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0.1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英语文学 的原始碼
←
英语文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英语文学1.jpg|缩略图|[https://img11.360buyimg.com/n1/jfs/t163/173/788689517/383221/744f9839/5398fdeaNe1c3263d.jpg 原图链接] 英语文学 [https://item.jd.com/11403506.html 来源于京东]]] '''英语文学'''({{lang-en|English literature}}),指用[[英语]]写成的[[文学]]作品。<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68323066 如何欣赏英语文学作品? - 知乎] 2020年1月11日 - 在很多人看来,文学作品赏析是很“高大上”的东西。学习英语这么多年,我们或多或少也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总觉得隔绝瘙痒,完全品不出“文学”的味道来。...</ref> ==简介== 作者不一定是来自[[英格兰]]。如[[约瑟夫·康拉德]]是[[波兰]]人,[[罗伯特·伯恩斯]]是[[苏格兰]]人。[[詹姆斯·乔伊斯]]来自[[爱尔兰]],[[爱伦·坡]]来自[[美国]],[[萨尔曼·鲁西迪]]来自[[印度]]等。<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565 学习英语文学(English Literature)专业是怎样的感受? - 知乎] 2020年1月15日 - 在国内和国外学习英语文学(English literature)专业的感受,课程设置和其他英语专业(比如应用语言学,翻…</ref> 在学术界,“英语文学”经常都在致力于“英语研究”的部门或项目中进行分析与批评。原因在于英格兰的前殖民地都发展出了自己的英语文学,这些地方所使用的英语互相也有区别。所以英语文学随著英语在世界上的变化而发展出了形形色色的分支。 [[美国文学]]中的英语作品可以算作英语文学的一部分,但通常是按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处理;[[爱尔兰文学]]也是如此(但本文涉及在英国活跃的爱尔兰文学家)。 而[[英国文学]]和英语文学虽然重複的部分很多,但包括来自[[大不列颠]]其他地区和语言的文学,所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0c4214230722192e4536f65f.html 英语专业文学类论文题目_百度文库] 4页 发布时间: 2019年09月05日 英语专业文学类论文题目 - 五、英语文学类毕业论文选题 121. The Independent Spirit of Hester Brynne in The Scarlet Letter 《红...</ref> == 古代文学 == [[File:英语文学2.jpg|缩略图|左|[http://img3x9.ddimg.cn/32/23/1900654799-1_e_1.jpg 原图链接] 英语文学 [http://detail.dangdang.com/picture/1900654799.html 来源于当当网]]] 威尔士和罗马时期留下来的遗产,几乎被低地[[日耳曼]]民族(随后是[[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彻底摧毁,所以直到中世纪早期才出现第一批英语文学。当时使用的语言是各种盎格鲁萨克逊方言,其中得到普遍承认的最早的“英语”文本是[[卡德蒙]]的讚美诗(Cædmon's hymn)。 早期不列颠文化中,口头传唱的传统非常盛行,大多数文学作品写出来就是为表演用的。[[史诗]]很受欢迎,但是只有一首《[[贝奥武夫]]》流传到了后世,现在已经视作盎格鲁萨克逊人的民族史诗。 现存的手稿中,很多盎格鲁萨克逊语诗句可能是从大陆上的早期[[维京人|维京]]或日耳曼战争诗歌“弱化”改编而来,不过当时的那些方言却和今天的[[挪威语]]甚至[[冰岛语]]非常相近。这类诗歌传入英格兰时,仍然是遵循口头继承的传统,辅音[[押头韵]]的大量存在也帮助了盎格鲁萨克逊民族记忆这些诗歌。 这种韵律是[[日耳曼语族]]的一个特点,不同于[[罗曼语族]]的元音押尾韵。但当[[坎特伯雷的圣奥古斯丁]]和其门徒建立早期的[[基督教]]修道院时,书面文学才正式登场;而且很可能为了照顾基督教读者而对这些文学进行了改编。 