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6.26.15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茅塞顿开 的原始碼
←
茅塞顿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茅塞顿开</big> ''' |- | [[File:857-160924104UE45.jpg|缩略图|居中|[http://uploads.xuexila.com/allimg/1609/857-160924104UE45.jpg 原图链接][http://www.xuexila.com/chengyu/jielong/1546615.html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máo sè dùn kāi</big> ''' |- | align= light| '''近义词''' :[[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反义词''' :[[冥顽不灵]]、[[茫然不解]] '''出 处''' :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 '''体 裁''' :[[成语]] '''释 义''' :一下子打开了被茅草阻塞的路。 |}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ref>[https://www.5068.com/zaoju/569550.html 以茅塞顿开造句|字词解析],2018-04-10</ref>,汉语成语,意指一下子把茅草堵塞的道路打开了,比喻原本闭塞的思路,因为受到启发,立刻理解、明白。出自《孟子·尽天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解释== 茅:茅草;塞:堵塞;顿:顿时,立刻;开:开通,通顺。原意:一下子打开了被茅草阻塞的路。 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豁然开朗]],突然理解、领悟了某种道理,解开了心中的疑问。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典故== 孟子谓高子(1)曰:“山径之蹊(2)间,介然(3)用之而成路;为间(4)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注释=== (1)高子:齐国人,孟子的学生。(2)径:山路。溪:人行处。山径之蹊泛指很窄的山间小路。(3)介然:本指意志专一而不旁骛,这里是经常不断的意思。(4)为间:即“有间”,短时,为时不久。 ===原文翻译=== 孟子对高子说:“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赏析===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话说天下大势,规划三国鼎立蓝图。刘备听完以后,离开坐位向[[诸葛亮]]拱手谢道:“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这“顿开茅塞”作为一个相关成语,其语源正出于孟子这里,没有“茅塞”,谈何“顿开”呢? 诸葛亮开刘备之茅塞,孟子开高子之茅塞,假如你我的心被 茅草塞住,又请谁来“顿开”呢? 恐怕只有靠自己了罢。 好在,“这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心路也是一样。 多走走,介然用之,“茅塞”虽然不一定会“顿开”,但总会有开启的时候吧。何况,“介然用之而成路”,不被“茅塞”的可 能性也不是没有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 “学而时习之”是不是心路的“介然用之”呢? 如果是,那孔圣人是不是能够使你的“茅塞”顿开了呢?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作品出处=== 《介然用之,茅塞顿开》选自《孟子·尽心章句下》。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近义词==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涣然冰释]] 、[[拨云见日]] 、[[醍醐灌顶]] 、[[柳暗花明]] ==反义词== [[冥顽不灵]] 、[[茫然不解]] 、[[三思不解]] 、[[一窍不通]] ==视频== {{#ev:youku|XNjIxMzgzNzc2|640|center|茅塞顿开:交换的本质并非等价|frame}}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返回「
茅塞顿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