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0.185.19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英爱战争 的原始碼
←
英爱战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爱尔兰独立战争</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cdn.qiquwen.com%2Fuploads%2Farcfiles%2Fimage%2F2019%2F1553508614615451.jpeg&refer=http%3A%2F%2Fimgcdn.qiquwen.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1941335&t=50504b050fe82ece719af6271dbec26c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qiquwen.com/h/24760.html 来自 携程旅行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爱尔兰独立战争 日期 1919年1月21日 –1921年7月11日 (2年5个月2周又6天) 地点 [[爱尔兰]] 结果 停火 签订[[英爱条约]] 建立[[爱尔兰自由邦]] |} '''[[爱尔兰独立战争]] '''(英语:Irish War of Independence;[[爱尔兰语]]:Cogadh na Saoirse)又称[[英爱战争]](英语:Anglo-Irish War;爱尔兰语:Cogadh Angla-Éireannach),是一场[[爱尔兰]]共和军在爱尔兰发动的游击战,以反对[[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爱尔兰的统治。 <ref>[http://www.qiquwen.com/h/24760.html 爱尔兰独立战争], 马蜂窝, 2020-01-18</ref> == 简介== 战争理由起因于1918年由大多数爱尔兰籍英国国会议员建立的第一届爱尔兰国会的合法性之质疑。战争从1919年1月21日始,自1921年7月11日休战协议止。参加这场战争的[[爱尔兰共和军]]经常被称作“老共和军”(英语:Old IRA),以区别于之后使用同样名称的其他组织。 ==起因== 对纯爱尔兰共和派来说,爱尔兰独立战争由1916年[[复活节起义]]中宣布[[爱尔兰共和国]]宣言即告开始。共和派辩称1919-21年的冲突(实际是之后的[[爱尔兰内战]])只是共和国存废之争。更直接地说,这场战争源于由大多数由爱尔兰选民在1918年英属爱尔兰大选选出的国会议员建立,并单方面宣布成立的独立爱尔兰国会。第一届爱尔兰国会及爱尔兰内阁宣布爱尔兰独立。国会成员想到要求爱尔兰共和军,作为“爱尔兰共和国的军队”,发动对于爱尔兰总督之下都柏林城堡英国政府的战争。 1919年1月21日,共和军志愿者在[[丹·博林]](Dan Breen)的带领下,杀死两名皇家爱尔兰保安团成员。在[[蒂珀雷里郡]]的Soloheadbeg,二人拒绝交出他们看管的葛里炸药寄存处。 虽然当事人是在自主行动,这被广泛认可是独立战争的开始。三天之后蒂珀雷里郡宣布军事管制。枪声打响的同一天,国会在都柏林市政厅召集会议,批准1916年独立宣言,发布一篇新的独立宣言,要求英国撤军,以及呼吁“世界上的自由国家”承认爱尔兰独立。 ==英爱条约== 最终,和平谈判成为英爱条约(1921)谈判的先导,随后该条约被三方批准:爱尔兰国会1921年12月的批准(给予爱尔兰共和国政治体制中的合法地位),[[南爱尔兰]]下议院1922年1月的批准(按照英方视点之爱尔兰合法政府的宪政合法地位),和英国国会上下两院的批准。 该条约允许根据1920年爱尔兰政府法案建立的北爱尔兰若同意可脱离自由邦,而北爱的确在所列程序下适时达成了独立。双方同意,建立一个爱尔兰国界委员会,以决定自由邦和北爱之间边界的确切走向。爱方谈判人员明白委员会会按照当地民族主义和联合派多数地区重新划分边界。从1920年开始爱尔兰地方选举已经导致[[弗马纳郡]]、[[蒂龙郡]]、[[德里市]]与许多[[阿马郡]]和[[伦敦]][[德里郡]]的选区(全部在“临时”边界的西部和北部)完全成为民族主义者的天下,可能使北爱尔兰不能独存。但是委员会选择使边界如旧;作为交换,英国不要求自由邦偿还所欠的债务。 条约为爱尔兰自由邦建立了一个新的政府体制,虽然最初的两年两个政府并存;一个“内阁”(Aireacht)向爱尔兰国会负责,由格利菲斯总统领导;另有一个临时政府名义上向南爱尔兰下议院负责,由爱尔兰总督任命。(情况复杂程度由以下事例可见:[[菲查伦勋爵]]任命柯林斯为临时政府首脑。据英方所称,他们会见时让柯林斯“吻手”。而据爱方观点,他们会见是为了让柯林斯接受都柏林城堡的投降。 大多数爱尔兰独立运动领导人愿意接受此项妥协,至少暂时如此,虽然许多军事共和派并非如此。当中的少数人参加了由辞职的总统埃蒙·德瓦莱拉领导的内战,拒绝接受条约并开始反叛新自由邦政府,谴责后者背叛了爱尔兰共和国的理想。 ==独立与爱尔兰内战== 主条目:[[爱尔兰内战]] 随后的爱尔兰内战一直持续到1923年年中,造成许多独立运动领导人毙命,著名的有临时政府首脑[[迈克尔·柯林斯]]、前部长Cathal Brugha、亦有反条约共和党人[[哈里·勃兰德]](Harry Boland),[[罗里·欧康纳]](Rory O'Connor),[[廉姆·梅洛斯]](Liam Mellows)、[[廉姆·林奇]](Liam Lynch)与其他许多人,总伤亡超过对英战争前期战事的数倍。总统[[亚瑟·格里菲斯]]亦去世。 在格里菲斯与柯林斯死后,W.T.科斯格雷夫成为政府首脑。1922年12月6日,爱尔兰自由邦合法成立后,W.T.科斯格雷夫成为了爱尔兰自由邦行政会议主席,即第一届获得国际承认的独立爱尔兰政府首脑。 内战于1923年年中以反条约派战败而告终。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740 欧洲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英爱战争
」頁面