抛开比较原始的诗句外,维京战争诗歌仍然充满了血腥和仇恨,诗中频繁的押韵描绘出在阴霾的天空下刀光剑影的画面,总是留给读者一种危险就在眼前的感觉。没有事物能够永垂不朽,贝奥武甫罄尽一生与怪兽战斗,但最终死在它手中。这种世事无常、繁花开尽终有时的悲哀渗透进了基督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文学未来的发展。 例如,[[何处是]](ubi sunt)的主题反复出现在《[[哈姆雷特]]》中,很多[[詹姆士六世及一世|詹姆士一世]]时期的诗歌更是极其明显。除去复-{辟}-时期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相对轻鬆乐观外,忧鬱与焦虑的主题受到英语作家广泛的偏爱,从哥特小说、前浪漫主义一直到近代浪漫主义的诞生都弥漫著这种情绪。 另外古代英语诗歌可以大体分为两类:宗教诗和世俗诗。<ref>[http://yywx.hhtc.edu.cn/ 英语文学] yywx.hhtc.edu.cn/ 由于该网站的robots.txt文件存在限制指令(限制搜索引擎抓取),系统无法提供该页面的内容描述 - 了解详情</ref> == 中世纪文学 == [[威廉一世 (英格兰)|威廉一世]]1066年征服英格兰后,也带来了[[诺曼语]],不过[[古英语]]诗歌仍然继续传播,古英语也仍在广泛使用。13世纪早期英格兰独立后,英语才真正开始转变。随著诺曼人进入主流文化,[[法语]]也渗入社会下层,改变了很多古英语的语法和辞彙。 虽然英语并没有转变成罗曼语言,不过[[乔叟]]的英语比之前一个世纪的英语要贴近今日很多。一般英语使用者读乔叟的作品([[中古英语]])是有困难的,但仍能领会大意;读《贝奥武夫》就必须要用近现代译本了。 中世纪末期(1200-1500),骑士爱情的主题进入英格兰,作家们开始书写浪漫作品,形式有韵文或散文等。最著名的作品是[[亚瑟王]]的故事。诗歌《[[高文爵士与绿骑士]]》就包含了当时文学的很多重要特徵:亚瑟王时期的背景、侠义骑士的行为举止和宗教寓意等。 此时期的[[英语戏剧]]非常宗教化。城镇中上演[[神秘剧]](mystery plays)庆祝主要的宗教节日,相对不太正式的面具哑剧(Mummers play)也传达著基督教的思想。 英格兰文学史上第一位大作家是[[杰弗里·乔叟|杰弗瑞·乔叟]](1340-1400)。他使用[[中古英语]]写作,最著名的作品为《[[坎特伯雷故事集|坎特伯里故事集]]》,是一群去[[坎特伯里]]的朝圣者在旅途中各自讲述的故事,敍述形式迥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因此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和故事的内容也是形形色色。 虽然乔叟是英语作家,他也受到了欧洲文学发展的啓发,特别是[[义大利]]。《坎特伯雷故事集》深受[[薄伽丘]]的《[[十日谈]]》的影响。[[文艺复兴]]已经逐渐向不列颠传来。<ref>[http://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2049279 英语文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智慧树网] 6天前 - 课程带你熟悉英语文学中的三大体裁:小说、诗歌、戏剧。通过对文学要素的介绍与文学文本的分析,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学中小说、戏剧与诗歌各文类的特...</ref> ==文艺复兴== {{see also|英国文艺复兴}} 1476年印刷家[[威廉·卡克斯顿]]将[[印刷]]机引入英格兰后,[[白话文学]]开始蓬勃发展。[[宗教改革]]带来了白话文的礼拜仪式,最终产生了《[[公祷书]]》,对英语文学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英语文学的文艺复兴一直延伸至17世纪中叶[[查理二世]]复-{辟}-为止,在戏剧、诗歌等方面产生了[[#戏剧|莎士比亚]]、马洛、斯宾塞、琼森等一批闻名世界的文学大师。 ===伊丽莎白时期=== [[伊丽莎白时期]]([[伊丽莎白一世]]于1558年至1603年在位)的英格兰社会从几近分裂的混乱状态逐渐发展到富有强大,因此称作英格兰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英语文学也是盛极一时,尤其是在[[戏剧]]方面。 ====戏剧==== [[义大利文艺复兴]]重新发现了[[古希腊]][[古罗马|罗马]]戏剧,开始与传统的中世纪神秘剧渐行渐远。意大利剧作家尤其对[[塞内卡]](Seneca)感兴趣,他是古罗马时代有名的悲剧作家和哲学家,是[[尼禄]]和[[普劳图斯]]的导师。