overview.jpg?vid=3"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khs.com/tc/housing_archive/id/29 圖片來自hkhs]</small> |} '''茵怡花園'''是[[香港]]的一個房協綜合式屋邨,位於[[新界]][[西貢區]][[寶琳]]貿泰路8號(將軍澳市地段35號)、將軍澳第19B區,是[[香港房屋協會]]歷來所發展的最大規模'''「甲類出租屋邨」'''及'''「住宅發售計劃」'''項目。 == 屋苑介紹 == 茵怡花園佔地2.1公頃,共設有6幢35至50層出售住宅大廈共1894個出售單位、1幢36層出租大廈共971個出租單位及6項政府/團體/社區設施。 屋苑單位間隔四正,糅合日照、空氣對流、消減噪音等環保建築新科技,盡用自然地理優點。茵怡花園由[[吳享洪]]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當年在吳享洪建築師有限公司任職時,也是該項目設計團隊的其中一員,其後他也在香港環保建築的書籍中、發表過講述茵怡花園的環保建築設計的文章。 屋苑項目由[[協興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工程合約總值十億港元,並於1996年至1997年分期落成及入伙。 茵怡花園為香港首個環保建築,茵怡花園憑著其嶄新環保建築設計意念,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1998年的銀牌獎,同年[[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的建築設計也獲同一獎項。 == 屋苑資料 == 茵怡花園第1座至第6座為「住宅發售計劃」的樓宇,形式和申請資格與[[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類同<ref>{{Cite web |url=http://www.hkhs.com/vh/apply.asp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1-04-1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419160401/http://www.hkhs.com/vh/apply.asp |archive-date=2010-04-19 |dead-url=yes }}</ref>,供而第7座則為房協保留作[[甲類出租屋邨]]用途。 == 特色 == 1992年,茵怡花園的建築師吳享洪將[[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流行的環保建築的嶄新意念帶來香港,並且用於設計茵怡花園;在設計本園時,建築師參考過日照測繪(Solar Mapping)及[[風洞]]模擬測試(Wind Tunnel Modelling)的結果來設計茵怡花園,故此每幢大廈的樓層數目會因應路面聲響與窗戶景觀而有所不同,又配合空氣[[對流]]結構,致使家居倍覺開揚清爽之餘、更可節省能源。 茵怡花園的外牆設置[[隔音屏障]],其平台花園[[拱門]]亦裝設防風帳篷(Tensile Fabric Canopy),加上廣泛栽種繁茂[[植物]]。另外,每戶住宅裝妥低水量坐廁,除減少泵水耗電及排污耗水外,亦收節省能源之效。茵怡花園亦因為是香港首個環保設計建築,當時也引起不少香港的大學的研究和關注。 == 建築設計 == === 節能的建築規劃 === 大廈的設計佈局以「光可進屋,風可過窗」的原則為基礎,並以[[被動式節能設計]]方法為主。 === 自然風的控制 === 大廈的設計是要捕取周邊的微[[風]]作夏季取涼之用,所以大廈按盛行風方向及風洞模擬測試(Wind Tunnel Modelling)數據來決定窗戶位置及數目,以確保住宅單位有最佳通風效果。沿著屋苑橫向軸線的三幢大樓下方留出一個大空間用作通風,並形成一道通風廊。為取得自然通風,大廈的平面設計佈局,盡量以長條形(Linear)代替傳統的十字型(Cruciform)平面設計佈局,並在立面加設多個通風口,使大廈內部有更好的對流通風效果。 為免大廈使用者在平台上讓倒風(Downdraught)影響,建築師透過[[风洞|風洞]]模擬測試(Wind Tunnel Modelling)數據來決定有蓋行人道位置,以及在平台留有洞口利用從高空衝下來的倒風(Downdraught)作停車場自然通風之用。而在[[天井]]位置也有設施,以煙囱效應(Stack Effect)作熱壓自然通風之用,確保住宅單位的洗手間及廚房有良好通風效果。 原先建築師打算在茵怡花園第三及四座中間的連接處,設置大型[[空中花園]],後來因大跨度的結構會令建築費高昂,又不易保養和管理,不合成本效益,所以房協要求取消大型空中花園,改為在第2,3,4及6座出售大廈的連接處,每3層設置一個小型空中花園,並連同毗鄰的住宅單位出售給個別小業主,以增加售樓收益及有利天井的自然通風。 === 回應太陽輻射的設計 === 為了控制[[太陽輻射]]令住宅單位增加熱力,大廈在天台設了擋陽蓬,蓬上設反光板確保室內光線充足,在22-24樓已裝設擋陽板及在部份低層單位外牆裝設混凝土格子形裝置,用作擋陽及隔聲。並採用電腦模擬測試計算擋陽面積,以及各種裝置所伸出之長度。除了照明外,太陽輻射的熱力也能用於外部晾衣,建築師於良好的受光位置及空氣流通處設晾衣架,並以多孔[[鋁]]板作屏蔽,以建築設計減少住戶使用乾衣機的大量耗電。原先建築師打算在茵怡花園天台裝上太陽能熱水器,後來因當時的太陽能熱水器購買及保養費用高昂,而只能提供有限熱水給頂3層住戶,不合成本效益,所以房協要求取消該項裝置。 === 減少噪音的設計 === 部份低層單位外牆裝設[[混凝土]]格子形裝置,用作阻隔來自[[將軍澳隧道公路]]的[[噪音]]。在設計立面前,聘請聲學顧問以聲學模型試驗以預計噪音所帶來的效果。此外,部分大廈也根據地契要求,後退至寶康路的行人路起計30米或設於庭園之後,加上10米高[[隔音屏障]]及花槽,來減少噪音,以達致環保署的噪音標準。 === 廢水處理 === 單位內已裝設低水量坐廁,以節省沖廁用水(屋苑落成時將軍澳區是用[[淡水]]沖廁,現已改作[[鹹水]])及泵水耗電。以及,以經過處理的廢水用作灌溉植物之用。 === 選材 === 香港的建築地盤消耗大量木材,這對自然環境有害的。因此,在茵怡花園的施工階段,鼓勵承建商使用其他可循環再用的物料,如:採用塑膠,金屬,軟木等模板;採用劃一細部設計以節省模板。茵怡花園採用具FSC認證的木材產品、也採用耐久的裝飾物料,如花崗石等,並採用本土低能量建築材料及可循環再用的物料。在出租大廈單位內採用靈活間隔設計,以免在改動或擴建時浪費大量建築物料。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茵怡花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