不过,意大利悲剧有一点和塞内卡的理论不同:允许在舞台上展现血腥与暴力;在塞内卡的戏剧中此类场景都是通过角色敍述出来的。 英格兰的剧作家对意大利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一大群意大利演员在[[伦敦]]定居下来。[[乔凡尼·傅罗瑞]]将很多意大利辞彙和意大利文化介绍进英国。伊丽莎白时代动荡不安,意大利多起政治暗杀使民衆对[[教廷]]的恐惧有增无减。所以,将这种暴力呈现在舞台上,对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格兰观衆来讲更有感情淨化宣洩的作用。 [[莎士比亚]]便出现在这个时期。他借鑑早期伊丽莎白戏剧的传统,创作出了至今仍没有其他英语戏剧能够超越的钜作。虽然他作为诗人和剧作家出名,但本身并不是从事文学职业,可能接受的正式教育也不多。当时律师、贵族等“大学才子”(university wits)垄断了英语舞台,他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类,但极有天赋,多才多艺。 莎士比亚在成为诗人之前也做过演员,在戏剧之外的工作也让他有很强的优势。他的作品很少单调,因为面对的观衆群很广,各个阶层的人都能从中找到感兴趣的东西。虽然很多戏剧都比较成功,但他在晚期(詹姆士一世统治早期)才写出自己最高峰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马克白]]》、《[[终成眷属]]》(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暴风雨 (莎士比亚)|暴风雨]]》等。莎士比亚的辞彙量大得惊人,后世的英国作者们都多多少少受到他艺术上或语言上的影响。 伊丽莎白戏剧领域其他著名人物有[[克利斯托夫·马洛]](1564-1593)、[[托马斯·德克]]、[[约翰·弗莱彻]]和[[弗朗西斯·博蒙]]等。20世纪小说家和评论家[[安东尼·伯吉斯]]认为,如果马洛不是29岁时在酒馆斗殴中被捅死,凭藉他的才华能够与莎士比亚一争高下。马洛只比莎士比亚晚几个星期出生,因此应该对他非常熟悉。但马洛的戏剧主题不同,著重强调文艺复兴文人的道德问题。他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带来的新事物既着迷又恐惧。 戏剧《[[浮士德博士]]》(Doctor Faustus)中借鑑了德国的传説,讲述了一位科学家和魔法师浮士德博士为渴求科技与魔鬼定下契约的故事。马洛本人的生活非常放浪,不过很多人怀疑这只是掩盖,他其实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密探;他的死是王室的敌人预先策划的。马洛作品使无韵体诗文更加完善,将活力和宏伟加入其中,夸张法也是他常用的手段之一。 博蒙特和弗莱彻虽没有马洛出名,但在当时也受欢迎。学界普遍认为他们帮助了莎士比亚完成了一些巅峰时期的作品。“城市喜剧”的形式也在这个时期得以发展。 ====诗歌==== 16世纪末期,英语诗歌的特点是语言複杂精美,有海量对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引用典故。这段时期最著名的诗人包括[[埃德蒙·斯宾塞]]和[[菲利普·锡德尼爵士]](Sir Philip Sidney)。斯宾塞的名作有《仙-{后}-》(The Faerie Queene),由于他的诗韵律精美,也被称为“诗人中的诗人”。 除戏剧外,莎士比亚也通过改编[[彼特拉克]]的模式创造出英语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十四行诗]]。十四行诗由外交官和诗人托马斯·怀亚特在16世纪早期引入英国。随著印刷文学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用于谱曲的诗歌也流行起来。 ===詹姆士一世时期===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詹姆士一世]]于1603年至1625年在位,这段期间内英国的建筑、艺术、文学都独具特色。 ====诗歌==== 除去莎士比亚外,17世纪早期的主要诗人包括[[约翰·多恩]]和其他玄学派诗人。受到欧陆[[巴洛克]]风格的影响,同时选用基督教[[神祕主义]]和情色主题,玄学诗歌运用[[圆规]]、[[跳蚤]]等新奇的或“没有诗感”的物体来达到惊奇的效果。诗中体现出来的恐惧和焦虑也象徵著近代地理科学发现对传统思想的衝击。邓恩的代表集是《歌与十四行诗》(Songs and Sonnets),他的诗体现出来的内容和感受非常现实,并没有太强的诗化色彩。 ====戏剧==== 如上所述,莎士比亚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都是在此时期完成。他死后,诗人和剧作家[[本·琼森]]在这个时代最为著名。不过,琼森的审美观事倾向于中世纪的,而不是[[都铎王朝]]。他笔下的角色都遵循著旧时的“[[体液理论]]”。琼森强调四元素的不同造成了人的行为差异,创造出已经有些陈词滥调的形象;而莎士比亚早已转向了近代心理学。 但琼森对文体的掌握得心应手,也是个出色的讽刺大师。他写的《狐坡尼》(Volpone)就讲述了一群骗子被另一个骗子高手戏耍的故事,表达了善恶有报的主题。 其他与琼森风格相近的作家有博蒙和弗莱彻。他们两人合作也创作出精彩的喜剧《烧火杵之王》(The Knight of the Burning Pestle),对新生的[[中产阶级]]和暴发户进行了讽刺。两个人作品的主要价值之一在于,他们描绘了[[封建主义|封建制度]]和[[骑士]]精神早已经变成了势利的象徵,而新兴的社会阶层正在逐渐昇起。 这个时期内,“复仇戏剧”(revenge play)也很流行,主要人物是[[约翰·韦伯斯特]](John Webster)和[[托马斯·基德]]。[[乔治·查普曼]](George Chapman)也写了两篇复仇悲剧,但他主要的贡献是翻译了《[[荷马史诗]]》。译本对其后所有的英语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世的[[济慈]]也是受到了荷马史诗的啓发才写出了很多著名的诗篇)。 ====散文==== 詹姆士一世的[[钦定版圣经|英皇钦定本]]《[[圣经]]》是当时英国历史上最大的翻译工程之一,1604年开始,1611年结束。从威廉·丁道尔开始,一直有人致力于将《圣经》翻译为英文,发展到这时达到了顶峰。英皇钦定本成为[[英国国教]]([[圣公会]])的标准版本,也是英语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詹姆士一世亲自领导这个项目,监督下属的四十七位学者。1970年后完成了一部更准确的译本,其后也出现很多版本;不过相比较而言詹姆士一世的诗句最为出色,格律模仿了[[希伯来语]]原文的韵文。 [[培根]]是这时期另一位散文家,在文学上的代表作有文笔优美的《散文集》。 ===查理一世时期=== [[查理一世]]于1625年至1649年在位,期间国王和议会衝突不断,最终爆发[[英国内战]]。保王党诗人(Cavalier poets)的作品是这个时期比较有名的文学。这些诗人是在英国内战中支持查理一世的一派,包括琼森等。 ===共和与护国政体时期=== 1649年至1660年为[[英格兰联邦|共和时期]],中间(1653年-1659年)则穿插著[[英格兰联邦-护国公时期|护国政体时期]]。这段时间清教统治者严禁公开的戏剧表演,给英语戏剧的发展造成沉重打击。 [[约翰·弥尔顿]]在这个时期很活跃,著名散文有《[[论岀版自由]]》等。 [[玄学诗人]]安德鲁·马维尔在这段动荡的时期内也很有名。 日记作家[[约翰·伊夫林]]和[[萨缪尔·佩皮斯]]也描绘出了当时的文化与社会景观。 == 新古典主义文学 == 英语文学的新古典主义时期,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起,到1798年浪漫主义宣言《抒情民谣集》岀现结束。18世纪的英格兰受到法国起源的[[启蒙运动]]影响,称作“啓蒙时代”或“理性时代”。诗歌风格非常古典;现实风格的小说十分流行;哥特式小说也很有市场;到18世纪末时,感伤主义小说也逐渐兴起,最终由浪漫主义取代继承。 === 复-{辟}-时期 === 查理二世于1660年(实际)至1685年在位(复-{辟}-时期则一般延伸至1689年)。其间诗歌、戏剧、散文等体裁的分段时间并不相同,但大体都于17世纪末期结束。 ==== 戏剧 ==== 允许剧院重新开张后,出现了“复辟喜剧”形式,对新贵族和崛起的[[资产阶级]]进行讽刺。前一代人的社会动荡不安,随之引发社会人群大规模的阶层流动,这些都为“礼俗喜剧”(comedy of manners,也译作世态喜剧、社会风情喜剧等)提供了素材。第一位职业女性英语[[小说家]]、剧作家[[阿芙拉·班]]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爱尔兰岀生的[[威廉·康格里夫]]也是复-{辟}-喜剧最有名的剧作家之一。 ==== 散文、小说 ==== [[约翰·班扬|约翰·本扬]]创作了英语文学中最著名的[[宗教]][[寓言]]故事《[[天路历程]]》,风格借鑑自英文《[[圣经]]》,笔法具体详细又十分生动,即使是社会最底层的民衆也能够阅读。全篇贯穿著“生命即旅程”的主题。 ==== 诗歌 ==== [[约翰·弥尔顿]]在1667年出版经典的宗教史诗《[[失乐园]]》,在强调自由意志和选择的基调上讲述了圣经中人类堕落的故事;除此之外还著有《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约翰·德莱顿]]也是有名的诗人、文学批评家和剧作家。他最高成就在讽刺诗方面,押韵偶句也十分出色。他的诗歌被蒲柏和约翰逊等人借鑑,在18世纪的影响很大。 === 奥古斯都时期 === 在当代文学批评界的时间划分中,英语文学的奥古斯都时期(Augustan Age)大体岀现在1700年至1760年左右(有人认为可以延伸到1789年),其间在位的君主有[[安妮女王]]、[[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或加上[[乔治三世]])。 这段时期英语小说迅猛成长,讽刺文学遍地开花,戏剧从偏重于政治转向通俗的情节剧。当时[[资本主义]]蓬勃发展、[[重商主义]]成为一门正式的价值体系,贸易经济深入人心,哲学上[[经验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 诗歌 ==== 不少诗人很大程度上受到古拉丁文学的啓发,体裁极为正式,在[[亚历山大·蒲柏]]的作品中能清晰体现岀来。蒲柏本人坚定支持新古典主义的发展,他认为当时社会的现存体制已经很理想,但也非对道德、文化的急速沦丧视而不见。他的代表作有《秀髮劫》(或《夺髮记》)、《论人》、《论批评》和《笨伯咏》等,也翻译了《[[奥德赛]]》和《[[伊利亚特]]》。 [[托马斯·格雷]]1751年写成《[[墓园挽歌]]》(或《乡村墓园挽歌》、《挽歌辞》等)是英语文学中最著名的挽歌之一。格雷写作十分谨慎、极为斟酌用词,注重形式和诗句的完美。诗歌外观精美,诗意複杂间接,人工雕琢的迹象十分明显。当时很多人都属于这一派,称作[[墓园诗人]](有时候也叫“前浪漫主义诗人”),抒发著忧鬱的情绪和对自然的热爱。 ==== 小说 ==== 英语[[小说]]直到18世纪才开始广泛流行。到18世纪中叶时,经过知名作者的努力,小说形式已经完全巩固了地位。 * [[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在当时非常流行。鲁滨逊象徵著当时英国社会典型的[[中产阶级]]形象:[[大英帝国]]的建设者,先锋[[殖民]]者,辛勤劳动和[[清教徒|清教]]坚忍性格的化身。 *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经典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出版于1726年,其中的“小人国”也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一部分。但原书的主要目的在于讽刺当时英国社会和政府中各种荒诞可笑的现象,小说中其他三个国家,尤其是“天空之城”犀利揭露了人类社会的弊病和恶习。 * [[亨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完成于1749年,对人性善恶有深刻的描绘。菲尔丁认为,小说的目的不应该只有娱乐,也要指导读者,要通过真实描写现实生活来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他试图保留古典作品中的史诗风格,同时又忠于现实。语言轻鬆亲切、惟妙惟肖;词句逻辑性很强,也很有韵律;作品的整体构架也经过精心的设计。 * [[劳伦斯·斯特恩]]的《[[项狄传]]》创作于1760-1770年中,风靡全欧。书中所用的风格是后世[[意识流]]作品的前身。 * 偏爱[[书信体小说]]的[[塞缪尔·理查逊]]在1740年出版了《帕蜜拉》,1748年出版了《克拉丽莎》。他的作品十分注重宣扬当时的正统道德观,尤其是最有名的这两本都是在讲述妇女的贞操品行。理查逊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小说家,作品影响到了[[让-雅克·卢梭|卢梭]]、[[歌德]]、[[珍·奥斯汀]]等人。 * [[托比亚斯·斯摩莱特]]是[[苏格兰]]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狄更斯影响很深。 ==== 戏剧 ==== [[爱尔兰]]剧作家[[理查·布林斯利·谢瑞登]]的经典之作是1777年的《[[丑闻学校]]》(或《造谣学校》),文学界认为此剧是英语“礼俗喜剧”的巅峰之作之一。他的戏剧经常强调人类的道德性。 当时同样出名的剧作家还有爱尔兰的[[奥利佛·戈德史密斯]],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屈身求爱》。 ==== 其他 ==== [[塞缪尔·约翰逊|撒姆尔·约翰逊]]1755年完成了第一部英格兰人写成的英语字典。除此之外,他还是有名的文学批评家、诗人、散文家、传记作家等。他非常著重人类愿望的虚荣性,在文学创作上标准相对保守,强调作者应该领会普世的真理。 == 浪漫主义文学 == [[蒸气机]]的运用使英格兰城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使城镇扩大,[[圈地运动]]和农场私有化使乡村人口迅速减少。很多失去土地的贫农涌进城市到工厂里工作。五个词的含义改变:industry([[工业]],曾指创新)、democracy([[民主]],曾是贬义词,指暴民统治)、class(带上了[[阶级]]含义)、art([[艺术]],原来的意思只有工艺、手艺)和culture([[文化]],原来只和务农有关)。 与此相反,工人们的惨境、新生的阶级衝突和环境污染使人们对都市化和工业化产生了厌烦情绪,促使文学家转而重新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人们将大地母亲视做唯一的智慧源泉,机器带来的丑陋只有大自然才能够将其化解。[[法国]]啓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卢梭]]十分强调[[自然]]和[[本能]]相对[[文明]]的优越性,这种思想很快就为几乎所有欧洲诗人接受。 英语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一般认为从1798年《抒情民谣集》发表正式开始(之前有几位先驱),到1832年[[司各特]]爵士辞世和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通过结束。当时在位的君主有[[乔治三世]]、[[乔治四世]],还可以算上[[威廉四世 (英国)|威廉四世]]。 === 先驱 === [[威廉·布莱克]]和[[罗伯特·彭斯]]。 === 湖畔派诗人 === 英格兰首先出现的浪漫主义文人是[[湖畔派诗人]]等一小群友人,包括[[骚塞]]、[[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等。他们为文学界注入了新鲜的情感主义和内省的理念;英语文学中第一部[[浪漫主义]]宣言就出现在《[[抒情民谣集]]》的前言中。这部集子大部分都是华兹华斯的功劳,柯勒律治也贡献了著名的《[[古舟子咏]]》。 不过两人对浪漫主义的理解大相迳庭:柯勒律治努力要把超自然的事物现实化(就像今日的科幻电影中运用特殊效果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一样);华兹华斯则希望通过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或湖区的自然风光来使读者自己进行丰富的想象。 === 积极浪漫主义 === “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包括[[拜伦]]、[[雪莱]]、[[玛丽·雪莱]]和[[济慈]]等,和第一批湖畔诗人描写田园风光不同,他们的作品鲜明体现岀对抗传统的战斗性。 * [[拜伦]]受19世纪讽刺文学的影响很深,在这几人当中是最“不浪漫主义”的。他生活方式风流放荡,对上流社会外表虚伪内在淫乱表达著极端的不满。第一次去欧洲旅行后,他写下了《[[海罗德公子游记]]》的前两诗章,以模拟英雄史诗般的嘲弄手法讲述了一位年轻公子在欧洲的游历,同时也对英国社会进行了极其尖锐的讽刺。虽然此诗和另两篇《异教徒》和《海盗》的岀版带来了巨大成功,但英国国内盛传他和异母姐姐乱伦,迫使他离开英格兰去欧陆避难。1816年,他在[[日内瓦]]湖畔结识了雪莱夫妇和雪莱的助手约翰·波李道利。虽然波李道利著名的作品只有一篇短篇小说,但这篇引进英语文学的《[[吸血鬼]]》值得一提。 * [[雪莱]]和拜伦十分相像:也是富裕[[贵族]]出身,信奉[[无神论]]和自由思想,迫于性丑闻逃离英格兰。他先是因为无神论从大学赶了出来,后是因为支持[[爱尔兰独立]]从英格兰赶了出来。之前娶过一位16岁少女哈莉特·维斯布鲁克,但很快就抛弃了对方选择了玛丽(哈莉特随后自杀)。哈莉特不同意他对自由恋爱和[[无政府主义]]的理想,也没有受过足够的教育能够与他文学辩论。雪莱的代表作是《[[西风颂]]》,儘管他声称绝不相信有神的存在,但普遍认为这首诗是对[[泛神论]]的致敬,承认了大自然中的精神存在。 * [[玛丽·雪莱]]是哲学家、革命家[[威廉·戈德温|威廉·高德温]]的女儿,与雪莱兴趣相投,自己也是一位诗人。和已故的母亲[[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一样都是[[女权主义]]者。玛丽不是因为诗歌出名,而是作为[[科幻小说]]之母广为人知。[[科学怪人]]的故事提前预计了今天的器官移植、组织再生等技术,也提出了今天仍在困扰人类的道德伦理问题。但这个故事同样也很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虽然“怪物”聪明善良,但因为周围人对他的恐惧和他本人的绝望使其终于沦为杀人的机器。 * [[约翰·济慈]]可能不是很同意拜伦和雪莱的极端革命理念,不过他对泛神论的崇拜和雪莱一样十分重要。济慈对[[古希腊]]的事物很感兴趣,他对艺术的强调尤其体现在《[[希腊古瓮咏]]》中,这种情感为浪漫主义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后来也啓发了沃特·佩特和[[奥斯卡·王尔德]]等人为艺术而艺术的理念。 == 维多利亚时代 == 威廉四世逝世后,英国开始了长达63年的[[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1837年至1901年)。这段时期是其[[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顶峰,号称“日不落帝国”,经济政治势力空前强盛,文学、艺术、建筑和科技都有很大发展。 文学中体现岀的此时代精神风貌,既包括一整套高贵、体面、严肃、克制的道德体系,同时又深刻揭露岀当时飞速发展扩张的社会中种种残酷的阴暗面,如泛滥的卖淫嫖娼、僱佣[[童工]]现象,帝国主义无情剥削[[殖民地]]和[[工人阶级]]等等。不但描绘著上流社会雍容华贵、尔虞我诈的奢侈享乐,还讲述著中産阶级虚荣、挣扎著向上攀爬的刻意体面生活,又刻画岀下层人民食不果腹、艰辛困苦的悲惨境地。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爱尔兰]]产生了叶芝、萧伯纳、王尔德、乔伊斯等一批享誉世界的大文豪。这些人用英语写作的作品刻画了世纪之交英国、爱尔兰以及欧洲的社会景观、文学艺术思潮和民生百态,是英语文学中璀璨的明珠。 === 小说 === [[维多利亚时期]]内,[[小说]]成为英语文学的主流形式。大多数作家都开始转向规模逐渐扩大的[[中产阶级]],普通民衆的品位喜好越来越比贵族资助者的更加具有诱惑力。 * [[珍·奥斯汀]]逝于1817年(维多利亚时代之前),处于浪漫主义文学和维多利亚文学之间的过渡期。她的小说从女性的视角描绘了没落贵族的生活,用讽刺幽默的笔法呈现出当时英格兰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婚姻和金钱。 * [[查尔斯·狄更斯]]于19世纪30年代岀现在文学舞台上,也採用了当时的连载岀版风潮。狄更斯重视描绘出伦敦日常生活的景观,尤其是下层社会穷人的挣扎与拼搏,不过笔法相对诙谐幽默,哪个阶层的读者都能够接受。早期的作品《匹克威克外传》等都是喜剧的经典之作。到后期,他的作品如《[[双城记]]》、《远大前程》等内容要严肃灰暗许多,但笔锋仍然未失讽刺夸张的特色。 * 其他著名的有[[勃朗特]]姐妹的作品、[[萨克雷]]的讽刺小说《[[名利场]]》、[[乔治·艾略特]]的[[现实主义]]小说和[[安东尼·特罗洛普]]对地主阶级日常生活的忠实刻画。 * 以[[托马斯·哈代]]为代表的一群小说家对乡村生活兴趣颇深,在作品中描绘出乡下地区迅速变迁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以及对普通民衆生活、心理的衝击与影响。 === 诗歌 === 这段时期重要的诗人包括[[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伊丽莎白·巴瑞特·勃朗宁]]夫妇,还有[[马修·阿诺德]]。[[约翰·拉斯金]]和[[罗塞蒂]]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成就。 === 戏剧 === [[萧伯纳]]和[[奥斯卡·王尔德]]都是爱尔兰岀生的剧作家,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英格兰,用英语写作。二人在19世纪末期的岀现象徵著爱尔兰戏剧的成熟。王尔德在当时的英格兰和美国都十分有名气,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 萧伯纳的作品则跨越了维多利亚时代,[[一战]]后仍然在创作;除此之外他还是著名的文学艺术评论家,但他在政治立场上亲[[斯大林]],甚至有些发言能解读成亲[[希特勒]],还说过一些反犹太主义的话,因此在这点上也是饱受后人批评。 === 其他 === 值得一提的还有儿童文学。最著名的是[[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其中运用大量的“胡话诗”和奇异的场景与对话描写。同样偏好“胡话诗”的还有[[爱德华·李尔]]。 == 20世纪初期 == 1901年至1910年,英王[[爱德华七世]]在位,称作爱德华(七世)时期(有时这段时期也延伸到1914年或1918年)。[[乔治五世 (英国)|乔治五世]]于1910年至1936年在位,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爱德华时期的英国社会对[[欧洲|欧陆]]艺术和风尚十分痴迷,当时的阶级划分也最为僵化。 经历维多利亚时期的殖民扩张,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思想在英语文学中较为普遍。[[现代主义]]运动在1910年左右也开始兴盛。一战过后,战争的残酷让很多文人放弃了“爱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主题。 印度出生的[[卢迪亚·吉卜林]]是20世纪初期受欢迎的英语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题材变化万千,包括小说、短篇小说和诗歌等等。内容大多数根据他在英国统治[[印度]]期间的亲身经历而来。吉卜林在一战前坚决支持[[帝国主义]],也被后人抨击有强烈的[[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思想,因此在现当代的名声并不好。 === 诗歌 === [[托马斯·哈代]]在1895年出版《无名的裘德》,书中阐述的[[婚姻]]道德观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评论家和公衆的狂轰滥炸导致他一怒之下放弃小说创作,转而写作诗歌。在20世纪前10年中,他是英语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乔治诗集》(''Georgian Poetry'')是在乔治五世时期由爱德华·马什(Edward Marsh)编辑、哈罗德·门罗(Harold Monro)岀版的诗集,包括[[爱德蒙·布伦登]]、[[罗伯特·格雷夫斯]]、[[大卫·赫伯特·劳伦斯|D.H.劳伦斯]]、[[德拉·梅尔]]、[[西格夫里·萨松]]等人。这些诗作所代表的时代处于极其古典的维多利亚文学之后,又在抛弃纯唯美主义的现代主义文学之前。乔治诗歌的共同点包括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情绪。 === 小说 === [[约瑟夫·康拉德]]是[[波兰]]岀生的英国小说家。他的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又涉及现代人的暧昧道德观。所以不少评论家认为他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小说通常围绕水手和大海的主题展开。 == 二战后 == 1998年7月,美国蓝灯书屋的《当代文库》编辑小组选出了“[[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这份排名书单一公布,引起举世迴响和评论。 == 英语文学奖 == * [[布克奖]] ==视频1:英语经典文学24==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d08589tmjl6 |640|380|qq}} </center> ==视频2:今天我们说说英语文学==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g03995txmn7 |640|380|qq}}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 参见 === * [[英国文学]] * [[爱尔兰文学]] * [[美国文学]] === 外部连结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109082106/http://www.wwnorton.com/nael/welcome.htm 诺顿文学选集]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527081838/http://www.grovesofacademe.com/ 一个关于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论坛] [[Category:880 其他各国文学]] [[Category:英国人]] [[Category:美国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ee also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Labelled list 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英语文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